賈萱
摘 要:由于歷史發展和演進的過程不同,導致了中國與美國兩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差異非常明顯,這些差異對主要體現在政治、文化和經濟等方面。而語言作為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這種歷史文化的差異,也會形成風格迥異的語言。它們的思維形式和表達能力對語言的發展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為了對中國和美國歷史文化之間的差異對英漢互譯所帶來的影響,本文將對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的歷史文化進行深入剖析,從思維層面、宗教信仰、生活習俗、日常用語、價值觀和地理環境等方面詳細分析兩個國家之間的差異,以此嘗試找出兩者歷史文化差異對英漢互譯所造成的影響。
關鍵詞:中美歷史文化;英漢互譯;差異
一、歷史文化對英漢互譯的重要性
歷史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重要肌理,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厚重的歷史文化作為積淀,那么這個國家的發展必然缺乏長久的動力。翻譯是國家之間交流的重要載體,歷史文化對于翻譯的重要性來說也是不言而喻的。21世紀以來,各個國家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中國與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通過英漢互譯這一工具,可以增加兩國之間的交流和理解,促進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而英漢互譯受到了歷史文化的影響,所以,要提高英漢互譯的效率,加深兩國之間的了解,就必須保證翻譯這對兩國的歷史文化差異具有較好的認識,并有效地掌握二者之間的差異,在翻譯的過程中靈活應對,以求因地制宜,靈活應變。
二、歷史文化的不同差異對英漢互譯具體的影響
(一)思維方式的不同對英漢互譯的影響
由于歷史文化之間存在差異,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之間的公民對于同一個事物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導致他們對同一個事物的理解角度和表達方式也不同,并直觀和明顯地表現在了語言的溝通和交流過程中。而作為翻譯人員,必須要對這些差異進行良好的掌握,否則就會出現翻譯錯位的情況,甚至會帶來文化沖突。以顏色為例。黃色在中國代表權威,是權力的象征,在中國的古代,黃色是王公貴族的專用顏色,而在美國黃色往往含有貶義,它主要表示的是一些不好的東西。比如:yellow dog不能直接翻譯成黃色的狗,而應該翻譯為卑鄙的人;藍色在中國的文化中沒有特殊含義,而在美國確實一種象征著高貴的顏色,和中國的黃色的意義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blue laws要翻譯成嚴格的法規,而不能翻譯成藍色的法律;藍色不僅象征著 藍色還能象征憂郁、沮喪,比如feel blue不能翻譯成感覺藍色,而應該翻譯成不高興。從顏色的不同翻譯而象征的思維方式的不同中,我們可以發現,如果不對這種差異進行自我,那么我們就不能很準確地表達出兩個國家中的文化風俗。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反譯的技巧。
(二)宗教信仰的差異對英漢互譯的影響
在宗教革命后,移民美國的先祖們大部分都是清教徒,他們信奉基督教,把上帝作為世間最高的神,大部分美國的清教徒他們都會做禮拜,崇尚節儉,追求財產的私有制。在中國,佛教很早就傳入中國,并很快實現了漢化的過程,得到了很多的追隨者。在我國,對于佛教的信仰非常廣泛;在中國,還存在著本土宗教:道教,它也擁有很多信徒。所以,在英漢互譯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對兩個國家之間的宗教信仰進行分析和研究,如果存在明顯差異,必須在翻譯的過程中要準確地表達出來。在中國的宗教信仰中,紫色象征祥瑞、高貴;英語中的紫色象征意義也跟帝王將相和宗教有關。the purple翻譯為帝位、王權,而不是直接翻譯為紫色;be born in the purple要翻譯為生在王侯貴族之家。美國在翻譯中國的“黃道吉日”時,應該翻譯為white day這樣才能與二者之間的文化有效結合起來;比如,如果美國在翻譯“借花獻佛”這個成語時,就必須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中國人民的信仰和心理狀態進行分析,靈活地根據語境進行翻譯;而中國在對美國有關宗教信仰的相關翻譯中,也要準確理解詞語的含義,并根據兩個國家之間文化的差異,進行鑒別和理解,從而保障兩國文化之間交流的順暢性。
(三)生活習俗的差異對英漢互譯的影響
中國歷史悠久,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要準確把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生活習俗翻譯為美國人易于理解的詞語,就必須對二者之間的生活習俗進行充分的掌握。比如,中國有“紅娘”這個詞語,要翻譯成英文,就不能直接翻譯為red mother,而應該根據美國的風俗文化,翻譯為go-between或match-maker;中國有“紅白喜事”這個成語,在翻譯時,要與美國的風俗文化相融合,要翻譯為weddings and? funerals;再比如,在翻譯名著中的話語時,也要對名著中體現的生活習俗充分表達出來。以《紅樓夢》為例,書中有這一一句話: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這句話應該翻譯為Pity this child of a wealthy noble house , who now sleeps alone by the dimly lit old shrine.所以,生活習俗的差異對英漢互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要對兩國的生活習俗進行充分的掌握,并結合二者的差異進行合理的分析,在翻譯的過程中做到因地制宜,在翻譯的過程中也要具有靈活性。
(四)日常用語的差異對英漢互譯的影響
日常用語是語言表達中運用比較頻繁的一個類型,在英漢互譯的過程中,對于日常用語的翻譯也比較頻繁,所以,要對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中的日常用語的差異進行良好的掌握,才能準確地表達出雙方想表達的意思。以稱呼為例。漢語中,“你、我、他”這三個詞語的其他表達方式非常豐富,比如“我”這個字,可以用鄙人、不才、再下;而英文中只有“I”這一個詞語。英語中的uncle可以表達出漢語中叔叔、伯父、舅父、姑父、姨父這一系列的稱呼。
(五)價值觀的差異對中英互譯的影響
價值觀對人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價值觀的形成是受到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各種條件潛移默化形成的相對固定的一種意識形態和處世觀,它對語言的理解和翻譯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同一個事物由于價值觀不同,國家之間的寓意也不同,這就需要翻譯者充分了解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的價值觀,并掌握好翻譯的尺度。以紅色為例,在中國,紅色寓意著吉祥,喜慶,每逢過年過節,人們衣著紅色,張燈結彩,期望帶來吉祥;而在美國,紅色卻代表著完全相反的意義,它是不吉祥的一種顏色,比如,red rules要翻譯為殘暴的統治,而不能翻譯為紅色統治。
(六)地理環境的差異對英漢互譯的影響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國,主要利用牛來作為耕作的牲畜;而在美國,使用耕作的牲畜主要是馬,所以,在兩個國家的俚語中,都有用這兩種動物來表達某些事物。比如,中國形容一個人說大話,用的詞語是“吹牛”,而在美國,則是用“talk horse”來表達一個人說大話。在翻譯這個詞語時,翻譯者不能直接根據字面意思進行翻譯,而是要充分了解其次的文化背景和地理要素差異,把各個方面因素有機結合起來,這才可以達到“信、達、雅”的目標。
三、結語
本文從六個方面探究了中美歷史文化的差異對英漢互譯所產生的具體影響。分別是從思維方式的不同對英漢互譯的影響,宗教信仰的差異對英漢互譯的影響,生活習俗的差異對英漢互譯的影響,日常用語的差異對英漢互譯的影響,價值觀的差異對中英互譯的影響,地理環境的差異對英漢互譯的影響。在這種差異的影響下,作為英漢互譯的翻譯工作者,要準確了解兩個國家之間的歷史文化差異,并且要充分尊重中國和美國雙方的文化差異,并努力做到促進雙方的語言文化相互融合。面對這種差異,翻譯者可以使用直接翻譯、交替翻譯法、音譯與意譯相結合這三種翻譯策略,提升英漢互譯的效率和準確性,以此不斷促進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余珺琇. 文化中行為取向影響下的英漢互譯——以《人民日報》和《華盛頓郵報》為例[J]. 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4,16(03):59-61+70.
[2]郭歌. 基于英漢互譯不對等性的翻譯策略研究[J]. 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37(04):101-102.
[3]李天普,李佳玉. 探析勒菲弗爾操控理論對英漢互譯的影響[J].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2(02):70-73+106.
[4]鄧小紅. 淺談英漢語言文化對英漢互譯的影響[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07):184-185.
[5]袁梅. “花”的英譯種種與文化信息傳遞的思考[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136-140.
[6]王桂蓮. 論英漢互譯中的文化因素[J].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1):42-44+68.
[7]齊海瀅. 文化因素對英漢互譯的影響[J].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S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