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榮
摘要:《艱難時世》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創作全盛時期的一部長篇小說,他以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為背景,描繪了英國的社會景象。本文以書中的湯姆為中心,重點分析湯姆在父親嚴苛的功利主義教育下的悲劇人生,以期揭示功利主義教育思想對于普通人的殘害。
關鍵詞:湯姆;葛擂硬;功利主義
英國哲學家杰里米·邊沁(Jeremy Bentham)在1781年首次使用功利主義一詞。另一位功利主義的代表人物約翰·斯圖亞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發展了功利主義。并且他在《功利主義》一書中定義“功利主義”為:“把‘功利或‘最大幸福原理當做道德基礎的信條主張,行為的對錯,與它們增進幸福或造成不幸的傾向成正比。”[1]
功利主義理論深刻地影響了十九世紀時期英國小說家的道德觀、倫理觀、價值觀。查爾斯·狄更斯就是其中一位。狄更斯生活在十九世紀中葉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前期,他的創作始終與時代潮流同步。《艱難時世》作為一部典型的以勞資矛盾為主要內容的小說,曾被英國文學評論家利維斯(Frank Raymond Leavis)給以高度評價。利維斯在他的作品《偉大的傳統》中寫道:“在狄更斯的所有作品中,《艱難時世》卻是囊括了其天才之長的一本書,同時還有一個其他作品都沒有的優點,即它是一件完全嚴肅的藝術品。”[2]國內有學者把邊沁的功利主義和曼切斯特派政治經濟學思想作為出發點對《艱難時世》進行了解讀,指出“作者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宣揚情感和愛的力量,重新喚起人們對人性的正確認識。”[3]本文選取小說中的邊緣人物湯姆為主要研究對象,解讀狄更斯是如何對資產階級的功利主義進行批判進而揭露功利主義教育下人物的悲劇命運。
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英國,工業發展迅速,資本大量集中,各種矛盾日益凸顯,功利主義思想盛行。在《艱難時世》中葛擂硬更是把這種思想內化到自己骨子里又向外根植于子女的腦子里。他的功利主義是他真誠信仰的一種理論,即“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乃至人性和感情都歸于一個個干癟又毫無生趣的數字,同時他用實際行動實踐這一套理論。”[4](59)他可謂是把功利主義思想中利己主義思想發揮到了極致。他的口袋里“經常裝著尺子,天平和乘法表,隨時準備稱一稱,量一量人性的任何部分。”[4](5)以至于他用利益最大化的標準丈量女兒路易莎的婚姻大事,在他看來,路易莎與龐得貝先生在財產和地位上是很相稱的,三十歲的年齡差不能算作是一樁婚姻的障礙。這也充分證實了葛擂硬是“一個專講實際的人。”[4](5)女兒與龐得貝的結合正是符合現實利益的要求。同時他把各種問題歸結為“一個數字問題,一個簡單的算術問題。”[4](5)他從來都不信任家庭溫暖和關愛的作用,不能夠掙錢的東西都是沒有價值和意義的。正是他的利益至上的理論使得他的孩子都變成了功利主義教育下的犧牲品。
在葛擂硬功利主義思想教育下,路易莎飽受不幸婚姻的摧殘,但這并沒有影響她對弟弟的關愛,并且在受到赫德豪示的引誘后,能堅守道德底線,歸根結底她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湯姆則恰恰相反,他順從地接受父親的教育,為了自己的利益加害姐姐,靠賭博放縱麻醉自己,盜竊銀行滿足私欲,最后嫁禍于人企圖逃脫罪名。他這樣一步步喪失人性的美好的品質,走向毀滅,成了葛擂硬功利主義教育下完全的犧牲品。
幼年湯姆最單純的孩童式的順從。湯姆小時候跟姐姐一起偷著去看馬戲表演,當場被父親抓獲后,湯姆“連看也不敢看,只是讓自己像機器一樣地被帶回家去。”[4](17)盡管葛擂硬總是向他的孩子們灌輸“事實”的教育理念,傳達萬事萬物都歸結于個人的金錢利益的人生哲學,可孩子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無法被壓制的,在當場被父親抓到后,湯姆選擇了沉默。一方面是因為他年紀還小,對于父親的教育只是順從的接受。而另一方面也是礙于父親的權威,不敢發聲。反映出他膽小怕事,沒有擔當。面對父親的質問,默不作聲,仰仗姐姐的維護,企圖逃脫責任維護自己的利益。究其害怕恐懼的根源,不難發現正是葛擂硬的“事實”教育左右了湯姆的認識。這樣的束縛,除了限制了活動自由,更是禁錮了他的思想,剝奪了他作為一個正常小孩子該有的快樂,孩童的好奇心就這樣被扼殺,他也只能無聲地順從,任憑自己浸潤在功利主義教育之下。
成年湯姆已經完全成了功利主義教育下的犧牲品。此時湯姆已經成了工于心計,專門利己的人。姐姐對他充滿了愛,他卻利用這份愛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得知父親與龐得貝討論姐姐的婚事后,他旁敲側擊的向路易莎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如果你決定做我所知道的那件事,那就對我有很多好處,那就使我非常開心!”[4](111)此時湯姆已經把姐姐的婚姻當作了自己生存的籌碼,期待能從這場婚姻中撈到好處。在姐姐結婚后,他還把姐姐當作應付龐得貝的工具。他抱怨白天龐得貝“總是那樣盯住”[4](176)他,也總是用姐姐路易莎做擋箭牌與龐得貝進行交涉,解決自己所面對的難題。這真正是把父親的教育理念付諸于行動“將萬事萬物乃至感情,人性方面的東西都是歸納在簡單的算術或者數字之中,”[4](58)隨后在銀行的工作有了保障后,他的眼里都是當下的利益,開始沉迷賭博,縱情享樂。尤其是在銀行盜竊案上,湯姆把自己的黑暗面暴露無疑,為了自保,栽贓陷害善良的史蒂芬,做出超越道德,法律界限的事情。此時湯姆的人性已經喪失殆盡,成為父親功利主義教育下的罪犯。
湯姆的死亡,徹底宣告葛擂硬功利主義教育的破產。銀行盜竊案暴露后,湯姆在西西的幫助下逃亡國外,最后客死他鄉。這就為他的悲劇人生畫上了句號。葛擂硬引以為豪的教育換來了兒子一具死尸,沒有什么事會比這更悲慘。另外湯姆“死的時候痛悔前非,”[4](338)也說明了湯姆承認自己以往的做法是錯誤的。之所以會犯這樣的錯誤,是因為長期在父親的嚴苛束縛下無法獲得喘息的機會,個人利益至上的功利主義思想認識已經深入到骨子里,即使逃離了父親的視線,也無法擺脫原始的狂野,只能恣意妄為,無法止步直到生命最后。湯姆的種種罪行,以及悲劇的人生歸宿有力證明了葛擂硬功利主義教育的失敗。
在《艱難時世》中,葛擂硬把功利主義作為一種教育和傳遞,將其價值觀灌輸給自己的孩子和學生,湯姆接受并踐行了父親的教育理念,幼年偷著做父親不允許的事,接著為了自己利益慫恿姐姐嫁給自己的老板龐得貝,隨后縱情享樂,做違法犯罪勾當,最后以死亡作為人生的結局。湯姆的一生極為悲慘,追其根源,正是父親對他功利主義思想的灌輸,讓他漸漸成為利己主義者,慢慢磨滅人性,成為一個冷血無情的人。在犯下種種罪行之后走向了死亡。
狄更斯透過《艱難時世》,對當時英國盛行的功利主義思潮進行了激烈的抨擊。功利主義實際上就是對于個人利益斤斤計較的表現,把個人利益的滿足當做一種重要的價值標準。這種思想對人們的精神世界造成了極大危害。通過對小說中湯姆的描寫,深刻揭露了資產階級功利主義的弊端,及利己主義思想教育對于人類的殘害。
參考文獻:
[1]約翰·斯圖亞特·穆勒.功利主義[M].徐大建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利維斯·F·R.偉大的傳統[M].北京:三聯書店,2002.
[3]王彥軍.功利主義的悲劇[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08 (3).
[4]查爾斯·狄更斯.艱難時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