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婷
摘要:莊周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他和他的門人以及后學者所著的《莊子》(被道教奉為《南華經》)是道家經典之一,其中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的文章,想象奇特,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后世文學有很大的影響。而《莊子》的英譯版本也越來越多,如今其英譯版本全譯、選譯已達二十余種,這些譯介對英語世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關鍵詞:《莊子》;英譯;影響
莊子(公元前369一公元前286)姓莊名周,字子休,宋國蒙地(今河南商丘)人。他是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后世將他與莊子并稱為“老莊”。The Zhuangzi,a text from the 3rd century BCE,derives its name from its purported author Zhuang Zhou 莊周who early historical sources say flourished between about 350 and 300 BCE.”[1]《莊子》被奉為道家的經典之作,大致可以概括為“人道為本”,“萬物齊一”,“自然無為”和“逍遙而游”四個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文學成就。目前中外的全譯本、選譯本已達二十余種。此文將列舉《莊子》的各種英譯版本,總結概括別人對英譯本的研究,討論并分析各英譯本對英語世界產生的影響,希冀對其他學者的研究有所幫助,并能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典籍翻譯,投身于典籍翻譯事業之中。
一、《莊子》的英譯及其研究
(一)《莊子》的英譯版本
1.國外英譯
西方人對《莊子》最初的接受,是因其所負載的哲學、宗教、倫理等思想。1881-1910年間“英國的傳教士們掀起了《莊子》英譯的第一個高潮,希望通過譯本來觀察中國的文明程度和中國人的道德觀念。”[6]于是1881年,英國漢學家巴爾福第一個將《莊子》譯成英文,命名為《南華真經:道家哲學家莊子的著作》。但是,巴爾福的漢語水平有限,對中國文化了解不夠深入,所以譯文中的錯譯很多。
1889年,翟理斯出版了《莊子:神秘家、道德家、社會改革者》。他的譯文更注重文學形式,在譯文的行文中間夾入了不少議論。
1891年,理雅各發表了《莊子》。理雅各在漢學界有極高的威望,且他素來追求“忠實、準確”,所以這部譯本成為權威譯本。
1906-1963年間,翟理斯之子翟林奈、韋利、修中誠、華裔學者陳榮捷和分別翻譯并出版了《莊子》部分篇章的內容。
1963年,韋爾在紐約出版了《莊子故事集》,這是20世紀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https://mini.eastday.com/a/njump.html?id=n181212191218396&qid=03123
1968年,華生正式推出完整的英譯本《〈莊子〉全譯》。華茲生的譯本“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后英語世界學者研究《莊子》時經常引用和參看這一譯本?!盵7]
1971-2009年間,《莊子》的譯本大量出現。這時,社會動蕩加劇,人們開始焦慮,質疑文明的進步,而莊子“無為而為”、“回歸自然”的思想迎合了西方人的內心需求。
1974年,馮家福和他的妻子簡·英格利希合譯并出版了《莊子內篇》。
1981年,英國漢學家葛瑞漢出版了《莊子》選譯本。葛瑞漢姆“把《莊子》中不同篇目的寫作者作了區分,并對莊文中一些段落的錯訛和增刪一一作了說明,尤其他翻譯時注重了《莊子》中語言哲學的內容。葛瑞漢姆的譯本側重思想性和考據性。”[6]。
1994年,美國漢學家梅維恒出版了《逍遙于道:莊子的早期道家寓言故事》,1998年重版?!皌he importance of the Zhuangzi,…,can be measured in its unique qualities of creativity and fictionality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metaphor,allegory,fable.”[2]。
1996-2009年,英國學者帕爾瑪、美國學者施耐沃夫博士、美國學者伊凡豪和諾藤、美國任博克教授也分別出版了《莊子》的全部或部分譯本。
2.國內英譯
1933年,馮友蘭在上海出版了《莊子內篇》的英譯。譯本1964年在紐約出版,1989年由外語出版社在北京重印。該譯本不但譯出了內篇的所有內容,還譯出了郭象注的部分內容。隨后1942年,林語堂在《中國與印度的智慧》中,以韻文形式發表了《莊子,神秘主義者和幽默家》。
1997年,汪榕培、任秀樺兩位國內學者出版了《莊子》全譯本。
2008年,由管曉霞、王瀅英譯的《莊子語錄(漢英雙語版)》在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
2010年,商戈令所著《莊子(英文版)/發現世界》在上海出版。作者在莊子原著本身的體系上面,進行了符合現代人和國外讀者思維方式的整編,使之更加系統化。
(二)《莊子》的英譯研究
1.總括性介紹
本文對《莊子》英譯本的總體性介紹、整體論研究、描寫性研究和評述等劃入此類。
黃中習以整體論的觀點考察了典籍英譯的標準,并以《莊子》為個案研究,選取理雅各、汪榕培、葛瑞漢和莫頓的譯本證明譯者整體翻譯標準在忠實性(信)、可讀性(順)、和創造性(創)三元要素上的中心取向。
劉妍運用薩義德的旅行理論,指出翻譯是作為旅行主體的譯者攜帶譯本中的文化因素和語言特色去往他鄉的旅行。
陳建中認為“《莊子》其書可視為一個大卮言,渾然一體,圓轉回環,如大蛇首尾相嚙?!盵8]。《莊子》的主題乃作者呼喚道體回歸,只有抓住這一主題才能忠實原文。
2.《莊子》作者研究
包兆會在他的論文中提到漢學家葛瑞漢姆1986年寫了一篇考據性很強的《莊子多大程度上寫了〈莊子〉》。在文章中,作者認為內七篇是莊子寫的,但同時認為不是所有章節都是莊子所寫。
劉妍研究梅維恒的《莊子》英譯,認為梅維恒把莊子當作文學家,覺得莊子的思想不是孤立地發展的,他融入了整個世界之中。此外,他還發現莊子故事中有古伊朗的元素。
3.翻譯比較
此翻譯比較中,包含翻譯策略和譯文比較的論文。其中翻譯策略共有三篇。
楊焱通過對比《逍遙游》中三個英譯本的異同,分析采用的不同翻譯方法,指出典籍漢英翻譯應重視場景還原、運動事件再詞匯化、融合譯法、彌補文化空缺等策略。[9]
林語堂的譯文充分突出了中國的文化色彩,高巍“認為,在英譯《莊子》中,‘林語堂恰當地運用了顯性翻譯與隱性翻譯的方法來處理英漢兩個民族在語言和文化間的差異?!盵9]
王敏側重文本類型與翻譯理論的研究,按照布勒的“語言功能理論”,并鑒提出了他的翻譯理論,證明《莊子》是“召喚功能”型文本,應采用交際性翻譯。
黃麗娟從宏觀(意識形態、詩學與贊助人)、微觀(《莊子》三個譯本)和跨學科的互動(語言、文學、文化)三個方面分析翻譯策略的影響力量和表現。
4.語言文化視角
《莊子》英譯的語言文化研究主要涉及互文指涉轉換,互文策略,文化用心,視域融合和詞句風格。
馬向輝,宮玉萍以汪榕培和華茲生的《莊子》英譯本進行比較分析,對它們各自的互文策略及其文化用心進行探究比較。
裴漢云選取《莊子》內七篇為研究對象,借用闡釋學派中的“偏見”和“視域融合”兩個概念,對比研究不同年代譯者林語堂和華茲生的譯本,討論影響譯者的主要因素。
周風云根據闡釋學翻譯理論、功能翻譯理論對理雅各、林語堂和汪榕培的《莊子》英譯從詞匯和句子層面進行分析和研究。包兆會認為,《莊子》的口語化言說有自身的歷史沿襲在里面。
二、《莊子》英譯在英語世界的影響
(一)《莊子》英譯影響在英國
《莊子》在英語傳播的時間較早。自巴爾福第一個英譯《莊子》后,至梅維恒有好幾位英國人英譯了《莊子》。這里以巴爾福英譯本對翟理斯和理雅各的影響,以及翟理斯的英譯本對王爾德的影響為例說明《莊子》英譯對英國人的影響。
翟理斯看過巴爾福的譯本后在《中國評論》上猛烈抨擊了他的譯本,指出巴爾福英譯本中不僅有許多錯譯的地方還有不少漏譯的部分。因此,他自己開始著手英譯《莊子》。
理雅各是英國傳教士,他從巴爾福的譯本中提取出許多有益的成分,并常把他的譯本拿來作為參考,最終使該譯本成為《莊子》英譯的權威譯本。
19世紀末,王爾德讀完翟理斯的《莊子》英譯本后與莊子的批判精神有所共鳴,很快在英國《言論家》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一位中國哲人》的文章。莊子的哲學思想、幽默風格和以寓言明事理的方法都給王爾德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莊子所有思想中,最打動王爾德的是“無為”的思想。他把莊子無為的觀念引入文藝領域,時常直接宣揚無為的論調,比如:“無為,才是最難,最有才智的?!盵10]王爾德其他作品中也有莊子思想的存在,如他的喜劇常強調是非、善惡、真假的相對性和可變性。在《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里,達林頓勛爵指出,把人們劃分成好人和壞人并不合理;歐林納太太性格塑造的非單一性,以及溫德米爾先生和太太對她評價的前后變化,都表現了作家的觀點。這正是莊子“以道觀之,物無貴賤”的印證。
從王爾德擅于使用的幽默以及黑色幽默中也可看出莊子的幽默風格。莊子的幽默包含了對世態炎涼、功名利祿的揭露,幽默而不乏鋒利,使人在大笑中巍然領悟到真諦,同時又頗具怪異和荒誕效果。王爾德的作品中也體現了這一點,如青年人戲弄坎特維爾的鬼魂,莎樂美手捧先知約翰的頭顱親吻他帶血的嘴唇?!肚f子》以寓言明事理的方法也給王爾德留下深刻印象。王爾德常通過寓言、神話和象征情境表達主題,而《格雷的畫像》就是一則表現唯美主題的寓言。
(二)《莊子》英譯影響在美國
20世紀中期,戰爭的爆發使得西方機器文明的崩潰,西方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們開始向東方尋求解決之道。追求和諧、宣揚“無為”的《莊子》順勢成為其尋求自救的“良藥”。《莊子》在美國傳播相對較晚,但是發展很迅速,美國漸漸成為《莊子》英譯及研究的中心。美國很多譯者都英譯了《莊子》,更有大量莊子研究論文發表。此處以尤金·奧尼爾為例分析《莊子》英譯對美國人的影響。
尤金·奧尼爾是美國著名劇作家,表現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他讀過理雅各的《莊子》英譯本,對其影響很大,并把許多莊子的思想引入自己的作品之中。
他著名的悲劇《奇異的插曲》和《榆樹下的欲望》中正體現著莊子的“無欲”思想。兩位女主人公之所以不幸是由于她們過度的欲望,倘若她們能夠節制自己的欲望,便可以避免不幸的命運。這正符合了莊子的“無欲”思想。
奧尼爾后期的自傳性作品《長日入夜行》也深受莊子思想的影響。“Perhaps the most fundamental of the numerous themes that are dealt with the Zhuangzi is the question of how to live a good life,including how to face the inexorability of death.”[4]這部作品中滲透著莊子齊物論、逍遙觀和宿命論等觀念和是非、愛恨、生死這些傳統中的二元對立概念。
《長日入夜行》中的四位主人公不停地討論、指責、悔恨,有意、無意地循環往復地尋找家庭悲劇的罪魁禍首。“在齊物論的影響下,奧尼爾筆下的是非爭論總是走不出循環往復這個怪圈:每人都是悲劇的制造者,又是受害者?!盵11]
莊子的逍遙觀體現在主人公埃德蒙對神秘寧靜的求索,以及作品中無處不在的消極無為的人生態度?!盁o為的思想在《莊子》中所首重者即為主體在認知上對無為的體認,”[5]這種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渴望很明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莊子的宿命論以自然為生命歸宿。蒂龍一家人面對著命運的悲劇采取的是聽天由命、消極無為的態度,他們不愿正視現狀,而是逆來順受,這正是莊子思想的體現。
三、結論
莊子是一位偉大的道家先哲,雖然他物質生活貧困,但是精神生活卻異常豐富。莊子的思想較為復雜:在政治上,他激烈而深刻地抨擊統治階級,贊同老子的“無為而治”,主張擯棄一切社會制度和文化知識;在生活態度上,他順應自然,追求絕對的自由。作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國哲學史、文學史以及各藝術領域都有極大的影響。他所遺留下來的作品《莊子》,想象奇特,文筆變化多端,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后世文化語言有很大影響。自巴爾福英譯《莊子》以來,陸續有二十多位外國譯者將其英譯,特別是在20世紀60年代后,新的《莊子》英譯本大量涌現,這對《莊子》在國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莊子汪洋恣肆的寫作風格,清靜無為的人生態度不僅對中國人有著深遠的影響,對于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英語世界國家的人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隨著學者對莊子思想更加深入的探索,《莊子》對中國、英語世界國家的人,以及其他國家的人也將繼續產生更多方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Shari Ruei-hua Epstein.Boundaries of the Dao[M].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August 2006.
[2]David Chai.Authorship,Editorship,and Commentatorship of the Zhuangzi—With an Illustration of the Qiwulun Chapter[M].Toronto:Toronto University,2006.
[3]Michael James Millner.Roaming Freely Inside the Cage:Social Concern in Zhuangzi and Early Chinese Thought[M].San Francisco: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00.5.
[4]John Trowbridge.Skepticism and Pluralism Ways of Living a Life of Awareness as Recommended by the Zhuangzi 莊子[M].HawaiI:University of HawaiI,August 2004.
[5]Luk,Kei Yeung.A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Laozi and Zhuangzis Concepts of Dao and Wuwei[M].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August 2009.
[6]包兆會.英語世界莊學研究回顧與反思[J].文藝理論研究,2004 (1):77,78.
[7]徐來.英譯《莊子》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8]陳建中.卮言日出,和以天倪[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 (11):42.
[9]文軍,甘霞.國內《莊子》英譯研究:回顧與前瞻[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2 (3):36.
[10]汪培基譯.英國作家論文學[M].北京:三聯書店,1985.
[11]秦丹丹.試析奧尼爾《長日入夜行》中的莊子思想.溫州大學學報[J].2009 (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