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木·海拉提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已經成為新課改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學模式。良好的合作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機智,使學生在相互監督與彼此幫助中循序漸進地提升生物學習水平,為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生物素養做好準備。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及時借助合作教學模式組織生物探究活動,加強師生、生生互動,通過有效互動切實提升生物課程的教學效率。從優化合作小組的組合方式、落實合作探究教學任務、拓展合作學習的應用范圍三個角度分析初中生物教師應如何以合作教學模式組織生物教學
活動。
關鍵詞:初中生物;合作教學;實施對策
即便是在常規的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利用學生合作組織生物教學活動,卻并未收到明顯成效。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傳統的學生合作方式過于隨意,通常是以座位臨近原則組織的臨時合作任務,小組內部成員之間的生物學習能力不夠穩定,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少數尖子生展示個人才華的平臺,無法真正改變生物課堂教學質量。但是,新課改下的合作學習模式不同,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初中生的學習差異與智力水平,從興趣愛好、人際關系、探究能力、知識儲備等多個角度組建合作小組,通過統一的合作學習任務培養初中生的學習責任感,保證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
效率。
一、優化合作小組的組合方式
優化合作小組的組合方式主要是指教師要合理分配小組成員數量,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優化學生的合作方式,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小組合作中受益,同時還能公平參與到課堂探究之中。因此,教師必須要堅持多元智能教學理論的指導,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初中生的學習進步與深入發展。
在組建合作小組的時候,筆者會從初中生的生物考試成績出發,然后按照本班學生的人際關系、興趣愛好等確定最終的小組成員。根據生物成績,初中生可初步分為優等生、中等生與學困生三層,以中等生人數最多,所以中等生要率先自由組合,組成二人小分隊。然后優等生、中等生二人小組、學困生展開互選,組成由一名優等生、學困生以及兩名中等生的四人小組。這種分組方法既考慮了本班學生的智力差異,還考慮了學生的交流方式,便于營造和諧、友好的小組氛圍,為合作學習做好準備。
二、落實合作探究教學任務
待分好合作小組之后,初中生物教師應將其落實到課堂探究實踐之中,切實發揮合作學習模式的積極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物知識都適合使用合作學習模式,如果知識理解難度較低,學生自己便能總結出這個生物知識的應用范圍,那么便不應組織合作學習活動,否則只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所以,合作學習模式一般被應用在有一定探究難度的生物學習任務之中,但是這個探究難度要符合學習小組的總體水平。
如在《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一課中,筆者要求本班學生以合作小組的形式參與本課課堂探究。初中生已經學習過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理解了器官、結構等生物概念,為本課生物概念教學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所以具備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新知的學習能力。在小組合作內,初中生需瀏覽課本內容,了解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包含六大器官結構與植物體的常見組織,然后,學生需根據教材實驗裝置圖與實驗操作步驟指導展開生物實驗探索,觀察白菜
葉、洋蔥片、番茄等多種植物的器官與組織層次,以便總結出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三、拓展合作學習的應用范圍
除了在課堂探究教學之中應用合作教學模式之外,教師還可在學生預習、復習與拓展性生物實踐活動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這是因為課后學習通常需要初中生有高度的學習自覺性與主動性,如果失去了教師監督,部分學習意志力薄弱的學生會枉顧自主學習要求。但是,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是以團隊作戰的形式展開課后探究的,便于學生相互監督,保證課后探究的順利展開。
為了培養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筆者通常會在課前布置預習任務,發現多數學生都沒有把預習放在心里,忽視了預習任務。于是,筆者便要求學生通過合作小組進行課前預習,希望各組組長能夠起到監督、帶頭作用,保證本組成員的預習效率。就如在《流動的組織——血液》一課中,初中生需通過小組合作展開預習,初步學習血液的成分與主要功能,識別人體血液中的紅細胞與白細胞。為了完成這一預習任務,初中生還會自主收集血常規化驗單,觀察人血涂片,得出正確的生物結論。待本課課堂教學結束之后,初中生還可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拓展性的生物實踐,通過醫院或其他醫學工作單位學習血常規化驗的工作原理。
總而言之,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能夠充分發揮初中生學習能動性的教學手段,也是構建生本課堂、實現高效教學的重要路徑。初中生物教師應該全面分析初中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以合作學習保證每一個學生的積極參與,發揮初中生的創造力,做好生物啟蒙教育的每一項工作。
參考文獻:
[1]張洋.基于合作學習模式下課程設計的實踐應用[D].開封:河南大學,2017.
[2]于立杰.“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運用策略:以初中生物教學為例[J].考試周刊,2018(5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