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亞軍
摘 要:小學信息技術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興趣,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應用方法有重大意義。但是在實際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基礎知識是否掌握,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這種理念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興趣,使信息技術教學變成了一個單調枯燥的學習過程。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摒棄之前教學思路,注重學生對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只要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方法
一、在課前設計中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前提,一個好的課堂設計和導入,不僅能夠極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和參與興趣,提升他們的課堂專注性,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一定要仔細鉆研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流程,讓學生能夠在興趣的牽引下,不但能夠獲取足夠多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還能提升他們的信息綜合素養。
信息應用能力包括信息獲取與生成、感知和辨識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的處理能力。而這些技能的掌握都和課堂教學的側重點有關,如果教師在課堂設計和教學中,只注重學生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獲取,不注重學生對于信息的獲取能力的培養,那么學生只能學到固化的基礎知識,而不能掌握獲取信息科學有效的方法,那么學生的綜合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學習水平也只能停留在被動學習之上。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選擇上就必須采用一些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和主動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設計四年級二單元《編輯演示文稿》這一章節的時候,為了提升學生對于信息的獲取能力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在設計教學流程的時候,決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我在上課之初,按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將學生分為5~6人的學習小組,讓他們自行研讀課本,通過主動學習和互相探討的手段,學會插入幻燈片和文本框以及藝術字的方法,并要求他們在電腦上完美地展示出來。聽到我的要求后他們馬上就開始行動起來,他們先是自行閱讀了教材,接著就將閱讀中產生的問題提出了出來,并通過自行研究和集體小組討論的方法,掌握了這些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掌握了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學會了信息的獲取方法,還提高了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二、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應用能力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基本上都是在課堂學習中獲得的。信息技術也不例外。而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對于信息的辨識能力和感知能力,不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還能提升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獲取的效率,讓他們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都存在著個體的差異性,對于信息的感受和辨識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授給他們不同的獲取知識的方法,以此來提升他們對于信息的感受,提升他們的信息綜合能力。如,教師在課堂教授四年級《設置動畫效果》的時候,教師可以按照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卓越、普通、努力三個等級,在教學中使用針對普通這個層次的方法進行教學,并教授給處在卓越層次的學生,如何在已經掌握這些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外進行延伸和思考,如加入動畫、視頻等更復雜的東西,而對于那些獲取信息能力差,學習能力不好的學生,教師是則要教會他們如何先掌握信息知識,如何記錄和思考以及研究那些未曾掌握的知識和信息。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提高了學生對于信息的感受和辨識能力,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在課后練習中提升學生應用能力
除了獲取信息能力以及感受和辨識信息之外,對于獲取的知識進行處理,也是信息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之下,為了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師往往會布置一些開放性的作業,這樣既能讓學生鞏固和掌握課堂學習的知識,還能拓寬他們的視野,提升他們的綜合水平。我們在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的時候,也可以使用這樣的方法。
如,教授完學生四年級《放映幻燈片》這一章節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制作一個簡單的幻燈片,要求里面必須出現動畫效果、超鏈接、影片或者聲音、圖片、文檔等其中三個元素……這樣學生就會在這些已經掌握的知識和信息之中選擇自己擅長的、有利于自己的效果進行幻動片的制作和放映,進而提升他們的信息分辨和處理能力。
總之,要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信息應用能力,教師必須采用各種教學方法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增強學生的信息能力,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郭維穎.淺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J].教師,2015(28).
[2]陳博如.創客教育下小學信息技術課堂[J].數碼世界,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