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摘 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能夠營造輕松的氛圍,使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以及收獲感悟。此外,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形成正確思想觀念非常重要。因此,小學教師為了促進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應積極設計主題活動、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從而在實踐中引導學生相互合作以及自主探究,對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非常有利,可見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利于促進實踐活動順利進行。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策略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包括很多,主要以實踐為主,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互相合作,以學生為主,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實踐活動,積極表現自我,必然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認知能力,學生的各種能力得以提高。
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過去,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不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過于重視講解課本知識,致使學生感覺課程內容非常枯燥,逐漸對學習知識不感興趣,難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導致學生不主動投入到實踐中,不積極表現自我,必然會降低主動性,久而久之,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感,討厭上綜合實踐課,導致學生的各種能力得不到培養,不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此外,綜合實踐活動單一,始終開展一種教學活動,教師沒有認識到設計主題活動的重要性,導致學生不積極參與到實踐教學中,很難收獲感悟和體會,導致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沒有學到知識,并且,無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使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不高。因此,要想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下文章提出了有效的教學策略,有利于促進綜合實踐活動高效進行。
二、有效的教學策略
1.綜合實踐活動中以學生為本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目的,就是起教育和引導作用。因此,要想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擺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注重以學生為本,以提高活動開展的效果。例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的活動,帶領學生走到校園各處,撿起垃圾,將垃圾分類放入垃圾箱,要求學生在指定的區域完成清理垃圾的任務,學生在主動清掃的過程中逐漸感受到勞動的辛苦,進而應認識到應尊重勞動成果,逐漸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由此可知,實踐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清掃任務,不僅增強學生自主能力,還使學生明確愛惜環境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自覺管理自我,不再隨手亂扔垃圾,主動將垃圾投入到垃圾桶中,進而加強學生自我管控能力和約束力。同時,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應從自身做起,了解日常保護環境不容易,只有自覺保護校園和生活環境,才能保護生態環境,漸漸地形成環保意識。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可見,以學生為主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非常重要。
2.設計主題活動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涉及的內容較多,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設計多種主題活動,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實踐活動中探究、思考、學習,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思考力、探究能力、學習能力、認知能力等等,培養學生各種能力。
例如:組織學生開展《話說春聯》活動,教師引導學生整理各種春聯,并說出不同春聯代表的含義,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學生在深思熟慮后,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在此過程中,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學生錯誤的認知,耐心地引導和糾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植樹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栽種樹木,在學生種植過程中教師講解綠化的意義,使學生意識到種植樹木,不僅凈化空氣,還保護環境,進而理解和掌握常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可見設計不同的主題活動非常重要。
3.引導學生合作進行實踐活動
現階段,小學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為了增強學生之間的凝聚力,要注重引導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實踐活動,促使全體學生在實踐中積極合作、溝通,相互商討如何合作完成任務,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形成合作意識,還主動交流與合作,必然會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學習《觀察螞蟻》時,就可以引導學生相互合作捕捉螞蟻,之后,觀察螞蟻的特點和特征,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合作,在合作中總結和概括,并認真觀察,必然會提高學生觀察力、合作能力和總結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也是增強學生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小學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注重引導學生互相合作完成實踐活動中的任務,從而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并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此外,教師還應做到以學生為本,以及設計不同的主體活動,能夠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促使學生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實踐活動,逐漸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自覺性,同時有所收獲和感悟,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翠云.剖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J].中華少年,2018(30).
[2]夏小進.綜合實踐活動“五自“探索[J].內蒙古教育,2005(3).
[3]王亮.淺析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上),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