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梅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育理念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在此背景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對于人才培養的需求,學校的教學方式亟待革新。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中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轉變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方式
數學是小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如今許多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數學能力等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明確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積極轉變陳舊的教學方式,利用新課改下的教育理念作為自身教學改革的思想依據,及時發現當前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優化和調整,從而使小學數學教學方式能夠符合現代社會對于培養人才的要求,促進學生數學知識水平和綜合能力的協調發展。
一、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形式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上,受技術和資源的限制,教師所能使用的只有教材和板書,教學形式單一,難以帶給學生較好的感官體驗,學生很難在整節課中都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在21世紀的今天,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在人們的生活和學習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培養出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人才。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積極地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中去,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的了解,還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帶給學生較為強烈的感官體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校園科技節——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一課的時候,如果教師用講授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一小段動畫:四個小朋友到公園去野餐,首先拿出了4袋牛奶和8個蘋果,每人分到了1袋牛奶和2個蘋果。通過這段動畫,學生明白了平均分的概念,然后我向學生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平均分的時候也會遇到不滿一個的情況。”接著,我繼續播放動畫:小朋友們拿出了一個蛋糕,然后切成相等的四份,每人得到一份。在這里,我向學生提問:每個小朋友的蛋糕是整個蛋糕的幾分之一?學生很快地回答說:“四分之一?!蔽依眠@種方式,有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很容易地理解了分數的概念。
二、創造生活情境,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數學教學必須緊密地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出生動有趣的情境。數學本質上是一門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尤其是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都是在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基礎上編排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改變以往只注重理論講授的方式,多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出發,善于發現和利用現實生活與理論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進行學習。
例如,在“小小存錢罐——人民幣的認識”一課的教學時,我提前準備若干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然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模擬超市”的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的角色,同時利用身邊的筆記本、鉛筆、文具盒等充當商品,并按照實際價格進行標價,然后讓學生利用我準備的人民幣模擬進行購物,完成付錢、找錢的過程,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我還給學生提出了零錢整錢互換的任務,從而使學生對于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形成了更加深刻的記憶。
三、開展合作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方式
在傳統的課堂上,大多數情況是教師作為課堂主體進行講授,而學生只能被動聽講,屬于“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這種現象,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在此要求下,合作學習的方式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關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合作學習方式的應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使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從而達到共同提升的效果。
比如,在教學“生活中的多邊形——多邊形的面積”一課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教學時,如果像傳統教學課堂中那樣由教師進行推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都不會太深。于是,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畫圖、測量、剪貼、計算等方式來共同研究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學生表現出了很高的學習熱情,積極地進行討論和探究,互相幫助、互相配合,不僅對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產生了較深的理解,還提高了團結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四、小結
小學數學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是培養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途徑。因此,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不斷優化和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鄂汶慧.試論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卷宗,2016(4):162.
[2]李麗娜.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1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