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而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是有效解決數學問題的基礎,所以從小學低年級的數學課堂中,就要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闡述了小學低年級培養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性,通過數一數、擺一擺的具體操作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的數感,課堂中設計豐富多彩的“讀題”活動,指導閱讀方法,讓數學課上也能有美妙的“歌聲”,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閱讀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要應用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說我們學習的數學知識都源于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而我們又要綜合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根據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的規律,采取“解決問題”的學習,有助于增進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學會思考的同時,具有獨立的、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有效的、成功的解決問題者。
如何有效準確地解決問題,需要學生有較好的數感和閱讀能力,所以從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就應該培養孩子解決問題中的閱讀能力。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又是學習數學的初始階段,如果對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停留在不停地做題練習,不僅會讓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這種生搬硬套的學習方法并不能幫助學生發展解決問題的思維,也不能很好的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升數學素養。作為低年級的一線數學教師,我覺得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環節,讓孩子們在數學課堂中“說起來”“唱起來”,不僅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思考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還能打開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學會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才能真正帶領學生享受美好的數學學習之旅。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打好解決問題閱讀的基礎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數感主要是指關于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數感有助于孩子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是培養較好解決問題閱讀能力的基礎。它不是靠死記硬背“九九乘法表”就可以獲得的,而是通過在實際問題情境下使用數學、理解數學所獲。
數一數。對于一年級剛剛學習數學的學生來說,認識數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起點。在教學一年級下冊“求比一個數多(少)幾”時,尤其是在解決“蘋果比梨少多少個?”這樣的問題時,有的學生出現用小數字減大數字的情況,這些孩子就是對數字的大小沒有感覺,感受不到小數字是不能減大數字的。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課堂上設計了數一數的環節,讓孩子找到生活中數量較多的物品,比如一包豆子、一盒撲克、一包瓜子等物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數一數它們的數量。活動一:數一數一小包豆子有多少粒。學生有的選擇2個2個地數,有的選擇5個5個地數,通過真實的數生活中的物品,學生感受到當數量比較多的時候,10個10個地數是最優的數的方法。學生經歷了數數方法優化的過程,也很好地體會到10個一就是1個十,10個十就是1個百這樣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活動二:分別數出不同數量的物品,比一比它們的多少。如分別數出20粒瓜子和50粒瓜子,比一比,學生能直觀的看出20粒瓜子有這么多,50粒瓜子比20粒瓜子多得多。學生通過直觀的比較,對數字的大小有深刻的感知,從而建立良好的數感。
二、指導閱讀方法,讓學生在數學課上“唱”起來
1.指讀——小手來幫忙。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有限,注意力容易分散,只能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而不是一個詞一個詞地讀,更有的學生習慣性依賴老師、家長幫忙讀題。首先平時的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己讀題,再要求學生可以請自己的小手幫忙,專心的用手指著讀出圖中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通過慢慢的訓練,學生很好地運用指讀的方式獲取完整、準確、有效的數學信息和問題。
2.多種方式有重點地讀——數學的歌聲“唱”起來。平淡無奇的聲音過耳就忘,而余音裊裊、鏗鏘頓挫的音樂卻讓我們記憶深刻。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時,學生從題中獲取到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可在解決時有的學生用什么數學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就開始不確定了,原因是沒有閱讀透徹,雖然找到了數學信息和問題,但是信息與問題之間的數量關系沒有讀出來。課上鼓勵學生選擇不同的方式,讀出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中的關鍵詞。
三、細化閱讀要求,讓學生在數學課上的“歌聲”更美妙動聽
1.按順序找數學信息——培養有序思考。低年級的解決問題大多以主題圖為主,通過閱讀主題圖,抽出數學信息。學生年齡小容易遺漏相關數學信息,所以從一年級要培養學生按順序找數學信息的習慣,首先要觀察10秒,按照從左往右、從上到下的順序找出數學信息,逐步學會把找到的數學信息分類、分組,從而潛移默化中滲透數學學習中有序思考的意識。
2.用準確、完整的數學語言閱讀——培養清晰準確的思考。低年級的學生常常言不達意,又受口頭語言的影響,描述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時,經常啰里啰嗦還說不到準確的信息上,有時還會把其他學生已經清晰的思路打亂。這就需要數學老師在教學中及時引導、糾正,提供準確的語言模式,訓練學生簡潔、準確、完整的描述數學信息和問題。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的閱讀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數學教師從一年級起,就要在平時的課堂中言傳身教,細心指導閱讀方法,多方法多角度地訓練指導,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以“說”促思,以“唱”促學,才能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謝鼓平.特級教師小學教案優化設計[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