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鋒
“滿腹經綸”、“花花腸子”、“腸子都悔青了”……這些詞語已流傳千年,我們的腸子真的和大腦一樣是有思想的嗎?
腸腦關系密切
現代醫學認為,腹腔內的胃腸道存在自主神經系統。研究發現,切斷腸管的外來神經,胃腸道仍能保持有節律的蠕動,胃腸神經元反射與分泌的神經遞質都與大腦極為相似,醫學界稱之為“腸腦”、“腦腸軸”,神經遞質為“腦腸肽”,很多健康科普文章將胃腸稱為“第二大腦”。
我們祖先早就認識到了腸腦的密切關系。道家、養生家與醫家,都很重視腹部。腹稱為氣海、下丹田,是元氣孕育生發的場地,腦稱髓海、上丹田,是精神的居所。胃腸與腦有相似的空間溝回,我們常聽到的意守丹田、氣沉丹田、氣運丹田,即指在意識協調下,上下丹田有序化訓練,以達到和諧與共振狀態。
胃、大腸、小腸經絡都與腸腦相連,小周天就是連接腹與腦的任督二脈的氣血循環。“胃不和,則臥不安。”晚上吃得過多,往往影響睡眠。中醫從調理腸胃入手治療失眠、憂郁等精神疾患。乙腦、腦脊髓膜炎等出現的精神癥狀,以及精神病狂躁癥,中醫用瀉下胃中實熱、腸中結便的方法安神定志。
精神緊張不利腸道健康
常見的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病因之一就是精神長期緊張或壓抑、思慮過度,大腦的緊張對延髓產生抑制,尤其對胃腸的自主神經產生干擾,胃腸的蠕動、消化液的分泌紊亂,黏膜以及血管受消化液的侵蝕而受損傷,產生潰瘍。除了積極治療外,安靜休息也很重要,讓胃腸能在沒有大腦過度干擾的環境下正常工作,這是預防和痊愈的重要前提。
有不少人多年患腹痛,每天多次便稀,遇到緊張忙碌就更厲害,腸鏡、透視都沒發現什么異常,中西藥、針灸都試過了,還是時好時壞,這是“腸預激綜合征”的表現,治療方法需要靠自我性格和心態的調整。
大腸腫瘤往往青睞性格內向的人群,這些病人大都責任心很強,為人太嚴謹克己、不茍言笑。
三分治七分養
專家認為,預防腸道腫瘤和術后康復,除了積極治療外,還要靠自己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精神修養。修煉性格,避免患得患失的思慮,保持安詳隨和的心態,淡定從容,自得其樂。
另外,多參加一下社交娛樂、文體活動。閑暇時還可練練氣功、太極、瑜伽和靜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