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赟
[關 ?鍵 ?詞]紫砂;花貨;文化;海棠
宋代蘇軾曾經寫下過關于海棠花的優美詩詞,他稱這種嬌艷可愛的花朵為“解語花”。蘇軾作為一代文豪可謂對海棠花情有獨鐘。自古以來海棠花就因具有妖嬈、艷麗的特性而受到世人的喜愛。在紫砂壺上融入海棠花的裝飾,就是要將其自身的文化屬性同紫砂壺的造型裝飾相互融合,讓一把茶壺同樣孕育著“解語花”一般的文藝性質,給人以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
以花入壺,那就少不得從其本身的造型樣式入手,用顏色和形狀來為紫砂壺的藝術表現增添光彩,同時也借海棠之名、之形來展現不同的藝術主題。作品“如意海棠”就是將傳統吉祥如意的美好寄寓通過海棠裝飾來進行表現,從而引申出善解人意、溫柔體貼的人文情懷。作品“如意海棠”的造型小巧而精致,借助紫砂五色土的特性用豐富的顏色襯托出海棠花的美艷,同時用極具創造性的貼塑裝飾布局表達內在美好的意蘊,讓茶壺的造型和裝飾相互呼應,共同烘托出紫砂壺的美感與文化上的獨特。
紫砂壺的泥料種類豐富,運用不同的工藝手法可以獲得各種不同的色彩表現,這把壺就是采用段泥來進行壺體的制作,呈現出一種淡雅的青灰色,略帶棕色調,胎質表面具有顆粒感,帶有古樸的雅韻,這種色彩與壺面的海棠花裝飾要想形成色澤上的互相補充,在色系上要具有鮮明的對比效果,所以采用了紅綠搭配的貼塑,讓整體上的氣質不會浮夸艷麗,而是清雅脫俗,嬌嫩而不媚俗。
作品“如意海棠”的壺體為葫蘆形,這是一種經典而獨特的紫砂壺形,用兩個大小各異的圓形球面構成壺的整體,壺蓋呈小球,壺身則呈一大球,大的球體包裹小球,相互融合緊密,這對壺身各個部位的比例搭配十分重要,合理的大小會讓壺體看上去更加圓潤飽滿。壺面采用了筋紋器制作的方法,壓出塊面分明的棱線,從橫向分割成幾個不同的平面,就如同海棠花的花瓣。壺蓋則形成內部的圓基,與壺身配合完美,蓋上塑一壺鈕,采用捏塑的方法配合明針制作成桔梗狀。壺嘴的線條并不需要多么突出,柔和自然為要,短小精致。壺把則為圓環狀,與壺身、壺嘴等高。整把茶壺最重要的并不是局部的造型制作,而是魚壺身各部分的大小比例的配合,造型看似簡單,但工藝的要求嚴謹細膩,只有壺形整體的形態具有和諧連貫的氣質,其壺面的貼塑才能起到點明主題、錦上添花的作用。
在壺面上貼塑一朵綻放的海棠花,健康的嫩綠樹葉簇擁著鮮艷的花朵,花枝向后延伸與壺把自然相連,其花朵的生長方向并不是單純的垂直向上,而是橫向的展示,帶有向上的生命力,如同活過來一般,依舊在不停地生長,給人以生命活潑的氣息。這樣的貼塑搭配壺面囊瓣的特性,具有一種立體的景深效果,便于在觀賞中產生聯想,紅與綠以及壺身基底的淡色系搭配則如同國畫中的水彩之間的留白,帶有典型的傳統藝術風味,結合海棠的主題,如意的意蘊更讓人心領神會。
海棠的美,是一種生活中的美,紫砂壺更是代表了精神生活的一個優良載體。陸游有一首詩就寫道:“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在我國歷來的傳統民俗文化中,色彩的表現往往具有不同的含義,而海棠的艷色則象征著生活的幸福,象征著紅紅火火、蒸蒸日上的日子。因此“如意”這一含義便在海棠花和造型的結合中體現出來了,且體現得自然和諧。
在作品“如意海棠”中,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紫砂泥本身的材質美,其次是葫蘆造型的美,最后是海棠花所帶來的裝飾美。而在文化內涵上造型與裝飾結合起來,表現出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期待,在心靈的交互中,獲得紫砂壺所呈現出來的藝術和美的享受。
作者簡介:孟赟,1986年生于江蘇宜興,工藝美術師,先后畢業于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師范大學,師從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蔣雍君研習紫砂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