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益軍 譚佳亮
[摘要]攝影可分為紀實攝影、藝術攝影、商業攝影。它們具有不同的現實價值和藝術價值,都是攝影中重要的分支,都有各自的優點和弊端。以紀實攝影和藝術攝影的優劣為研究核心,分析了紀實攝影和藝術攝影的內涵和價值,闡述了二者之間的差異。
[關 ?鍵 ?詞]紀實攝影;藝術攝影;優勢;弊端
在微信朋友圈,經常看到有些人只給紀實性的攝影作品點贊,認為只有紀實性的照片才堪當記錄歷史、見證歷史的重任,只有這樣的攝影師才是值得尊重的,而那些唯美的藝術照片是沙龍藝術,是鬧著玩的。另外一些朋友只給唯美的照片捧場,認為只有藝術性的照片才具有想象力和獨創性,只有這樣的攝影師才是值得崇拜的,所謂的紀實性的照片,不需要任何藝術細胞和后期制作水平,就像簡單的新聞報道一樣,根本沒有藝術性可言。這種不和諧的局面,是朋友們對兩類攝影的內涵及優劣沒有深入研究,對文化藝術的表達形式缺乏深刻的認識,過分自我膨脹造成的。比較紀實攝影和藝術攝影,不難看出它們在發展變化的過程中既擁有天然的優點,又有各自的局限性。
一、紀實攝影和藝術攝影的內涵與分類
1.紀實攝影的內涵與分類
紀實攝影的概念最早提出于1935年,最初是作為影像實證來服務于社會生活的。紀實攝影主要是以記錄現實生活為主的攝影方式,素材來源于各行各業、市井民俗、社會生活、自然景觀。紀實攝影反映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記錄了人類的活動,描寫了人們生活中的制度習俗,定格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紀實攝影也解釋了人與環境、人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是具有解說性質的攝影方式。紀實攝影的范疇,各個派別也不盡相同,主要的模式表現為不虛構、不夸張,展示的是真實的場景,是真實的世界,能夠喚醒良知,讓人們關注社會。紀實攝影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財富,表達了文獻和歷史紀念的含義,強調真實性的價值范疇。
紀實攝影主要分為新聞攝影、電視劇型的紀實攝影、電影型的紀實攝影等。按照主題可以分為重大事件、百姓生活、社會風景、社會紀實、文化技術、知識人文。按信息量分類中的新聞攝影,主要是根據時間、地點、人物來描寫事件的完整性,能夠帶給人們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電視劇型的紀實攝影主要包括報道攝影和專題攝影。例如根據特點、主題來表現出新聞攝影的狀態,用數量較多、風格和形式統一的照片,按時間的來龍去脈講述精彩的故事。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來感受社會生活的各個階層的生存狀態。在評價標準上,要關注拍攝者能否選擇有價值的主題,深入挖掘事情的本質,以合適的角度把決定性瞬間展示出來。電影型紀實攝影介于小品和電視劇之間,通過娓娓道來的一個故事展示導演的個人感受,通常是圍繞一個主題展開。但是,照片和照片之間,并沒有完整的邏輯性,只是通過獨特的攝影風格來展示狀態,例如從紀實的角度讓作品充分展示出人物的關系和重大歷史事件、自然災害等對人類的生存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的場景,人們能用這些照片紀念逝去的歲月,使它們體現出歷史的價值。百姓生活的展示,主要流行的是各地民族習俗,或者是善良與罪惡、高尚與墮落的形態,以及觸發作者靈感的環境等。這些照片呈現的是人類社會整個環境的一部分,展示的是風光的瑰麗,從多側面表現重大事件。社會紀實攝影反映的是社會問題,關注的是社會群體,例如貧窮、疾病、戰爭等,以引起人們的關注。文化紀實攝影的對象是文化遺存和傳統民俗,那些展示人文關懷能讓后人吸取歷史經驗的攝影作品,才是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之作。
2.藝術攝影的內涵和分類
藝術攝影主要是通過藝術性推理論證的方式,展示出光學影像帶來的藝術感受,是藝術表達影像的過程。藝術攝影也是典型的把攝影師的理念與設想形象化表述的藝術,它讓真實景物和虛擬想象之間進行光學原理和感官印象之間的轉換,通過光學原理來展示出攝影的繪畫要求。藝術攝影利用靜態反映出動態的感覺,憑借技術發展使影像的模式更加具有虛擬化的特征,充分展示出光影的魅力。其價值取向在于審美追求和價值追求兩個維度。
藝術攝影的分類主要源于攝影技術方面的分類。從色彩角度來講,藝術攝影分為黑白攝影和彩色攝影。從設備和技術來講,分為航空、水下、立體、顯微、全息、紅外線攝影等。從功能角度來講,藝術攝影包含了生活、廣告攝影等。從題材角度,藝術攝影又分為人物、風光、景物、建筑、舞臺攝影等。從國家的角度來看,藝術攝影分為美國的朋克風、英國的爵士風等。因此,藝術攝影的分類,實際上是藝術表達類型的分類,對它的分類研究,需要從作品實際表達的內容進行考量。藝術攝影的分類并不代表著藝術攝影的主要派系,它主要是根據作品的主題和藝術的感知表達力而進行的差異性分類。
二、紀實攝影與藝術攝影的優點
1.紀實攝影能全方位展示現實世界
紀實攝影具有重要的美學價值,是攝影本身的一次解放。它走出了繪畫的范疇,掙脫了繪畫的束縛,使現實世界的表達更加形象,用視覺上的表現強度來判斷社會形態。紀實攝影是社會現實的見證者,能夠用照片反映人類自身的尊嚴、人性的回歸。紀實攝影以記錄現實生活的攝影方式,通過人文攝影、新聞攝影等讓人們相信現實世界存在的事物,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紀實攝影用公正的眼光和獨特的角度,真實地反映現實世界人們的文化素養、人道精神和人文情懷,它把握最佳時機記錄歷史真實,用最佳瞬間展示出人性的力量,讓照片反映出對生命的尊重,對人性的追求。這種創作“有套路”、易傳播,更易呈現顯性的社會矛盾并有助于解決問題,如解海龍的“大眼睛”作品,因而也易于掌握。
2.藝術攝影創新了想象的世界
藝術攝影是人們想象力與創造力的重要表現形式,它能融合各種藝術門類的特點和規律。藝術攝影用藝術的形象來塑造藝術的真實。從構圖、用光、影調、色彩等方面讓人們感知美,享受美。攝影與哲學、美學、科學技術的融合,使藝術攝影能夠讓欣賞者思考,給仰望者啟迪,廣大受眾得到美的享受。藝術攝影抓住瞬間氛圍、神態、角度、質感、線條和動感,通過后期的各種方法貫穿于作品中,以突出作品的意境,例如風光、靜物以及其他形式感較強的作品都充分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展示了攝影師審美情感的體驗。藝術攝影的各要素和各種手段,彼此滲透、互相聯系、兼容和諧,共同表達攝影師的心理感知和對真善美的理解。在完成素材收集、前期創意、個性化構思后,攝影師就可以利用軟件和各種工藝進行任意組合,充分發揮想象力和獨創性,展示藝術攝影的神奇魅力,如蔡冰的《一立方米空氣》。在藝術攝影的世界里,攝影師個人的天賦尤為重要,他們引進精良的現代工藝、傳統的攝影技術,如拍攝特技、暗房特技等,使作品滲透了創意化、觀念化的理念,具有較強的當代性。評價藝術攝影作品的優劣,主要是看作品是否達到了攝影性、深刻性、形象性、審美性、創新性的高度統一。
三、紀實攝影和藝術攝影存在的弊端
1.紀實攝影最突出的弊端是與隱私權之間的矛盾
紀實攝影的缺陷主要體現在紀實攝影與隱私權之間的矛盾。紀實攝影真實地記錄現實世界,而現實世界中的人們往往都有自己的隱私。紀實攝影與隱私權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在攝影的過程中就已經造成了對隱私權的侵害,如記錄人物的形態、基本生活狀況、生存環境等。在沒有得到被攝客體的許可時,只要去拍攝、去傳播,就侵犯了他人的隱私。因此,紀實攝影在行動過程中與當事人容易發生有關隱私權的糾紛,而且這個問題是紀實攝影無法有效調和的。紀實攝影的拍攝是隨機性的,對隱私權的保護需要后期制作時進行自律性的監督,攝影師要與當事人達成一致才能夠進行攝影作品的展示。經常聽人炫耀在街上“偷拍”的技巧,一個“偷”字讓人覺得有點見不得光。某位著名的攝影師在火車上拍照,也曾遭到別人的毆打謾罵,也許這就是人們對自己隱私權的保護和對侵犯別人隱私權行為的懲罰。
除此之外,由于進入全民攝影時代,紀實性照片體量猛增,雷同即“同質化”現象隨處可見。
2.藝術攝影對現實世界的夸大
藝術攝影是通過藝術的手段來反映現實,其缺陷是對現實世界的變形與夸大。有些攝影作品過度地修飾現實生活,遠離生活實際,就像空中樓閣沒有根基。藝術攝影是對現實世界美好事物夸張性的集中表現。如果藝術攝影過分夸大被攝體形象,容易使藝術攝影陷入虛假的泥淖。藝術攝影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果完全脫離現實生活,藝術攝影就無法有本真性的表達,就失去了對真善美的刻畫,這是藝術攝影存在的最大問題。
如此看來,紀實攝影具有的優勢是藝術攝影不具備的,而藝術攝影的優點也是紀實攝影所沒有的。只要我們用海納百川的包容心態去欣賞攝影藝術的多元表達,從技巧、思想內涵以及作用上等多個角度考量、品讀,就不會出現互相排斥的畸形現象。
參考文獻:
[1]張笑宇.表現與成因:淺析中國紀實攝影觀念與實踐的演變[D].杭州:浙江大學,2017.
[2]延婧.紀實攝影作品構成與運籌[J].山東青年,2012(9):114-115.
[3]詹樂.論紀實攝影中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體現[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1(12):127-128.
[4]王麟.試論對群眾藝術攝影中畫意攝影的認識[J].青春歲月,2019(8):59.
[5]江金陽.試論攝影藝術的文化特征[J].神州,2018(1):41.
[6] 許華飛.飛說不可[M].北京.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9-4.
作者簡介:龍益軍,湖南省特級教師。中國教育學會會員,全國著名中學科研聯合體理事、學術委員會副委員,湖南文理學院隋煬帝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客座教授。湖南省常德市攝影家協會會員。
作者單位: 湖南省常德市攝影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