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槐 韋露秋 唐秀松 陳秋霞 張譯敏 龐宇舟
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體現著新的特點,迫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一系列新的問題。本文就從大學生群體特性入手,針對大學生思想教育之現狀,以及加強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并提出相關可行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 ? 思想政治教育 ? 重要性 ? 措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始終圍繞“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這個根本命題[1]。大學生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頂端,其思政教育質量的提高在高校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各大高校的擴招,致使大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各大問題層出不窮,思政教育問題凸顯,大大增加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新形勢下,要使大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積極探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一、當前大學生教育的課程模式分析
課程學習是保障大學生培養質量的必備環節,是高校大學生教育制度的特征之一,在大學生培養中具有全面、綜合和基礎性作用[2]。而相關思政教育課程內容缺乏吸引力,針對性不強,未能考慮到大學生階段學生思想的變化性、價值觀的特殊性等;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實踐活動較少,且活動創新性缺乏,學生大多數是被動參與,導致學習相關思想政治課程熱情不高。在大學生培養期間,大多注重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以及科研能力的培養,通常會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培養期間的重要作用,造成其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的不良后果。
目前普遍存在一個現象,大學生專業能力強,有些甚至成為業界的佼佼者,但不注重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修養,犯下了一些不可彌補的錯誤,這樣的例子在高校比比皆是。
發生這樣的事件正是因為很多大學生一味的追求專業成績,花費大部分精力鉆研專業知識及科學研究,忽略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造成的。
二、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緊迫性
在經濟全球化思潮的影響下,大學生的思想呈現多元、多變、多樣特點[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強調了思政工作中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4]。基于當前的國情思想文明與物質文明建設的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緩。
由于成長在經濟社會高度發展、物質文化生活不斷豐富的年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卻飽受詬病,屢屢出現不良現象。
一些真實的案例反映的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欠缺,大學生教育作為大學本科教育的延續,也是人才教育培養的更高層次體現,更應以本科思想政治教育為鑒,意識到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緊迫性。
三、醫學大學生的特殊性
臨床醫學大學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的重要途徑, 也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目標[5]。醫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關乎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以及全民健康素質的提高。在當前政府和社會深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高度重視醫患關系和諧的時代背景下,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醫德醫風建設具有重要意義[6]。
醫學大學生作為未來醫療行業的儲備力量,除了要按照培養計劃進行課程學習,還需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不得不在醫學業務學習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承受著諸多壓力,比如學業壓力、經濟壓力、情感壓力、人際關系壓力等等,導致部分大學生不關心社會,不關心政治。醫者仁術,貴在醫德,面對著復雜的醫療環境,醫患關系日益突出,職業風險無處不在,更要求醫務人員應樹立“救死扶傷、忠于職守、愛崗敬業、滿腔熱枕、開拓進取、精益求精、樂于奉獻、文明行醫的”的醫德醫風。
加強醫學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能堅定臨床醫學大學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樹立為醫學事業無私奉獻的白求恩精神,還可以增強醫學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培養道德高尚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四、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措施
當代中國處于經濟社會的轉型期,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經濟生活,也沖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責任意識等[7]。以上種種社會現象反映著大學生群體集體觀念淡薄,個人意識膨脹等思想教育的缺失,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措施勢在必行。
首先,區別大學生與本科生思政教育的不同,根據大學生的特殊性來實施有針對性地思想政治教育,樹立科學發展觀,充分把握發展理念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導向。其次,強化導師隊伍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建設,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激勵導師對大學生開展潛移默化的教育[8],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齊重,重視導師的育人職責。最后,堅持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節。通過課內討論、社會調查等多種活動形式,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活動,始終保持思想理論與實踐環節的統一。
由于醫學大學生的特殊性,除了以上措施,醫學大學生一方面還應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這是思政、心理等方面架設的基礎;另一方面要加強實踐的作用,在臨床中遇到的問題、挫折、感動等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內在的修養,而醫德的形成正是內化過程的最直接體現。開展義診、三下鄉等多種形式活動,增強醫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這是良好醫德的開端。
五、展望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始終堅持“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全員育人”的工作思路,針對現狀采取相應措施,不負新時代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須解決的時代課題。為營造更加穩定的校園及社會環境,大學生應提高自身思想覺悟,以及發揮導師與高校的協同作用,共同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J].社會主義論壇,2017,(03):4-5.
[2]李菲,朱先洋.大學生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問題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8,(12):127-128.
[3]吳江,張靜,張會文,等.工科院校能源動力類大學生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改革與開放,2015,(05):108-109.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中發[2004]16號文.
[5]劉莉.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中國教育學刊,2015,(S2):140-141.
[6]李旭東.新形勢下加強醫學大學生思想政治修養初探[J].法制博覽,2018,(29):236-237.
[7]周雪梅.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6,(19):114-116.
[8]潘瑩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質量提升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8):83.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編號:2018JGZ124);廣西本科高校特色專業及實驗實訓教學基地(中心)建設項目(編號:桂教高教[2018]52號,壯醫學專業);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編號:2017JGB274);廣西中醫藥大學校級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編號:2018C59)。作者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作者簡介:[1]張青槐,講師,長期從事教育管理。[2]龐宇舟(通訊作者),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壯醫藥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