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祁建杭,衡 森,石英躍,張海波,鄔亞紅,韓杜斌,王 波
(1.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揚州 225009;2.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江蘇揚州 225009;3揚州市種子管理站,江蘇揚州 225101)
煙粉虱的寄主植物種類多,目前初步統計已達600多種,是棉花、煙草和蔬菜等作物上的重要害蟲。煙粉虱通過刺吸植物維管束汁液、誘發煤污病、傳播植物病毒病等方式,嚴重影響植物的產量、品質和商品性[1],因此,對寄主植物具有巨大的危害性。江蘇省自2001年發現B型煙粉虱以來[2],全省各地先后發現為害,且為害范圍和發生面積逐年擴大,為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為江蘇省蔬菜、瓜果等作物上的重要害蟲[3]。一些地區甚至因煙粉虱的為害出現絕收。
近10多來,國內很多學者對煙粉虱的防控進行了深入研究,特別是近幾年國家提出減肥減藥的“雙減”計劃以來,煙粉虱的綠色防控技術研究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取得了一大批非化學防控研究成果[4-6]。然而,綠色防控并沒有排斥化學農藥,但要求選用低毒、低殘留農藥。由于長期不合理地使用化學農藥,煙粉虱的抗藥性急劇上升,一些常用農藥對煙粉虱的防治效果下降[7-8]。為了篩選防治煙粉虱的有效藥劑,筆者新面市的6種農藥進行了室內毒力測定及田間藥效試驗,旨在為生產上安全有效地控制煙粉虱以及科學使用農藥提供理論依據。
1.1試驗材料
1.1.1供試藥劑。19%溴氰蟲酰胺懸浮劑、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50%烯啶蟲胺可溶粒劑、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
1.1.2供試蟲源。煙粉虱低齡若蟲采自江蘇揚州市沙頭鎮種子管理站辣椒植株上,辣椒在生長季節未使用任何農藥。煙粉虱在室內繁殖3代后,取 1~2 齡若蟲供試。
1.1.3供試作物。供試辣椒品種為蘇椒5號,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提供。辣椒整個生長季節不使用任何農藥。
1.2試驗方法
1.2.1毒力測定。采用葉片浸漬法,參照宋曉宇等[9]方法。將供試藥劑分別稀釋成1 000、2 000、4 000、8 000、16 000倍5個濃度。取帶有煙粉虱若蟲的辣椒葉片,葉柄處用濕棉球包起保濕。在解剖鏡下數1~2齡煙粉虱若蟲25頭,多余的若蟲和卵用毛筆刷去。將上述帶蟲葉片在供試農藥中浸5 s,取出晾干后,放入Φ12 cm的培養皿內,置于(25±1)℃、光暗周期16 h/8 h的光照培養箱內,以清水處理為對照,24 h后在解剖鏡下檢查死亡蟲數(死亡標準:蟲體干癟、顏色變枯黃者為死亡),計算平均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用概率分析法計算毒力回歸方程及LC值。試驗重復4次。
1.2.2田間防效試驗。試驗在揚州市沙頭鎮種子管理站辣椒大棚內進行。大棚長60 m,寬6 m。試驗設7個處理:①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2 000倍液噴霧;②19%溴氰蟲酰胺懸浮劑1 500 倍液噴霧;③80%烯啶·吡蚜酮6 000倍液噴霧;④50%烯啶蟲胺6 000倍液噴霧;⑤50%氟啶蟲胺腈4 000倍液噴霧;⑥40%氯蟲·噻蟲嗪 8 000倍液噴霧;⑦空白對照。每株辣椒由下而上均勻噴霧15 mL藥液。每小區面積 15 m2,小區間用60目防蟲網隔開(防蟲網長5 m,高1 m),以防煙粉虱相互干擾。
1.2.3田間煙粉虱調查方法。參照周福才等[3]的方法。每小區隨機選辣椒10株,掛牌標記,每株調查上、中、下部葉片各3張,于藥后0、1、3、7、10、15 d分別調查標記的辣椒上煙粉虱成蟲及若蟲數量。煙粉虱若蟲調查方法:在上述成蟲調查的葉片中隨機取葉片10張,每張葉片隨機取3點,每點調查1 cm2,在放大鏡下計數若蟲活蟲數。計算校正防效,并用DMTR法進行統計分析。試驗重復3次。
2.16種農藥對煙粉虱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由表1可知,在供試的6種農藥中,19%溴氰蟲酰胺懸浮劑(0.116 9 mg/L)、50%烯啶蟲胺可溶粒劑(0.213 2 mg/L)、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0.211 0 mg/L)3種農藥對煙粉虱若蟲的LC50(有效成分)均小于1 mg/L,而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46.35 mg/L)、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4.96 mg/L)、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0.53 mg/L)3種農藥對煙粉虱若蟲毒力的 LC50(有效成分)大于1 mg/L。6種農藥的毒力依次為19%溴氰蟲酰胺懸浮劑> 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50%烯啶蟲胺可溶粒劑>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 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但6種農藥均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表1 6種農藥對煙粉虱若蟲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
2.26種農藥對煙粉虱的田間防效
2.2.1對煙粉虱成蟲的田間防效。從表2可以看出,6種農藥對煙粉虱成蟲均具有較好的防效。藥后1 d,19%溴氰蟲酰胺懸浮劑、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50%烯啶蟲胺可溶粒劑、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4種農藥對煙粉虱成蟲的防效分別達72.12%、60.25%、65.93%、58.22%,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和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對煙粉虱成蟲防效也在50%左右,表現出較好的速效性。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防效進一步提高,藥后3 d 6種農藥對煙粉虱成蟲的防效均超過60%,其中19%溴氰蟲酰胺懸浮劑達84.51%,表現出較好的防效。除50%烯啶蟲胺可溶粒劑外,其余5種農藥的作用防效高峰在藥后3 d,3 d后防效開始下降,如藥后7 d 19%溴氰蟲酰胺懸浮劑和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對煙粉虱成蟲的防效分別比藥后3 d下降了19.32%和33.63%;而50%烯啶蟲胺可溶粒劑藥后10 d對煙粉虱成蟲的防效仍達73.27%,藥后15 d仍達64.72%,表現出較好的長效性。
2.2.2對煙粉虱若蟲的田間防效。從表3可以看出,6種農藥對煙粉虱若蟲也具有較好的防效。藥后 1 d,19%溴氰蟲酰胺懸浮劑、50%烯啶蟲胺可溶粒劑、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對煙粉虱若蟲的防效分別達67.26%、63.79%、57.96%和54.59%,另外2種農藥的防效也在40%左右,表現出較好的速效性。隨著時間的推遲,防效進一步提高,除50%烯啶蟲胺可溶粒劑外,藥后第3天防效最高,其中19%溴氰蟲酰胺懸浮劑(95.42%)、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86.51%)防效在85%以上。此后防效緩慢下降。50%烯啶蟲胺可溶粒劑藥后7 d防效最高(90.48%),此后緩慢下降,藥后15 d防效仍達82.28%,表現出較好的長效性。

表2 6種農藥對煙粉虱成蟲的田間防效
注: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藥劑間差異顯著(P<0.05);不同大寫字母表示不同藥劑間差異極顯著(P<0.01)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stand for significant dif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pesticides at 0.05 level;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stand for significant dif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pesticides at 0.01 level

表3 6種農藥對煙粉虱若蟲的田間防效
注: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藥劑間差異顯著(P<0.05);不同大寫字母表示不同藥劑間差異極顯著(P<0.01)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stand for significant dif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pesticides at 0.05 level;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stand for significant dif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pesticides at 0.01 level
化學措施是煙粉虱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別是煙粉虱暴發階段,化學農藥是控制煙粉虱不可替代的措施。因此,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對煙粉虱的綠色防控顯得十分重要。由于不同地區的用藥種類、用藥水平和煙粉虱生物型等差異,不同地區煙粉虱對農藥的敏感性存在明顯差異。氟蟲腈對北京地區煙粉虱成蟲毒力最強,較之新煙堿類殺蟲劑,其殺蟲作用快,而噻蟲嗪的效果相對較差[9];在江蘇地區,20%啶蟲脒可溶性粉劑對煙粉虱若蟲具有較好的毒殺作用,但對成蟲的防效一般[10]。該研究發現,19%溴氰蟲酰胺懸浮劑、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50%烯啶蟲胺可溶粒劑、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既對煙粉虱若蟲有很好的毒殺作用,對煙粉虱成蟲也有較好的防效,速效性顯著,因此,江蘇地區可在蔬菜定植前或田間蟲量較大時使用,能有效控制煙粉虱的暴發。
在害蟲防治中應根據農藥的特性和害蟲的特點選擇農藥的種類和使用方法。該研究發現,50%烯啶蟲胺可溶粒劑與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持效期長,因此,可以在蔬菜生長前期和中期使用,同時應注意安全間隔期,以免造成農藥殘留超標問題;而19%溴氰蟲酰胺懸浮劑、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持效期短,可以在蔬菜生長中后期使用。煙粉虱對逆境的適應性較強[11],對農藥的抗性獲得能力也較強,因此,生產上應堅持輪換用藥,以減緩煙粉虱抗藥性的產生,延長農藥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