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甲成,劉 婷,程昕昕,舒英杰,胡能兵,王 歆,詹秋文
(安徽科技學院,安徽鳳陽 233100)
專業英語是在學習大學英語的基礎上開設的一門側重于農業專業知識論述的科技英語。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的交流與日俱增,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之后全面對外開放。農業作為全世界的基礎產業,成為與國外進行全方位交流的重點產業之一。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率先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明確指出在農業合作、糧食與食品安全、農業創新機制等方面開展“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性[1]。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加強學生對農學專業英語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良對于培養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提升農學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筆者闡述了該門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了目前農學專業英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農學專業英語課程改革的一些建議,以期推動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農學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
現階段,專業英語是許多重點農林院校農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致力于加強學生對國內外農業學科發展趨勢和科研動態的全方位了解。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產業升級速度加快,地方高校在服務區域經濟的發展方面貢獻力量日益增強[2],加強對地方高校專業英語的教學顯得日益重要。安徽科技學院是一所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以優勢農科為基礎,在帶動安徽省農業產業發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目前,針對農學類專業開設的專業英語僅作為一門個性化拓展課程,學生選課人數較少,農學專業教學課時18學時,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36學時[3],導致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后投入時間較少,課堂教學效果欠佳。
2.1農學專業英語選課積極性不高安徽科技學院農學專業英語設置一般于第7學期開課,正值畢業考研就業高峰期,很多學生因擔心多選課程會耽誤考研復習、錯失就業機會等而放棄選課,還有部分同學因學習興趣不高而不愿選課,選課的同學也是迫于外在需求而選課,如在畢業考研或者上崗就業時涉及到農學專業英語的考察和應用、科技小論文撰寫、外企即興翻譯、科研儀器參數設置和科研報告撰寫等,這些選課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興趣,但選課積極性不高,選課比例偏低(表1),嚴重影響了專業英語課程設置的預期效果。
2.2農學專業英語試卷難度系數偏低目前,農學專業英語在安徽科技學院農學院僅作為一門個性化拓展課程,教學目標主要是掌握農學或生物英語專業詞匯、語法、用法等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查閱農學專業文獻所必需的說、讀、寫、譯等能力。為了檢驗學生對專業英語的掌握情況,試卷題型設置傾向于大眾化,包括專業詞匯翻譯、英漢互譯、SCI論文題目判斷、科技英語寫作等形式。從2016—2017年考試結果來看,各種題型難度系數[4]穩定在0.5以下,區分度不明顯(表1)。
2.3農學專業英語考核形式化對2016—2017年學生考試成績分布進行分析(圖1),結果發現2016—2017年學生成績分布趨于正態分布,說明農學專業英語試卷題目分配得當,內容合理,符合教學大綱要求,能全面、完整地考察農學專業學生對專業英語的掌握情況。但學生考試成績全部合格(綜合分數高于60),說明農學專業英語考核形式趨于形式化,學習效果區分度較低,需要適度調整考卷的難度。
2.4學生英語基礎差異較大對2016—2017年試卷各題型學生成績進行分析(表2),發現2個年級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無明顯差異,總體成績比較穩定。然而,不同學生對農學專業英語試卷各種題型的掌握程度不一,變異幅度很大,尤其是語義理解類題型(如英-漢互譯、作文寫作等),表明農學專業英語語義的理解是學生學習難點,這也是農學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要求的重點,亟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加強。

表1 2016—2017年農學專業英語選課基本情況和試卷題型分布

圖1 2016—2017年農學專業學生專業英語成績的分布Fig.1 The grade distribution of students’professional English in agronomy specialty during 2016-2017
3.1增加課堂實踐,實現專業知識與專業英語的有機融合農學專業英語在詞匯運用、表達形式、內容范疇等方面與基礎英語具有很大區別。為了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農學專業英語在教學內容設計上也應該側重于應用,教材應選用著名高等院校農學專業學報,或者國外權威期刊的SCI雜質,以專業英語講解為手段,以傳授農學專業知識為目的,將農學專業知識解讀貫穿于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農學專業英語的現實性和重要性。實踐表明,在安徽科技學院農學相關專業英漢互譯、題目判斷和作文寫作等題型是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難點,學生間成績變異幅度較大,說明本科生對農學專業英語文獻缺乏理解能力,導致寫作過程出現偏差,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適當增加專業英語的課堂實踐環節,提升學生對農學專業英語的理解能力。

表2 2016—2017年農學專業英語考卷各題型學生成績統計
3.2重視專業英語教學,積極改革課堂教學手段現階段,許多高等院校在制定本科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時,將農學專業英語列為選修課程,學分設置為1~2個,課時被嚴重壓縮,考核方式以考查(如開卷考試)為主[5],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足夠的時間積累專業詞匯,不能有效應用到實踐中,容易產生認識誤區,誤認為專業英語和普通英語一樣,以查詞典、譯句型、學語法為手段,甚至認為專業英語作為選修課程,以“混”學分為最終目的,大大降低了學生對農學專業英語重要性的認識[6-7]。該研究中農學專業英語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連續2年采用開卷考試的方式,對學生詞匯、翻譯、長句理解、論文題目判斷、科技論文寫作等進行考核,發現在開卷的方式下考試的難點仍然是學生對專業英語的理解和專業知識點的把握。農學專業英語是在學習農學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英語表述的過程,對于晦澀難懂的知識點應結合專業研究方向,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給大家[8],采取課堂提問、MOOC、翻裝課堂、課后超星“學習通”APP在線交流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主觀能動性和獲得感[9]。
3.3改革考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考核是督促學生學習、檢測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方式,不合理的考核方式會使學生產生惰性,降低學習效果。該研究中盡管采用不同題型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但開卷的考核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僥幸心理,降低學生對專業英語的認識。因此,專業英語應采用考查與考試相結合的形式,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全方位考查[10],從而實現培養學生利用專業英語知識快速閱讀和撰寫科技文章的最終目標。
3.4加強專業英語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專業型師資力量目前各所高等院校,尤其是相對落后的地方院校,專業英語教師缺乏,學生的專業英語教學往往合班授課。有必要將不同班級分小班授課,不同班級有針對性地設置授課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然而,這與目前專業英語教師缺乏產生很大矛盾,因此應積極引進國內外農業類專業型人才,或者邀請國內外農業類專家來校講學授課。同時,大力培養校內專業英語教師,優化教師授課方式,切實提高專業英語的教學水平。因此,如何做好地方高校農學專業英語的教學工作值得每個教學工作者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