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丹,莫 緒,黃香凌,蔣南洋,程忠泉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化學與藥學系,廣西桂林 541199)
石斛屬(Dendrobium)約1 100種,具有抗腫瘤、抗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擴張血管等作用[1-4],含有生物堿、菲類、聯芐類、芴酮類、倍半萜類、香豆素、多糖、甾體及揮發油等成分[5-8]。鉤狀石斛(Dendrobiumaduncum)分布于廣西、湖南、廣東、海南、貴州、云南等地,生于海拔 700~1 000 m山地林樹干上,具有滋陰、清熱、益胃、生津等功效,主治口干煩渴、熱病傷津、食欲不振、病后虛熱等[9],含羥基反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aduncin、dengibsinin、dengibsin、chrysotoxone、4-羥基-3-甲氧基苯甲酸等化合物[10]。為進一步研究鉤狀石斛化學成分,尋找活性物質,筆者對采于廣西百色的該植物根的低極性部分進行GC-MS分析。
1.1材料鉤狀石斛于2016年9月采自廣西百色,經黃圣卓博土鑒定為蘭科石斛屬植物鉤狀石斛(DendrobiumaduncumLindl.)。植物樣本存放于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化學與藥學系博士科研室。新鮮樣品18 kg經自然晾干,分離鉤狀石斛根(1.5 kg),粉碎留樣。
1.2方法
1.2.1主要儀器及條件。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安捷倫7890 A-5975 C),毛細管柱HP-5MS(30 m×0.32 mm×0.25 μm),進樣口250 ℃,不分流進樣。離子源230 ℃,升溫程序:50 ℃保持2 min;15 ℃/min升至140 ℃,保持4 min;15 ℃/min升至300 ℃,保持18 min。
1.2.2質譜條件。EI源,電離電壓70 eV,離子源溫度200 ℃,掃描范圍20~500 amu,質譜庫NIST08。
1.2.3樣品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對得到的總離子流圖中各峰進行質譜掃描,得到相應各峰質譜圖,與Nist 27、Nist 147數據庫標準物質質譜圖進行對比分析,確認鉤狀石斛揮發油中各組分化學結構,用峰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出各組分在揮發油中的相對百分含量。
1.2.4樣品前處理方法。取鉤狀石斛根粉碎后樣品100 g,95%乙醇提取3 h,提取液濃縮回收溶劑,浸膏懸浮于水,乙醚萃取2次,每次30 mL,乙醚層用無水碳酸鈉干燥,濃縮得浸膏用1 mL正己烷溶解,溶液經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作為樣品供試液。
鉤狀石斛根低極性成分的相對百分含量和總離子流圖見表1和圖1。鉤狀石斛根低極性成分以GC-MS方法鑒定了54個化合物,總含量占總檢出峰的91.49%。其中飽和烷烴共23種,占總含量的27.07%,含量較多的有十五烷(1.72%)、十六烷(4.92%)、十七烷(4.82%)、十八烷(2.43%);酯類化合物共11種,占總含量的29.04%,含量較多的是肉豆蔻酸甲酯(5.10%)、2-甲基-1,2-(氧化-2,1-乙二醇)-2-丙烯酸酯(3.11%);芳香族化合物共16種,占總含量的24.87%,含量較多的有叔丁基對甲酚(4.32%)、苯甲酸-2,5-雙(三甲基甲硅烷氧基)-甲基硅酯(6.13%)、鄰苯二甲酸二丁酯(1.85%)。
鉤狀石斛根經溶劑提取,低極性溶劑萃取后,以GC-MS用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各組分含量,鑒定了54個化合物,總含量占總檢出峰的91.49%;其中含量較多的化合物類型有飽和烴、酯類及芳香族化合物,這3種類型的化合物總數量占總檢出化合物數量的92.59%。
石斛屬植物是著名的常用中藥,國內外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開發,市場需要量也越來越大,導致石斛屬植物野生資源日漸枯竭,如鐵皮石斛等名貴品種已成為日益稀少的瀕危植物。通過對鉤狀石斛根低極性部分GC-MS分析,以期提高整株植物的藥用價值和經濟效益,為充分利用石斛屬植物資源提供理論依據。

表1 鉤狀石斛根低極性化學成分

圖1 鉤狀石斛根低極性化學成分的總離子流圖Fig.1 Total ion chromatogram of low-polarity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 of D.adunc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