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鋒
福建省安溪第十一中學 福建泉州 362413
基于新課改背景下,加強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十分重要,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也是提升高中政治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主要分析高中政治新課程“生活邏輯”,具體如下。
第一,有利于教學策略多樣化發展。所謂教學策略多樣化,是指多種教學方法,比如問題情境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生活化教學也在其中,其是政治教學知識同實際生活間連接的樞紐,所以,學生記憶起來很容易。第二,有助于推動教學改革。新課改明確指出需加強知識同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該層面看,教師需加強教學探索為滿足新課改的主要體現。[1]
第一,深挖課本生活素材。課程改革之后,高中政治教材上出現了很多同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內容,增強了教學內容的時代感,不但通俗易懂,而且還十分生動。這些皆給教師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實際生活與社會環境是不斷發展與變化的,一些知識中的生活實例,要么同學生實際生活較遠,要么就難懂,學生無法理解。在實際教學中,若是教師不重新舉例或是加以整合,將不會取得預期效果。比如,在教授《整體與部分聯系》時,教師能夠同學生最熟悉的籃球賽聯系,如此學生不僅能夠掌握難懂的哲學知識,還能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2]第二,同學生結合選擇生活素材。教材知識都是比較抽象的觀點與概念,學生不容易接受與掌握。這便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盡可能多選滿足學生實際生活的案例,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找尋教材內容原型。比如,在教授《價值決定價格》這一知識時,教師能夠布設此種生活情境,若是你是養豬場老板,你怎樣結合市場上豬的數量來決策是縮小還是擴大的養殖規模?如此就將教材上的商品價格變動與供求關系等知識同學生生活聯系起來。此種趣味十足的生活情境,一定會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變成教學主體,在生活中學習抽象知識。[3]
實際上,教學過程是由多個方面構成的,其中包含課堂導入、教學情境布設等,為教學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教師在課前做準備工作,最終都會在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來,教師若想實現生活化教學,就需將生活現象引入到教學過程中。比如,新課導入若是枯燥乏味,缺少生活氣息,同學生生活相距較遠,則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能夠應用生活化導入法,因生活同學生距離較近,利用生活案例導入新課,引出教學中心,讓學生在真實體驗中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縮短學生同教材知識的距離,讓學生主動學習。比如,在教授《價格變動影響》時,可以同學生熟悉的物價上漲等社會熱點導入,由于這些皆同學生實際生活有關,能夠有效調動他們的求知欲。價格變動會給群眾生活帶來哪種影響,教師進而引出即將要講解的知識。再如營造問題情境為教學中常見環節,在問題情境中,不但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思考,還能形成良好的探索精神,拉近師生距離。若教師可以巧妙的將學生生活同所營造的情境有機結合起來,一定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4]
教學方法為教師與學生為了達成相同目標與任務的方式方法。其包含學生的學法與教師的教法。若想實現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使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十分重要。比如,在教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可以應用體驗式教學法,布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產生直觀體驗。教師可讓幾名同學表演一個小品:若是小王過生日,他的好朋友分別準備了禮物去幫他慶祝。有的送圍巾、有的送手套等,為了表示感謝小王決定請他們吃飯。待表演結束以后,教師讓座位上的同學對小品人物的做法闡述自己的觀點,將他們消費行為不當的地方指出來,而后第一時間把教材上本節內容指出來。利用此種生活化體驗式教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思想覺悟,正確理解消費觀,實現言傳身教的目的,還能縮短學生同教材內容的距離,有助于學生實際體驗著手,用心感受生活,用眼睛觀察生活。
綜上所述,若想高中生日后全面發展,加強高中政治教學十分重要,其不但能夠加強高中生道德素養,還讓提升高中生政治成績。為此,教師教學中需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產生直觀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政治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推動高中政治教學效果提升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