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娟 王月霖
保山市永昌小學 云南保山 678000
《心理學》指出具有學習興趣的學生,會把學習看成是內心的滿足,而不是當作負擔。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也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因此,要寫好作文首先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
古人云:熟能生巧。做任何一件事只有真正投入自己的精力,慢慢養成習慣,才有可能成功,也才能體會到成功的莫大樂趣。如果教師只依賴于每周兩節的作文課,慣例似地布置作文,學生自然不會喜歡。新課標也指出:“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筆者認為加強多種形式的練筆是培養學生習作興趣的首要途徑。多寫多練能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可以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選材、學會感悟;多寫多練能觸動學生習作的靈感,讓學生知道寫什么,為什么寫,怎么寫;多寫多練還能使學生體會到日有所進,讓學生感到有成就感。如學《將相和》這一課時,課文中描寫廉頗對藺相如不服氣,廉頗認為藺相如僅憑一張嘴就爬到自己頭上去。學到這里學生也很不服氣,躍躍欲試想說什么,因此筆者借機讓學生給廉頗寫一封信,表明藺相如“嘴”的重要性。教師首先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一顆善于感悟的心,這樣教師的感覺才會影響到自己的學生,學生才會把習作和生活聯系起來。正如文學家茅盾所言:“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筆記,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倘若我們的學生能這樣去做,平時多記,多寫片段,日復一日,習作成為一種需求,學生的生活離不開習作,怎能不對習作感興趣呢?
新課標指出:“講評要肯定成績,抓住帶有共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批改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尊重學生的原意,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這就為教師評價學生習作指明了方向。現在絕大多數的語文教師都知道激勵對激發學生習作興趣的重要性,但是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如何評價更有效,值得思考。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以下幾種嘗試:1.激勵性語言。評講作文時,小到一個好詞佳句、一個精彩標題,大到一個真實片段、一篇優美的文章,教師都應給予大力的肯定,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與進步,以激發他們更濃厚的興趣,使他們堅定信心。2.花名冊記錄。教師可專門準備一個花名冊,記錄每次習作當選例文的作者、習作優秀者、進步者,并在每次作文課上把這些名字板書到黑板上,請同學齊讀。這樣學生們都有機會被同學們稱贊,使得他們更喜歡作文,也更渴望寫出更優秀的作品。這種方法簡單易操作,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編輯《優秀作品集》。教師可每學期把學生中優秀的作品經批改集結成冊,編輯成《優秀作品集》在班內傳閱。這是一種無言的稱贊,屬激勵中的“無冕之王”。自己的作文能夠編進班級《優秀作品集》成為每一位學生的努力目標,想寫好習作的熱情不言而喻。
小學生的心理結構是不成熟的、稚嫩的,對待習作也和對待其他事物一樣,是以興趣和快樂為前提,因而具有較大的波動性、不穩定性。小學生又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因此給學生樹立榜樣,對穩定學生興趣有很大幫助。教師可以以書刊上優秀范文為榜樣,以學生中的優秀作品為榜樣,筆者嘗試和學生一起進行習作練習,學生熱情高漲,習作興趣得到了延續。當然以上三方面都必須以真實為前提,因為真實是文章的生命。我們拋開學生文章的優劣不談,學生的素質有高低,文章自然有好壞,但不管什么樣的文章,能夠流露真情實感就有希望。葉圣陶說過:“訓練學生作文,必須注重于傾吐他們的生活積累。”真實的文章源自孩子最純真的心靈,當然最能調動學生的習作欲望,也最能打動讀者的心。新課標規定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因此,鼓勵學生寫熟悉的內容是習作教學中的根本。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只要指導學生用一雙清澈的眼睛去看待生活,用一顆善良的心去感受生活,寫作素材自會源源不斷。葉圣陶先生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為了使學生表達真實的感受,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1.引導學生認識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在真實的生活中選擇材料。2.創設情境,為學生不太豐富的生活做生動的補充,在情境中獲得知識,在情境中觸動靈感,在情境中收獲樂趣。3.減少條條框框的束縛,讓學生敢下筆,不管寫實還是想象作文,都能放開手腳,寫自己想寫的話。學生在長期的習作練習中,若能做到“言為心聲”就不愁習作興趣得不到提高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教師要努力使學生愉快習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在習作的道路上快樂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