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華
保山市隆陽區九隆中心第三小學 云南保山 678000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教學中要牢固樹立閱讀為寫作服務的思想,把閱讀教學始終貫穿于作文教學之中。現在的小學生平時有空不是看動畫片、電視劇就是玩電腦游戲,而自覺看課外書的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為妙手,就得廣泛閱讀。為了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我從接手本班級的語文課那天起,就教學生讀書要求和方法。規定學生每天回家至少讀半小時的書,并讓家長督促簽字說明孩子讀書的信息。對于不執行的學生,我就與其家長聯系。每個寒假學生必須要讀5本以上的課外書,暑假讀10本以上。并要求學生摘錄書中好詞佳句,寫讀書的體會,使課外閱讀真正落到實處,擴大知識面,豐富詞匯的積累,開闊學生的視野,那么學生寫文章時,那些優美詞句就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就能寫出思想深刻、內容豐富的作文來。
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每學習一篇課文后,注意對該文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
古代的一些文人學士,如韓愈、蘇東坡……他們壓根就沒學過語法,修辭、邏輯,但能寫出千古流傳的好文章,其奧秘在于他們熟讀乃至背誦過大量的優秀作品,形成了敏銳的語感。所以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賴于多讀多背。實踐證明,運用語言文字、寫作能力的形成,也需多讀多背,課內多讀,課外也需多讀多背。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訓練。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句篇,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適當增加背誦的量。通過讀、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
讀書筆記指的是人們在閱讀書報時所做的一些文字記錄。寫讀書筆記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要做好課內課文的讀書筆記,還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并做好讀書筆記。具體的方法如在閱讀時摘錄書中的優美詞語、妙語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復吟誦,只有經過長期積累,語言才會豐富,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就會涌向筆端。
小學生的想象能力發展較早,他們常借助幻想的方式來觀察理解和解釋他們生活世界中的事物。提倡個性,鼓勵想象,恰好可以把學生潛在的想象力激發出來。
在作文教學中,誘導學生進行想象,不但能開闊視野,豐富寫作內容,還能使文章生動活潑,意境更加深遠,蘊涵更加豐富,同時還能使學生認識得以升華,思想得以提高,性情得以陶冶。
夯實寫作基礎,就是在寫作之前要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培養,對于寫作而言,必然是將學生所熟悉的字、詞、語句應用在作文寫作之中,但是這些字詞句的寫法、用法是否正確,就顯得非常關鍵了。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培養學生寫字的習慣,讓他們多寫多練,對字詞的寫法用法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對于在寫作中的具體應用就是比較容易的了。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平時的閱讀文中收集好的詞匯、語句,在適當的話題寫作中能夠得到恰如其分的運用。這些都是教師給學生的一些小技巧,在扎實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對于寫作也有非常大的幫助。技巧的獲取:例如,在寫景類的作文中,學生有一定的積累的情況下,就要十分注重對技巧的掌握了,學生即便能對景色、景物有特定的描寫,但是如果對于景色不能由遠及近或者是由近及遠、再或者有特色地描述其中的一部分,就會造成順序混亂,讓讀者不知其所云。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可以采用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寫作。
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好學生作文的評價、鑒賞工作。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這樣做,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獲得持久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學生在把自己會說的話都寫出來以后,還要學會修改。教師要逐句逐段地與學生一起分享修改作文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自己修改文章,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會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