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劍軍
天臺縣三合鎮港南小學 浙江臺州 317200
現如今,新媒體教學已經普及開來,大多數學校都配備了新媒體設備,為教學提供了不少便利。老師們必須與時俱進,掌握使用新媒體教學的技術,不僅如此,老師們還應該具有積極的學習探索態度,積極思考如何在課堂上得心應手的使用信息技術,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創設適合的問題情境,把數學故事、數學史等鏈接好,能夠使學生更容易在對某一章節進行學習時,可以隨時查找或翻閱、了解這些數學概念的來龍去脈,了解數學概念的發展過程,這樣可以化靜為動,形象地揭示數學概念的規律,促進學生理解、掌握概念,構建新知。
小學數學課堂上主要的教學內容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老師對概念問題的講解,二是同學對所學知識在實際題目中的練習與運用。由此可見課堂練習在教學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而利用新媒體技術便能有效提高這部分的講課效率。
在傳統教學中,老師經常要把大量時間花費在寫板書上,這顯然會影響到教學效率,而運用信息技術,利用新媒體,便會節省下這部分時間,這對課堂有效時間的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利用新媒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集中學生注意力,對教學產生良好的影響。
小學生的天性即活潑,專注力不強,所以在課堂上不容易集中精力。但小學生們目前對新媒體教學卻是充滿了好奇,老師們便可充分利用這一點,使教學有趣起來[1]。具體做法比如,老師們可以在課件中加入有趣的動畫元素,還可以加入音樂效果,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
在小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小學生經常會用到“轉化”的數學方法。例如:我們在學習平面圖形時,為了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形的面積公式,要把上述圖形轉化為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在學習立體圖形時,為了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需要把圓柱轉變為長方體等。也會用到“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如果這些方法僅僅通過教師的口頭講授,難免有些抽象,不易理解[2]。然而利用信息技術,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動畫演示功能,就會化抽象為直觀、化難為易、化繁為簡。
傳統的數學課堂中,主要是以教師口頭講解為主,以板書為輔。但是講解往往具有抽象性,而且由于學習任務較多,所以教師講解中為了提高教學速度,往往沒有趣味,只是數學知識的簡單搬運。對于老師來說,工作量較大。以信息技術為依托,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將重要內容進行標紅,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找到教學重點,對重點知識加深記憶理解。
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工作中的作用明顯,但是要最大限度的發揮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中的作用,就必須從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注意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備課階段,幫助教師準備教學資料。進行教學活動時,首先教師要做到充分備課,現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相關信息的獲取變得更加便利,通過互聯網,教師可以獲取到相關數學教學的視頻教學等教學資料,很多時候視頻對于學生來說,更有吸引力[3]。數學知識抽象性、概念性的特點,對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難度設置較大,這一點可以通過視頻的直觀形象的優勢進行彌補。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尋找動畫形式的數學教學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便利條件。
運用信息技術,開發微課程,變革教學方式,翻轉數學課堂微課程是以微視頻為主要教學手段的課程,是一種課程資源。它面向全體教師和學生,具備強大的生命力。微課程能夠為小學數學翻轉教學的實現提供強大的課程支持[4]。借助信息技術,運用微課程翻轉小學數學課堂,縮短了教師新授課的時間,發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為微課程的知識是學生通過自學來掌握的,所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觀察學習鐘面上的數學知識,例如: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1小時=60分鐘。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生活經驗,能夠初步讀出某個具體時間。以此作為微視頻課程的知識“生長點”,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學微課程,如果遇到不懂的,還可以反復觀看視頻、仔細揣摩,直到理解“時、分”的有關知識。這就相當于把教師帶回家,第二天的數學課就能在基于學生需要的基礎上展開。不但縮短了教師課堂講授新知識的時間,使教師的課堂講解更加具有針對性,而且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活動時間,更多的小組合作交流時間。可見,這種基于信息技術的微課程,在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時,也逐步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又或者如“圓柱的體積”這節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地呈現圓柱體的剪、拼過程。
又如,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把分數應用題按其不同的解題思路等,進行歸納與整理,如整數法、分數法、份數法、比例法、工程法、方程法等選項,學生可自行點擊計算機,按自己的思路選擇某種解法。在“幫助”一欄,又設置了“指點迷津”“線段圖”“分析過程”等按鈕,必要時尋求幫助[5]。另外,可以結合內容把層次練習設計為:基本題、變式題、綜合題、拔高題等。在練的過程中,課件中也隨時依據各類題的完成情況,進行各種形式的表揚與激勵,出示正確答案,反饋練習情況,調節學生情緒,激發學生練習興趣,使學生保持良好的練習態度,提高練習效率和思維能力。這樣多種思路的設計,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現實情況,激發了各層次學生的求知興趣,滿足了各類學生對學習的需求。
數學教學中,主要是依靠數學練習冊,練習冊上相關的數學課題問題設置數量不夠,很多時候存在知識滯后性,問題陳舊,對于學生學習練習沒有幫助。教師依托信息技術可以通過信息網絡中的海量數據支持,尋找相關的數學問題,幫助學生進行高效訓練。
在練習環節,有時為了使學生理解知識間存在的內在與必然的關系,切實掌握同化、順應等的作用,必然突破傳統的教學,根據實際教學內容,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數學練習,從而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還能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思路,豐富學生的認知結構,效果更為理想。數學練習分層設計,獲取相應的練習題目,學生按自己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自己的練習進度與題選擇,從而促進自己在數學分層練習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與發展,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能夠有效地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起到翻轉課堂教學,變革教學方式的作用;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培養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