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娟 李光永
保山市永昌小學 云南保山 678000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可見培養閱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就說明“讀”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都必須重視的。本文主要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談談幾點初淺的看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立足課堂,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小學生的表演欲比較強,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每節語文課前安排一名學生演講3分鐘左右,演講的內容自定,按座位輪流。這樣就容易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一定要設計好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閱讀。上課前,教師可以提一些問題巧妙導入,如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這個課題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你還想知道什么?通過這些問題設置一些懸念,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以積極主動的狀態去閱讀,解決這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通過提問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啟發學生的思維。比如學習《黃山奇松》時,教師可以提一些問題,比如“奇”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用“奇”呢?黃山松又“奇”在哪里呢?課文是從哪些方面給我們介紹黃山松“奇”的特點呢?這些問題有助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帶學生進入容易接受的情境中。同時在學習了本課之后,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模擬小導游,向其他同學生動、具體地介紹黃山三大奇松,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局限于教材,要用開放、靈活的觀點,根據實際情況來補充、延伸、拓寬教材,引導學生質疑、探究,感受探究的樂趣,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課文中會有一些空白,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空白點,引導學生質疑、探究。比如學習《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時,課文中對司馬遷原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后來又為什么打消了這個念頭,僅用一小段文字來說明。這個故事距離學生太遠,只靠課文中的描繪是無法真正理解司馬遷的處境的,特別是司馬遷含冤入獄、遭受宮刑后的屈辱、絕望的心境,學生更無法體會。所以,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地補充教材,先讓學生弄清楚“宮刑”帶來的身心方面的傷害。
情感教育是一種藝術。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延伸教材,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比如在學習《永遠的白衣戰士》一文時,教師要正確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發問課文中的英雄人物為什不叫白衣天使,而叫白衣戰士?得知原因后,方能深刻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那種臨危不亂,絲毫不考慮自己人身安危的英雄主義精神。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就是說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才是最終目的。
學生在閱讀時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提出一些要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摘抄詞句,并仿照句子練習;對中年級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摘抄名人名言、精彩段落等;對高年級的學生摘抄時要注明出處,并寫出讀后感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教給學生精讀、略讀、瀏覽的方法。精讀就是一字一句地讀,有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通過查找工具書或者向他人請教完全弄明白了再繼續讀,直至弄明白一章之意、整篇文章之意;略讀的速度比較快,一眼就能看幾行,主要是用于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
課外閱讀是課堂的延伸,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關鍵在于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教師要注意給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籍,要與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教學結合起來。盡量給學生推薦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作家的書,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引導學生從健康的課外閱讀中受益。
多樣化的課外活動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要盡可能多地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舉辦讀書比賽、讀書交流會、摘抄佳作欣賞、朗誦比賽等活動,發揮學生的潛能;還可以舉辦話劇與會話表演,為學生創設相互交流的機會,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促使學生廣泛地閱讀。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興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興趣,就有了閱讀的動力,就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中去,從而提高閱讀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