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江敏 陸金鵬
(貴州省荔波縣植保植檢站 貴州荔波 558499)
農民田間學校(FFS)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提出和倡導的對農民的培訓方法,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參與式農業技術推廣方式,以農民為中心,以田間為課堂,以實踐為手段,在農民田間學校輔導員的組織下,采用以啟發式、參與式、互動式等為特點的技術培訓活動。通過組織農民綜合學習掌握農田生態系統知識,提高農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農民形成長期主動學習思考和試驗研究的良好習慣,提農民團隊協作等技能。2017~2018年,在貴州省荔波縣舉辦了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貴州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調查與防治項目農民田間學校 10 間,培訓農民學員 287 人。通過培訓,使受訓人員掌握了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和稻飛虱的相關知識和技術,尤其是以農田生態系統為中心的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完成了所有培訓內容,達到了預期培訓目標,取得明顯成效。對農民間學校開展情況及效果進行研究,總結經驗,并提出一些建議,為今后更好地開展培訓工作提供借鑒。
1.1.1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典型癥狀及其介體白背飛虱形態識別
水稻各生育期植株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典型癥狀識別與田間診斷調查技術、流行規律;稻飛虱傳毒特、途徑、生活史、產卵痕和卵觀察及其遷飛及為害規律等。
1.1.2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治技術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治的關鍵時期、種子處理和防蟲網覆蓋預防技術、移栽前藥劑預防技術、分蘗期綜合預防技術等。
1.1.3 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生態工程控制害蟲技術、田埂種植蜜源植物控蟲作用、秧田期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等。
1.1.4 農田生態系統分析
農田生態系統概念、稻田生態系統快速分析、稻田生境生態勘察和繪制農田生態系統圖。
1.1.5 技能培訓和團隊建設
通過團隊協作,打破堅冰,提高學員交流技能、表達技能、觀察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計劃技能等。
培訓采用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參與式、啟發式、互動式的培訓方法,室內培訓與田間實習相結合,注重參與、啟發、互動、寓教于樂、鼓勵為主的特點,以學員自我學習、互相學習、實踐操作、總結提高為主要手段,通過專題討論、田間調查、現場觀察、操作實踐、學員講解、輔導員點評、互動游戲等形式進行。每間培訓班學員25~30 人,分成5個小組,每小組學員5~6名,學員分組采取自由組合方式確定。每小組選舉組長、保管員、記錄員,定組名、畫組標。
一是 FFS輔導員進一步鞏固和掌握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生特點和防治方法;二是通過獨立開辦農民田間學校,提高輔導、組織管理、語言表達能力;三是改變傳統培訓觀念,掌握先進的培訓理念和科學的培訓方法。
參與式、互動式、啟發式的培訓方式,讓學員在輕松互動的環境中學到知識。通過培訓,讓學員全面掌握水稻綜合防治技術,特別是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及其介體白背飛虱的防控知識。同時,加強溝通能力的培養,進一步增強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習應用能力和提出問題、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歸納和總結等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增強自信心,培養團結協作和互助意識。
訓前,學員大多只關注病蟲害,考慮如何用農藥防治,不了解稻田生態系統和有益天敵的作用;通過培訓,認識到稻田生態系統中的有益生物對控制病毒病和稻飛虱的重要性,通過保護生態系統,保護和利用天敵,應用微生物農藥,可以有效防治害蟲,減少化學農藥,保護生態環境和綠水青山。同時,改變了農民在病蟲防治上的傳統思想,得到群眾認可,廣泛應用在實際生產中。
在培訓人員的選擇上,重點傾斜精準扶貧戶。2017~2018年,荔波縣開辦 10 間農民田間學校,6間辦在貧困村,其中,4 間辦在深度貧困村。培訓農民學員 287 人,其中精準扶貧戶學員 96 人。通過培訓,學員掌握了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及其傳播媒介白背飛虱的防治技術,尤其是以農田生態系統為中心的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讓學員在實際生產中,減少損失,增加收入,對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提高農民收益起到助推作用。
將以生態系統為核心的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治技術、稻飛虱和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及培訓方法應用到“農藥使用零增長行動”、鄉村振興戰略、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產業扶貧中,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減少農藥使用,保護綠水青山。
充分發揮現有 FFS師資隊伍的作用,在各類相關農業技術培訓中,應用參與式培訓方法,舉辦農民田間學校,提高培訓質量,逐步改變培訓方式,更新培訓理念。
FFS輔導員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還要有一定的口才、溝通技巧、協調能力和應變能力。目前,我們的師資隊伍達不到要求,應加大師資隊伍培訓力度,擴大知識面,加快知識更新,建立一支涉及農業各個領域、各個專業,并具備較高素質的 FFS師資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