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詠梅 李 群 牛雅嫻 孔 琪 張麗婕 王雨晨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泰州 225300)
食品加工技術課程本著培養符合食品加工職業崗位需求而展開。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凈菜加工行業也日漸上升[1]。土豆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鮮切土豆深受大眾的喜愛,但鮮切的土豆容易被氧化發生褐變,影響鮮切土豆的品質。引起褐變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主要由多酚氧化酶(PPO)催化酚類物質氧化產生醌類化合物,后者聚合產生色素[2]。因此,我們本次實驗主要是研究如何抑制多酚氧化而展開。
土豆:市售新鮮土豆,要求無損傷,無發綠長芽。
實驗試劑:氯化鈉,維生素C,清水。
1.2.1 浸泡在清水中
隔氧實驗中用不銹鋼刀切取 6 片厚度為 3 mm的土豆片,將其中的 4 片土豆片浸入清水中,另外 2 片至于空氣中,10 分鐘后,可觀察現象。在燒杯中取出兩片,剩下兩片繼續泡在清水中,20 分鐘后觀察土豆片有何變化。
1.2.2 添加維生素C
將土豆切成厚底為 3 mm的薄片,于濃度為 0.02 %、0.03 %、0.04 %的維生素C溶液中護色20 分鐘。20 分鐘后將土豆片取出,一段時間后觀察現象。
1.2.3 浸泡在氯化鈉溶液中
精確配置了濃度分別為 0.2 %,0.3 %的食鹽水,并將厚度為 3mm的土豆片分別放入其中。護色 20 分鐘后取出,放置一段時間后觀察。
1.2.4 熱燙處理
用不銹鋼刀切取厚度3 mm的土豆片各四份,均分為兩分,一份放在室溫下,一份切好后立即投入沸水中,熱處理5 分鐘,取出,置于室溫下,20 分鐘后觀察[3]。
維生素 C是呈無色無臭的片狀晶體,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機溶劑。在酸性環境中穩定,遇空氣中氧、熱、光、堿性物質,特別是由氧化酶及痕量銅、鐵等金屬離子存在時,可促進其氧化破壞。維生素 C對鮮切土豆的影響如下圖所示:
經過在維生素C中浸泡20 min后,觀察可發現未浸泡的表面發黃,略微發黑,經過浸泡的未出現變化。三種濃度中0.02 %效果不及0.04 %。故0.04 %的維生素C對土豆有明顯的保鮮作用。

圖1 不同處理方式對土豆顏色的影響(a未經處理;b維生素C對鮮切土豆的影響;c清水對鮮切土豆的影響;d不同濃度的氯化鈉溶液對土豆的影響)
10 分鐘后,可觀察得到置于空氣中的土豆微微發黃,而置于清水中的土豆依舊新鮮。再從杯中取出兩片置于空氣中,19 分鐘后觀察可得浸泡在水中的依舊保持新鮮,浸泡 10 分鐘后拿出的表面略黃,但未經過浸泡的外圈以有些褐色的斑。由此可得隔絕氧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土豆褐變。
氯化鈉對酶活力有一定的抑制和破壞作用;另外,氧氣在鹽水中的溶解度比空氣小,故有一定的護色效果。
護色 20 分鐘后取出,一段時間后觀察。對比未經過任何處理的,未經處理的表面發黃,略微發黑,經0.2 %浸泡的略微發黃,0.3 %浸泡的微微發黃。
高溫可使酶失活,從而減緩土豆色變時間。未經沸水煮的表面發黃,經水煮的未有變化。放置 20分鐘后再觀察,沒有用沸水煮的土豆片發黃,表面褐變;而經沸水煮的,表面微黃。說明高溫處理會對鮮切土豆片有保鮮的作用。
本文研究的是用不同的方法對鮮切土豆護色,經試驗證明:0.04 %的維生素 C對鮮切的土豆片有顯著的護色作用;清水浸泡、用 0.3 %的氯化鈉浸泡、高溫處理都能延長鮮切土豆片的保鮮期。通過本次實驗,同學們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