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蘭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1)
現代大學擔負著傳承、研究、融合和創新高深學術的使命,大學校園需要為教育實施過程提供教育場所,包括建筑物與建筑外環境,也包括大學所特有的非物質環境(校園文脈、空間氛圍、場所精神等)。大學校園景觀規劃設計面臨的設計問題以景觀功能需求為出發點,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用科學的技術策略指導與評價,才能建設營造出具有可持續性的大學校園景觀。
校園的使用者主要是教師和大學生,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學生都需持續地在校園內開展學習和生活,校園景觀規化設計應以滿足使用者景觀功能需求為出發點。
景觀視覺效果旨在用藝術的手法對景觀空間形象進行整合,以確立一定的視覺秩序,建立良好的空間視覺環境,反映景觀特色和美學取向[1]。大學是莘莘學子向往的知識殿堂,設計師將景觀要素合理、巧妙組織起來的,并且運用視覺形式美和豐富的視覺語言將景觀形象表達出來,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到大學校園景觀的第一印象。大學校園景觀應簡潔明快、以植物為主、突出季節效應下的景觀美感,湖南大學校園內樹木郁郁蔥蔥,陽光下樹影斑駁掩映著外觀古樸的建筑,這無不給人們以視覺上的享受。隨著大學校園景觀設計風格與設計形式的多樣化發展以及高等教育水平的急速提升,校園景觀發揮著塑造學校的良好形象的作用,景觀使用者對校園景觀設計的視覺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學校園景觀是城市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優美的大學校園環境綠化又是構成良好建筑群外部空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今世界一流的大學都以擁有優美、自然的校園景觀而著稱,四季變化的劍橋大學景觀是將生態思想融入校園景觀設計的成功典范。由于現在我國許多大學校園的新校區都位于城郊生態過渡地帶,校園用地規模大,利用多樣的植物物種和豐富的植物層次結構,構建大學校園景觀生態圈十分必要。在新時代下,大學校園景觀正確、合理、生態利用當地資源、綠色植物等,使設計朝著更加生態、自然、多樣化的方向發展,符合校園景觀的生態環境功能需求。
大學精神代表的是一種理念,是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物。大學校園景觀特定交往激發學生的潛能,形成獨特氣質、創造能力和愛智慧的大學精神氛圍。校園景觀規劃中用藝術的手法把其蘊藏在其中并對大學生產生影響,這是校園景觀設計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環境空間和景觀實體是校園文化的載體,校園文化強大的精神感召力和凝聚力往往要靠這些載體來認知和傳承[2]。設計中運用重要人物雕塑、文化座椅、藝術裝置、燈具、標牌等景觀小品,結合植物綠化造景,強化形成富有啟迪性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景觀,散發出濃郁的校園的文化氣息。
大學是教書育人的文化殿堂,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學教育已不再局限于教室里的看書學習,而是向室外開放的場地拓展。在豐富校園景觀環境下,學生與其反復“對話”,培養了學生的個人審美能力,傳承了相應的校園文化觀念,拓展了自身的生活視野。校園景觀積淀著歷史、傳統和文化,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優良的大學精神通過具象的景觀設計表現出來,蘊含有巨大的潛在教育意義。景觀本身就是一個包含豐富教育意義與教育價值的文本,讓學生在景觀與生態俱佳、充滿文化氣息、教育內涵豐富的校園中形成個人品格、情感和價值觀,也正是每個景觀設計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發展,原有校園設施已遠遠不能滿足急劇膨脹的教育需求,高校都在想盡辦法擴大校園教學規模,以滿足社會的需求。一小部分高校,面對校園景觀的價值與迫切短缺的教學場地取舍問題,選擇犧牲校園內僅存的大塊景觀綠地,見縫插針建設教學樓;一部分高校向外征地新建新校區,然而建設過程中大多側重關注校園建筑,校園景觀建設嚴重滯后,使整個新校園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呈現出殘缺的景觀形象,這與大學新校區的建設初衷相差甚遠。
大學校園規模龐大,建設總成本多則幾十億少則幾億。新校園建設初期將大量的財力投入到校區建筑擴張,校園景觀建設并不與其同步建設,當校園主要建筑建成之后才著手校園景觀的建設,忽視了校園景觀的同期重要性,投入景觀建設成本受到校區建筑成本極大影響。
對于大學新校園來說,校園建設成本有限,而景觀成本的控制是至關重要的,完整準確的景觀成本預算可以有效地保證龐大的校園景觀設計的順利實施。對目前的大多數景觀建設項目,在景觀設計階段,對于景觀成本的估算只針對設計費和景觀工程造價的估算,設計時未考慮到景觀后期維護成本費用的問題,屢屢發生景觀建設過程中壓縮工程成本的現象,校園景觀項目也是如此,設計環節缺失,設計完整性差。
大多校園景觀建設項目招標后,面對設計的缺陷、建設方的趕工期以及使用和維護不到位等眾多問題,景觀建設企業唯一的解決方式都采用變更景觀設計,呈現出“三邊工程”路線,邊規劃、邊設計、邊施工的建設局面,然而變更設計并不是校園解決校園景觀施工問題的正確途徑,我們需要尋求一種有效的方法來解決設計過程與施工階段銜接遇到的難題,來確保校園景觀設計的嚴謹性。
校園景觀是藝術的產物,但在設計與后期建設過程中又涉及到材料、成本等限制,通常需要多次理性地調整與修改。大學校園景觀設計采用理性基礎上的感性創造方法,這種工作模式強調理性基礎上的感性的發揮,有助于解讀景觀設計的復雜系統及定量研究。大學校園景觀有非常完整的框架體系,校園景觀設計從需求出發遵循藝術的規律,借力數字技術,把理性思維融入數字景觀的構建,解決校園景觀設計與建設的現實銜接在成本控制層面上問題。
正如數字景觀技術的景觀設計的工作模式,以理性的思維思考校園景觀設計的過程,不是捕捉一些零星的“靈感”。在理性思維的控制之下,校園景觀功能的完整性達到設計要求,而關注景觀設計構成要素的數字構架方式,以景觀需求確定類別構建景觀數字模型,強調藝術的感染力,實現景觀量化的信息反饋,最終整體的秩序又回歸到理性定性與定量的評價。數字景觀技術使整個建造過程進行了重塑,為校園景觀設計插上了科學與理性的翅膀,保證了校園景觀設計的完成與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