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楊
(河南科技職業大學 河南周口 466000)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應提高對生態環境重視,這也是整個行業未來一段時間發展的必然需求。生態觀是建立在可持續和生態保護上的一項理念,在環境設計中,要回歸資源,并盡量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環保性的建筑材料。
建筑物也是自然環境的一個構成部分,在建筑設計期間,要注重設計的美感進而協調,并且要對建筑物中周圍的人文、環境等各項因素進行全面考慮。一個成功的建筑設計,其能夠使環境的整體美觀性得到提升,而失敗的建筑設計不僅無法滿足人們在審美上的需求,而且還會使人們對建筑產生反感[1]。由此可見,在建筑工程設計期間,要對建筑設計的整體美觀性和協調性進行適當優化,從而使建筑設計對環境藝術設計的促進作用能夠得到合理發揮。建筑物并非一成不變,因此,建筑物與周圍的具體環境有著緊密聯系。依據環境對建筑進行設計,可以提高建筑的整體美感,使建筑能夠更好的融入到自然環境中,建筑與自然渾然一體,可見,建筑設計依賴于環境藝術設計。
建筑雖然是現代文明的產物,但其也是自然環境的一部分。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通過科學的方式完成對建筑物設計的分析,確保最終設計的合理性。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幾項內容:
對建筑周圍的自然、氣候、人文等各項因素進行全面考慮,建筑設計過程中完成對各項影響因素分析,依據分析結果,完成相應的設計,確保最終設計的合理性。
對建筑的的功能和特點進行分析,從而實現對風能、太陽能等各種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建筑工程設計的環保性,使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可以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建筑設計期間還應當加強對自然條件的合理開發與利用,盡量降低建筑設計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避免破壞生態環境[2]。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具體設計中會涉及到許多如下的內容,在生態導向下,在實際設計時,應當加強對天然材料的利用。例如,鵝卵石就是一種常見的天然材料,其具有均衡性、形狀特殊等特點,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可以依據實際需求,將鵝卵石鋪設在道路上,這不僅可以達到美化道路的作用,而且行走在由鵝卵石鋪設的道路上,鵝卵石可以起到按摩腳底的作用。再例如,大理石也是現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種材料,依據大理石的特性、硬度的不同,可以在不同建筑部位對其進行應用,從而完成對生態、藝術、自然環境的打造,為人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3]。由此可見,建筑環境藝術設計時,應當在考慮情況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創新,能夠滿足人們的應用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要問題分析時,要立足環境藝術生態化設計需求,對各種天然環境的利用應進行適當創新,創新過程中,應當注重將建筑與自然、藝術等各項內容進行適當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和諧共生的美學價值[4]。
針對環境藝術設計來說,在不斷發展期間,不得破壞生態環境,應當堅持生態保護路線,在實際設計過程中要適當的融入生態觀,應當將環境、建筑、藝術等各項內容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提高設計的生態性與美觀性。在建筑環境藝術設計期間,應當不斷提升對天然材料的利用與開發,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并且要提高對自然環境對重視,設計應當堅持因地制宜,從而使自然美可以得到充分體現。例如,在設計期間,將自然界中的植物、陽光、土壤等各地環境因素合理的融合在一起,營造一個舒適的生態環境[5]。人不僅是生態環境的創造者,而且也是使用者,現代建筑應當需要滿足人們基本生存的需求的基礎上,滿足人們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使人們生活的幸福感能夠得到提升。環境藝術設計生態性,將人文關懷融入到設計中,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從而營造一個適合人們生活的環境。
建筑造型與色調是建筑文化和建筑藝術的重要點,其對建筑的的生態性、美觀性都會產生影響。現代建筑藝術對于設計發展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建筑造型設計則是意識創造的源泉。以設計建筑外形為例進行分析,采用賞心悅目的設計方法完成相應設計工作,能夠使建筑工程呈現出多元造型、以及良好的質感。例如,粗糙的外表面可以使建筑物呈現出古典美,而光滑的外表面則可以使建筑物呈現出流暢美。設計建筑造型結構時,可以將建筑物中出現的斜線、曲面、旋轉等不同結構及合起來,從而使建筑外表面能夠變得更加巧妙、靈動,體現建筑藝術造型。在典型的建筑中,可以合理的將建筑造型與雨水回收系統進行結合,通過一體化方式完成對建筑物室內、屋頂、外墻等各種造型的設計,優化建筑物的整體形態,最終創造出良好的建筑造型。
色彩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要對其應用價值進行深度挖掘,使其應用價值可以得到充分體現。從城市的整體發展情況來看,環境藝術設計已不再一味的采用灰白色調的墻面,在具體設計中,適當融入了不同的色彩風格,多種色彩風格的融入,使城市建筑的整體景觀得到了改善。例如,我國的故宮、天壇等建筑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都引入了絢麗的色彩,通過對這些色彩的應用,可以充分體現建筑物的莊嚴、雄偉,并且能夠體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在生態觀念下,進行建筑色調規劃與設計,為了確保最終設計的合理性,要保溫多樣統一原則。例如,設計建筑的配色時,對于具體采用的色度,應當保持統一,但是,在純度、透明度上則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表現,從整體設計情況來看,內在具有統一性,同時,還存在細微差別,這種設計方式,可以保證色調豐富,并且十分協調。例如,坐落于哈爾濱的圣·索菲亞教堂,其在色調規劃上,在色調的生態性上體現了自然色、地域色、環境色三個方面。自然色方面,教堂的整體色彩同與周圍環境相稱,采用原生色,使建筑與自然和諧統一。環境色方面,將教堂作為視覺中心,沿著教堂周圍的階開辟綠色走廊,使其作為人們在觀賞教堂時的通道,這種設計方式使教堂與周邊色彩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教堂的色彩與周邊環境色彩相互映襯,營造一個良好的景觀。
總而言之,環境藝術設計應重點強調人對自然美的向往,應當合理地將人、建筑、自然三者進行統一。在環境藝術設計合理應用生態觀,必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提高對能源回收、節約內容的重視,盡量減少對不可在能源的利用量,實現對生態環境的合理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