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方華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重慶 402160)
金融問題作為當代經濟的核心自然與鄉村振興中的三農問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黨在《關于實施農村再生戰略的意議》中明確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并以此來不斷提高促進農村改革與發展,最終探究出一條適合農村地區的農業發展并且能夠始終順應農村發展特點的正確的農村發展道路。下面,文章將從現代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現狀,當代我國鄉村戰略在實施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農村金融發展困境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這四個方面來展開研究。
國內外的眾多學者在研究鄉村問題的過程中指出,世界上大多數的鄉村出現凋敝破敗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地區的發展速度迅速,因而也就創造了許多工作機會,那么鄉村地區的青壯年人士就務必會選擇背井離鄉去大城市尋求發展,然后由于越來越多的青壯勞動力都大批地涌入城市地區,而在農村地區所存留的勞動力就十分稀少,留下來的都是些老人以及兒童,那么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個一個惡性循環,即鄉村地區呈現老態龍鐘的狀態,大多數的農田處于荒廢狀態,就在這樣的趨勢下農村地區日益走向衰弱。除此之外,農村地區的教育與城市地區的教育有著根本性的區別,由于農村地區的生活條件較差,大多數的教育工作者都會選擇在城市開展教育工作,那么就導致農村地區缺乏教育資源,而優良的教育資源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在這樣的境況下,農村人口便失去了獲取與城市人口同等的教育機會。在這樣的低教育狀況下,農村地區的發展就顯得更為艱辛了,即大多數的農村人口所掌握的知識技能的數量與質量不能使其安身立命,那就更不用提促進整個農村地區的發展了。
由于農村本身相較城市各項設施發展還較為落后,而且設施配備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農村技術人才的流失。此外,由于農村本身硬件設施的問題,導致其無法引入外來文化,直接影響到了農村的發展。從扶貧的角度來講,由于單方面的設施建設難以有效解決農村貧困的根本問題,因此政府的相關部門仍需對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搜集掌握,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可以解決問題的規劃,并在規劃落實問題上加以監督指導,包括農村校園的設施配備以及高素質教師的配備,這些制約農村發展的根本因素,政府部門對學校的教師進行培訓,或者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可行的制度,以此來留住高素質人才,進一步落實農村的建設。
雖然不同地區的農村有著不同的地理因素以及文化淵源,但是其尋求發展與振興的道路卻是相似的。即推廣鄉村振興策略的政府人員應當充分重視不同農村地區之間的差異性,并且利用這些差異性來發展本地區的特色型經濟。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對歷年地區不同類別的經濟方式所獲取的收益來定向評估該區域模塊的可發展性,并且在得到充分的數據分析評估后大力的推行農村地區的供給側結構改革。在發展特色型經濟的過程中,相關人員也應充分重視現代化農村的建設,即可以通過建立一系列的物聯網結構來幫助農民獲取更多的收益,從而擺脫貧困。
關于物聯網的建立途徑可以在三個步驟上體現,第一個步驟是從農產品供應源頭上來考慮,即積極鼓勵農村地區建立現代農業園,同時設立一定數量的智慧農業示范園,讓廣大農民在進行規模化種植的過程中又能夠學習更多種植的知識。第二個步驟是延伸農業產品鏈,即在農村地區根據不同的農產品來建立相應的農產品加工廠,增加農業副產品的數量。例如,假如一個地區的主要經濟產物是石榴,那么可以將該產物制作成石榴果汁、石榴酒或者是以石榴為原料的化工產品。除了上述的產品準備步驟,接下來便是產品銷售步驟了。第三個步驟是擴大產品的銷路,這種擴大銷路的方式又可以以下兩種形式呈現。
第一種是該地區可以通過發展旅游行業來擴大地區影響力,若仍舊是以上一個例子為主題,該種植石榴的地區可以通過開發石榴酒制作體驗館或者是石榴農業副產品的體驗會來增加地區的知名度,同時發展農業旅游。第二種是該地區可以通過借助互聯網來加大地區產品的宣傳力度,同時可以通過像淘寶、京東這樣的電商平臺極大地拓寬產品的銷路。
教育始終是發展之根基,要使得農村地區的人口從根本上脫離貧困,就必須要從武裝農民的大腦開始。關于這樣的知識教育推行政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第一個方面是從城市地區大力引進優秀人才到農村地區發展教育,這個方面政策的推行就必須要充分保證優秀人才在農村地區的收入以及相應的資助政策,即在保證農村地區也能夠有良好的收入與待遇,從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才愿意到農村地區發展教育。第二個方面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思想問題,那么就需要當地的政府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農民探到教育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地進行知識學習。
農村地區的經濟狀況與我國整體金融方面的發展息息相關,要想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必須要解決農民以及農村地區的問題。換言之,就是要從根本上振興農村地區的經濟與文化。關于如何推進鄉村振興政策,政府相關人員可以通過順應農村地區的特點發展特色性經濟、充分借助互聯網拓展信息獲取的途徑、大力發展教育推動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這三個方面以謀求發展,最終實現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