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鳳
(江西青年職業學院 江西南昌 330045)
銅鼓縣位于贛西北羅霄山脈北端東部山地,境內以山地為主,山勢陡峭,海拔1 000 m以上的山峰有20 座,山地占總面積的87 %,森林覆蓋率占總面積的86.72 %。與喧囂的城市相比較,銅鼓多了一份寧靜,多了一份自然,多了一份愜意,銅鼓還擁有很好的紅色和古色文化。近年來銅鼓縣大力實施“旅游強縣”戰略,因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文化底蘊,旅游接待人次、旅游直接從業人員、旅游綜合收入逐年增長,旅游業成為銅鼓縣的一個新興產業。
全域旅游是將一個區域作為旅游目的地進行建設、運營,以此實現區域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區域產業的融合發展,為社會共建共享、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奠定基礎。全域旅游的背景下,要求區域各行業實現資源整合、各部門實現聯動合作、全域居民共同參與其中,充分挖掘區域旅游資源,為旅游者提供全過程、全時空、全方位的旅游體驗,全面滿足旅游者的旅游體驗需求。全域旅游的核心不僅僅局限于對旅游者人數增長的追求,而是更注重旅游品質的提升,追求旅游對旅游者生活品質的積極意義,追求旅游在旅游者新財富革命中的重要價值。
首先,銅鼓縣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銅鼓縣屬于典型的濕潤季風性氣候,日照充足且雨量充沛,全年氣候溫和,年均氣溫約為 16.2 ℃,負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 7萬個,負離子含量是國家標準的 25 倍,故有國家級生態縣之稱。銅鼓的生態優勢為發展全域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銅鼓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銅鼓素有“紅色熱土,客家之鄉”的美譽。著名的秋收起義曾在銅鼓打響,當年八萬多銅鼓兒女約有兩萬為無產階級革命英勇獻身。這里崇文重教,人民勤勞質樸,愛國愛鄉、敬祖睦宗文化氛圍尤為濃厚。源遠流長的客家文化浸潤了每一個銅鼓人的心靈,客家飲食、客家山歌、客家民居等都成為銅鼓獨樹一幟的文化資源。除此之外,銅鼓有著湯里景區、大溈山景區、天柱峰景區、尖尾峽景區、七星嶺滑雪場等豐富的旅游資源。銅鼓還有3個3A鄉村旅游點,實現了生態旅游鄉鎮全覆蓋。
再次,地理位置上銅鼓擁有極為便利的區位交通優勢。數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大廣、昌銅、銅萬等高速公路連接湘鄂贛三省的省會級城市。在銅鼓,僅需兩小時的車程就可以抵達長沙、武漢、南昌等中心城市。2020年預計建成通車的蒙華鐵路、正在對接的銅萬高速公路延伸線、咸宜井鐵路以及正在規劃中的銅鼓通用機場,使銅鼓的區位優勢更為顯著,也將為銅鼓帶來更多的旅游觀光者,從而進一步推動銅鼓鄉村旅游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盡管銅鼓縣有著發展全域旅游的獨特優勢,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游資源、濃厚的文化韻味、明顯的區位優勢、優質的人文環境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的旅游觀光者來到銅鼓、觀賞銅鼓、品味銅鼓,但銅鼓發展全域旅游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和困境。
現階段銅鼓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而言,直接旅游從業者、間接旅游從業者對銅鼓縣鄉村旅游內涵認識不足,導致鄉村旅游產品同質化現象較為明顯,使得鄉村旅游缺乏特色和核心競爭力,忽視了鄉村旅游的核心特征與發展依托點,表現出鄉村建筑日趨城市化、鄉村旅游活動簡單化,缺乏“銅鼓”特色。
銅鼓鄉村旅游起步較晚,“旅游強縣”戰略的實施也尚在發展期,全縣旅游產業均在摸索中前行。現階段,銅鼓鄉村旅游面臨的一大困境即產業結構層次低、鄉村旅游缺乏與其他產業的聯動合作、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度不足,直接導致銅鼓縣鄉村旅游的產業鏈條過窄,缺乏可持續發展動力和核心競爭力。目前銅鼓縣的鄉村旅游主要依靠景區、景點,產業鏈條較為單一,景區營銷人員與鄉村旅游從業人員主要為當地鄉民,缺乏旅游營銷意識和專業化營銷知識,缺乏旅游營銷的資金支持和可行方案,缺乏互聯網和新媒體旅游營銷能力,在被動營銷的局限下,使得銅鼓縣的鄉村旅游全面發展存在一定的困難。因起步晚、資金支持不足等因素,銅鼓縣鄉村旅游在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體系方面有待提升,主要表現為鄉村與鄉村之間交通不便,道路路況不佳,未形成旅游大環線。并且停車場建設不足,很難滿足周邊中心城市旅游者的自駕游需求。統一鄉村旅游標識系統尚未形成,廁所等公共設施配套不足,旅游產品的便捷性、安全性均有待提升。
結合銅鼓縣實際情況,做好鄉村旅游的頂層設計與規劃。融合基礎設施、旅游產業、旅游文化、旅游扶貧、美麗鄉村建設、傳統文化與民居保護等,構建多位一體、獨具特色的銅鼓鄉村旅游體系。按照贛西北客家民居風格科學規劃、分類推進,著重建設景點示范村、特色亮點村、一般普濟村。在建設鄉村旅游體系的同時重視沿線公路的建設,重視沿線景觀的綠化和美化,重視沿線鄉村房屋的建設,重點打造美麗示范農戶庭院。
圍繞鄉村旅游創建活動,積極推進美麗示范鄉鎮建設,打造美麗示范村莊和美麗示范農戶庭院。并逐步解決鄉村旅游出行難、用水難、基礎設施差、鄉村環境差等問題,整合資源資源,大力實施新村創建活動與農業綜合示范點建設,將農業基礎項目建設、鄉村生態旅游開發、鄉村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開展“七改”“六配套”,一方面做好秀美鄉村建設,一方面發展村集體經濟,基于全域旅游實現全域脫貧。
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應突出四大特色,即鄉土性、民俗性、參與性、多樣性。在積極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盡量保存銅鼓縣鄉村的“原汁原味”,在建筑方面保護客家民居文化,在飲食方面傳播客家飲食文化,在娛樂方面傳承銅鼓傳統民俗文化。與此同時,每個旅游要素都要體現濃厚的參與性,如石磨豆腐、艾米果、包圓等活動都因其參與性而深受旅游者青睞。最后要大力倡導“一鄉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藝”,避免千村一面的同質化鄉村旅游,突出每個鄉村的不同特色,挖掘每個鄉村的不同資源,唯有個性化、多樣化的旅游才能留住并吸引更多的游客。
眾多自然旅游資源與歷史文化主體共同構建出銅鼓縣豐富的旅游文化背景,眾多鄉村旅游景點不僅環境優越、景觀優美,而且具有較高文化品位。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銅鼓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做到精心規劃、精心建設、精心管理,更多凸顯銅鼓特色,更好建設生態銅鼓、魅力銅鼓、美好銅鼓,更好呈現銅鼓旅游魅力,打造銅鼓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