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武
【摘 要】目的:觀察蘭索拉唑和奧美拉唑在酒精型消化性潰瘍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探討。方法:筆者將以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酒精型消化性潰瘍患者70為對象,按治療藥物將酒精型消化性潰瘍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以及觀察組,每組有患者35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奧美拉唑治療,觀察組患者采取蘭索拉唑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效果。結果:采取蘭索拉唑治療的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數據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酒精型消化性潰瘍患者中采取蘭索拉唑和奧美拉唑治療,有利于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酒精型消化性潰瘍;蘭索拉唑;奧美拉唑;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36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3--01
酒精型消化性潰瘍作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常伴隨著胃疼、食欲不振等癥狀,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1]。相關研究表示,蘭索拉唑和奧美拉唑應用在酒精型消化性潰瘍中可改善患者不良癥狀,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間收治的酒精型消化性潰瘍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患者存在脹痛、胃部不適、食欲不振等癥狀,經檢查確診為酒精型消化性潰瘍。按臨床治療藥物將70例患者分為兩個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均(45.3±2.4)歲,采取奧美拉唑治療;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平均年齡(46.6±0.6)歲,采取蘭索拉唑治療。比較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基本信息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療前應對患者肝腎功能及血尿常規實施檢查,并記錄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治療后的反應。
兩組患者均口服阿莫西林0.1g、克拉霉素0.5g,每日口服兩次.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采取奧美拉唑治療,每日兩次,一次20mg;觀察組患者采取蘭索拉唑進行治療,每次劑量30mg。待患者治療1周后對患者癥狀變化進行記錄[2]。
1.3 統計學處理
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研究數據均采用軟件包SPSS20.0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的表示和檢驗分別采用均數標準差()和t,計數資料的表示和檢驗分別采用%和,當P>0.05時,則表示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當P<0.05時,則表示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對比
對照組35例患者中,27例患者痊愈,占比77.14%、好轉患者5例,占14.29%、無效患者3例,占8.57%,總有效率91.43%;觀察組35例患者中,26例患者痊愈,占74.29%、7例患者好轉,占17.14%、無效患者為2例,占5.71%,總有效率94.29%,兩組間數據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對照組與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2.3 比較兩組患者HP感染清除率
對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HP感染清除率進行比較,對照組HP感染清除率為77.14%(27/35),觀察組患者HP感染清除率為88.57%(31/3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發病通常受侵襲因素及防御因素影響,其中侵襲因素以HP感染為主,患者過量飲酒會使患者HP感染逐漸增強,對患者胃黏膜造成嚴重損害,長此以往患者機體防御因素便會充分減弱[3-4]。蘭索拉唑屬于質子泵抑制劑,其親脂性較奧美拉唑更強,更好地抑制胃酸過度分泌。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對比,對照組總有效率91.43%;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4.29%,兩組間數據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HP感染清除率進行比較,對照組HP感染清除率為77.14%(27/35),觀察組患者HP感染清除率為88.57%(31/3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蘭索拉唑和奧美拉唑在酒精型消化性潰瘍患者中均可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蘭索拉唑對HP感染的清除效果更佳。值得在臨床上進行廣泛推廣和應用[51]。
參考文獻
廖錦仲,李日光.蘭索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酒精型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8,20(06):33-35.
戚靜.對比分析蘭索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酒精型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2):95-96.
黃淼.對比分析蘭索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酒精型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效果[J].北方藥學,2017,14(10):101.
趙藝.對比蘭索拉唑和奧美拉唑配合抗生素治療酒精型消化潰瘍的臨床價值[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09):1371-1372.
鄭慧英.蘭索拉唑和奧美拉唑配合抗生素等治療酒精型消化潰瘍療效對比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0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