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向應用型轉型一般通過兩種途徑,一種是高校作為整體向應用型轉型,另一種是高校的部分專業向應用型轉型。無論采取何種方式,地方普通高校向應用型轉型已經是大勢所趨,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紛紛出臺政策和文件推動其發展,一方面有利于盤活高校資源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國高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避免高校趨同化發展。大連科技學院社會工作專業作為向應用型轉型試點專業,通過實地走訪調研、人才培養調整、校企及校政合作、教師人才隊伍建設,經過近三年的探索和發展,應用型高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效果初見成效。
[關鍵詞] 應用型高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9) 02-0035-03
一 前言
遼寧省政府和省教育廳一直致力于省內普通本科高校和專業向應用型轉型工作,從2015年到2017連續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文件推動此項工程順利開展。2015年11月,遼寧省教育廳在全省遴選10所高校作為首批向應用型整體轉型試點高校,116個專業開展專業向應用型轉型試點專業。同年12月,遼寧省政府下發《遼寧省政府關于推動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實施意見》,該《意見》從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主要措施和組織實施四個方面內容就全省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提出指示,中心圍繞高等教育服務和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2016年3月,遼寧省教育廳在原有10所高校整體轉型試點的基礎上,又增加了11所高校向應用型整體轉型試點高校,同時又增加84個專業向應用型轉型試點專業。同年5月,遼寧省成立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為轉型高校和專業提供智力支持,加快轉型力度和進程。同年12月,遼寧省教育廳同時下發本科高校應用型轉型試點學校和試點專業指導性評價指標體系,從指標體系、評價要素和支撐材料三個方面全方位考察轉型試點工作。大連科技學院作為省內第二批向應用型整體轉型試點高校,社會工作專業作為首批校內向應用型轉型試點專業,經過近三年的實踐探索和總結,通過實地走訪調研、人才培養調整、校企、校政合作、教師人才隊伍建設,應用型高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效果初見成效。
二 應用型高校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方案
(一)多向度聯動式人才培養模式
基于應用型專業指導思想指導將“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根據大連市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本專業側重于老年社會工作和青少年社會工作方向。力求培養具有社會工作價值理念和較強的社會調查研究能力、具備社會工作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社會工作專業理論、方法和實務技能,關注老年人和青少年群體的現狀、問題及需求,能夠在老年人和青少年服務相關的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從事管理和服務工作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社會工作專業經過多年探索與完善,將教師能力、學生能力、基地建設、競賽活動等融為一體,形成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聯動機制,充分利用校內、校外各種有利資源,借助國際合作交流的契機,共同構建突出應用型的多向度聯動式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二)注重實務操作的課程體系
社會工作專業以《遼寧省政府關于推動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實施意見》和《本科高校應用型轉型試點專業指導性評價指標體系》為指導性文件,以地方社會服務需求為依托,通過走訪國內及省內應用型試點兄弟院校和相關社會服務機構,改革原有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注重課程理實一體化和實踐教學比例。
在課程設置改革方面,除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規定的專業核心課程之外,針對學生未來就業可能進入不同服務機構狀況,開設一些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又體現地方特色的理實一體化專業課程,如老齡產業管理、社會工作機構運作與管理、公益組織項目管理、社會服務項目設計、影視文本與社會工作、社區管理等。
在實踐設置改革方面,社會工作專業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結構及學時比例。專業實踐環節由課內實踐教學(環節)和集中實踐教學(環節)組成,集中實踐教學(環節)依次設置社會工作基礎實習、個案工作實習、小組工作實習、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實踐、社會工作專題研究、社會工作綜合實習和社會工作機構實習等;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學分占總學分比例達到49.75%,完全達到實踐學分(學時)占比不低于30%要求。
(三)教學方法和課程考核改革
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教研室積極開展教學方法的討論和改革。根據社會工作專業特點,嘗試一些新型教學方法如案例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情景模擬式教學、參與式教學、以問題為本式教學等。目前,部分課程已經嘗試情景模擬教學方法,如個案工作和小組工作課程;學生通過課內實踐情景模擬,體驗案主和工作者的狀態和心境。部分課程實施了參與式教學方法,如社會工作實務課程,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同一小組的學生一起討論交流并參與各種課堂教學活動。部分課程實施了PBL式教學方法,如學校社會工作課程,通過案例引入、羅列引導性問題,尋找相關問題資料,提升學生自我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還要轉變課程考核方式,改變原有一張卷子決定學生成績的方式,從注重結果考核向注重過程考核轉變。為了配合教學方法的改革,社會工作專業對相關課程的考試核方式也進行了調整,對實務性要求較高的課程,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和擴展多元化的考核內容,如《小組工作》和《社會工作實務》課程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各占50%。期末考試考核方式也發生改變,傳統試卷題型主要以案例分析題為主,強化了對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考察。除此之外還開發了情景模擬、口試、拍攝視頻、研究報告、學術論文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四)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應用型專業建設
為有效支持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須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應用型專業建設展開深度融合。具體做法首先社會工作專業按照學校要求,各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專業特色必須安排32課時,2學分的創新創業能力實踐課程。其次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社會服務項目設計》《社會工作機構運作與管理》和《公益組織項目管理》等課程引入創新創業理念。在專業實踐設置方面,《社會工作基礎實習》《社會工作綜合實習》和《社會工作專題研究》等實踐開啟創新創業思維。最后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計劃和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三 應用型高校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校地合作
(一) 依托校內校外實習基地,強化學生專業能力培養
應用型人才技能培養主要依靠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依托校內實習專業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進行。校內實驗室實習依靠個案工作室和小組工作室進行實務情景模擬,還可以借助和整合校內其他學科優勢資源,如社會保障專業的一站式社區綜合辦理實驗室和心理咨詢室的沙盤實驗室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在已有校內實習基地-大連國際書香頤養院的基礎上,積極地與社會福利機構及組織聯系,拓展校外實習基地資源,目前社會工作專業已經簽訂長期合作協議的實習基地有12家,基地分類包括政府部門、基層社區、公益組織、社會公益組織、社會工作機構等。同時我校申請并批準建設大連科技學院—大連甘井子區社會福利院遼寧省大學生校外實習基地,突出專業方向定位于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老年社會工作人才,通過學生進駐基地實習,以項目實習或定崗實習方式,提升學生實務操作能力和理論轉化實踐能力,積累專業一線實務工作經驗。
(二)校地合建專業人才基地,推動產學研一體化進程
我校與旅順口區共建區級平安建設社會治理工作人才培育基地,標志高校與政府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緊緊圍繞地區發展中心為任務,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提升高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地區社會治理的專業化水平,真正做到了地方高校培養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的客觀現實。基地設置社會治理創新發展中心和社會問題研究中心,通過高校承接課題和項目,研究社會治理創新相關問題。區政法委等相關部門篩選可實施的做法,逐級上報上級機關轉化理論成果。經過近一年運作,基地研究成果在專業期刊和網站發表論文數篇。區綜治辦統籌全區11個街道和81個社區為我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生提供基層綜治崗位掛職鍛煉機會,提升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理論學習與實務操作相結合能力,將基地研究中心與人才培養機制相結合,真正做到形成社會治理產學研一體化良性運營機制,為地區平安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保障。
四 應用型高校社會工作人才培養師資建設
(一)引入“導師制”,注重學生全方位發展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除了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之外,還要注重對其素質結構的培養,具體體現為個人品質和專業情誼。所謂個人品質指學生能夠有責任感、敬業精神、自重自信自律、能正確評價自己正直誠實遵守社會道德行為準則。專業情意是指學生專業興趣、專業動機、專業情感、專業信念、專業承諾、專業使命感、專業責任感等。在借鑒國內外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探索基礎上,根據社會工作專業的具體情況,嘗試引入“導師制”加強學生全方位發展。力求通過“導師制”的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需要,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強化學生的專業認同,提升專業理論和實踐能力。
(二)加強專業教師實務能力,引入校外導師進入課堂
專業應用型試點成功與否很大程度需要建設一支“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我校鼓勵專業專任教師“走出去”參加各種專業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專業教學能力和水平。先后組織多人次參加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舉辦的各種教師能力培訓和各種教學研討會議,鼓勵專業專任教師考取國家社會工作師等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同時學校也鼓勵專業教師與民政部門和專業社工服務機構展開合作,提升教師的專業實務能力,并在實務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進而促進專業實務水平。我校也重金聘請行業和社工機構人員“引進來”參與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全面開拓學生專業視野。先后聘請公益機構負責人、社工機構一線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和相關行業專業人士來我校開展學術講座活動和承擔部分實務性強的專業課程和實踐環節,取得良好的實施效果。
五 應用型高校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質量成果
(一)專業技能競賽、創新創業項目成績斐然
經過應用型試點專業的改革,學生的專業知識建構能力和理論轉化實踐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主要體現在學生先后在一些高級別社會工作大學生論壇獲獎;入選各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計劃項目數量陡增;部分畢業生相繼考取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資格證書;全國研究生考試成績突出,先后有多名學生獲得國內院校研究生錄取資格,部分同學出國留學繼續攻讀研究生學位。僅以2017年為例,我校學子在第九屆中國社會工作大學生論壇獲得本科組三等獎1項,在首屆遼寧省社會工作大學生論壇獲得本科組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好成績,學生實踐項目入圍首屆“同佳岸”東三省社會工作在校學生培養支持計劃項目,學生公益項目入圍遼寧省青年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大賽,學生獲得第十三屆“挑戰杯”遼寧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1項。入選省級和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計劃數量和質量較上年有明顯增長變化,5名學生收到國內外重點高校研究生錄取資格。
(二)專業學生就業率、就業質量明顯提升
畢業生質量反映高校應用型試點專業的重要考核評價指標,專業學生就業率高低和就業質量好壞一方面影響各高校專業綜合評價排名,另一方面直接關系專業在學校存留與否的關鍵所在。令人欣喜的是截至2017年9月,2017屆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5%以上,超過同期2016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就業率的提升也帶動著就業質量的提高,有3名同學成功與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簽訂勞動合同,有15名同學準備參加2018年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專業定位和目標明確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以往專業就業率低質量差的情況,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應用型試點專業轉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人才培養質量和質量保障體系構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遼寧省政府.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實施意見(遼政辦發[2015]89號)[Z].2015.
[2] 沈陽網. 遼寧應用型試點高校再增11所 [EB/OL]. [2016-03-09]. http://news.syd.com.cn/system/2016/03/09/011005713.shtml.
[3]遼寧省教育廳.遼寧省教育廳關于成立遼寧省普通本科高校 應用型人才培養專家指導委員會的通知(遼教辦[2016]43號)[Z].2016.
[4]遼寧省教育廳. 遼寧省教育廳印發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試點學校指導性評價指標體系(試行)和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試點專業指導性評價指標體系(試行)的通知(遼教發[2016]97號)[Z].2016.
[5]李樹文.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社會工作專業轉型發展路徑選擇[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
[6]宋克慧,田圣會,彭慶文.應用型人才的知識 能力 素質結構及其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12(07).
(責任編輯:姜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