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蓓蓓 路光達 李猛
摘 要:京津冀經濟一體化協同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帶來了京津冀地區高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優秀的職教師資。本課題立足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長期形成的“雙證書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經驗基礎上,結合我校“卓越職教師資培養計劃”,以自動化專業為例,重點就“賽學結合”兩位一體模式如何構建服務于京津冀一體化的職教師資創新能力培養機制做深入研究,以期取得更好的經驗,為京津冀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提供重要基礎。
關鍵詞:京津冀一體化;賽學結合;卓越職教師資
一、 “賽學結合”兩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介紹
“賽學結合”兩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就是立足于自動化專業教學環境內外部的變化,體現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改革新模式。“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手段;“學”是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教學過程。本課題創新性的將競賽模式引入一體化教學,在卓越師資班中開展一體化課程改革,賽學結合,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為專業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理論及實踐基礎,課下及時融入第二課堂的學習中,在競賽中鍛煉,為走向職教師資打下堅實的基礎。
“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手段
學科、專業、技能競賽(以下簡稱學科競賽)是激勵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展示學生才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手段,更是我校特色教學成果的直接體現。學校對于各類學科競賽的組織承辦有經費下撥,學生參賽獲獎后也有豐厚的物質獎勵和課程成績獎勵。2017年我校學科專業技能競賽有245名學生339人次申請物質獎勵,獎勵金額高達50余萬元。豐厚的物質獎勵和課程成績獎勵大大刺激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增強動手操作實踐能力的熱情。
“學”——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教學過程
我校為弘揚學校辦學特色,豐富“雙證書”制內涵,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符合職教師資培養規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在制定卓越師資班人才培養方案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了職業技能訓練的學時學分比例,整體上降低了理論課的學時學分,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我院還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教學改革,在卓越師資實驗班中開設了電氣控制與PLC技術(一體化)和單片機技術(一體化)課程,以學生為主導,老師理論講授和學生動手操作相結合。
二、 “賽學結合”兩位一體模式下的教學實踐
“賽”——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科專業競賽
我院積極踐行學校“動手動腦、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成立了大學生科技實踐中心,專門配備科技輔導員指導學生社團活動,作為大學生科技活動的基地,培養的學生在歷年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挑戰杯、機器人大賽中取得三十多項國家、省部級獎項,為創新人才培養積累了經驗。各類科技競賽每年累計參與學生人數達1000人次,并選拔學生參加市級以上競賽,如世界技能大賽等,成績顯著。
競賽的主體盡量擴大到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每個學期都至少參加一次自己感興趣的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競賽意識、創新意識,同時培養了強烈的團隊意識、創新意識和奮斗精神,使學生通過學習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的最終學習目的。
“學”——通過一體化的教學改革手段,凸顯學生教學主體
為了更好地開展卓越師資培養,針對我院電類卓越師資培養課程中的《單片機技術》和《電氣控制與PLC技術》兩門課程的一體化教學,提出了創新性的“賽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模式,通過在一體化教學中融合相關的科技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賽學結合”,教師在注重教學的同時,把競賽的相關內容加以關注。
根據卓越師資班的學生學習特點,針對他們以后就業崗位要求,把典型的、有實用價值的項目確定為教學內容,寓教于學,形成教與學的良性互動。讓多數同學在課堂上為單片機、電氣控制與PLC技術等專業課打下良好的理論及實踐基礎,課下及時融入第二課堂的學習中,在競賽中鍛煉,為走向職教師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賽學結合”兩位一體模式教學實踐成果
通過“賽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教學模式,大大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了整體教學質量和水平。通過該培養模式,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協調能力突出,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
從首屆電類卓越師資班至今,通過對“賽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模式的應用,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提高,應聘職教教師成功率顯著增加,從2013年到2018年共計畢業生人數153人,其中任職教師人數63人,比例達到41%。
卓越師資畢業生任職教師情況
參考文獻:
[1]徐德洪,王少林.“賽、學、用”三位一體模式下物流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模式探索[J].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11(9):59-62.
[2]陳國軍,陳巍.基于項目教學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科教導刊,2017(33):30-31.
[3]朱楠.高校計算機學科教學改革中“賽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2016(5):152-153.
[4]楊羽,張陪.虛擬現實技術在雙師型教師工程創新能力培養模式上的應用[J].輕工科技,2018,34(1):160-161.
作者簡介:關蓓蓓,路光達,李猛,天津市,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