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國家戰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2015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中也提出了“打造網上網下相互促進、有機融合的群團工作新格局。”互聯網時代,高校工會應當順應新的形勢,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實現工會組織與教職工的有效互動和信息的高效傳達,提高工作效能。通過調研,筆者發現了一些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加強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工會;“互聯網+”;建設
本文選取了35所湖南省不同層次類別的本科院校的工會網站、QQ群及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工會網站建設情況、QQ群及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運用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
一、 互聯網+建設情況
(一) 網站建設情況
此次調研的35所本科院校中,有33所高校開通了工會網站,有2所民辦學校未開通,網站開通率達94%。在已開通網站的33所高校中,有1所學校的工會網站外網不能訪問,因此,實際可研究的網站總數為32個。網站啟用時間均為近10年內,接入教育網(網站域名后綴為edu.cn)的共計22個,達2/3。網站管理方面,及時更新內容的有30所,更新率達93.75%。有2所學校未及時更新內容,其中一所學校的工會網站已有2年多時間未更新。網站欄目設置方面,最少設置了5個,最多設置了12個。設置了8-10個欄目的有19個,占59.4%;設置了8個以下的有7個,占21.8%;設置了10個以上的有6個,占18.8%。從欄目設置的內容看,網站首頁鏈接、工會概況或簡介、規章制度、民主管理、新聞動態居多,其次是先鋒模范或教工風采展示等師德建設內容、女工天地、通知公告、文件下載,其他的還有關注民生、網上職工之家、互動平臺、校園文化、文體協會等內容,其中有7個網站涵蓋了校務公開的內容、3個網站涵蓋了離退休工作內容、2個網站涵蓋了計劃生育工作內容、1個網站涵蓋了關工委工作內容。從網站的點擊量來看,所發布的內容受關注度普遍不高,點擊量從個位數到2000多不等。一般首頁封面圖鏈接的新聞、掛網時間較長的、與教職工息息相關的通知公告等點擊量較大,所在地在省會城市的學校的網站點擊量相對于所在地非省會城市的學校較大。
(二) QQ群及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使用情況
此次調研的35所本科院校中,能搜索到工會工作QQ群的有12個,占34.2%,群成員數從21到274人不等。創建了工會微信公眾號的僅有9個,25.7%。從創建時間來看,最早的為2015年,最晚的為2018年。從公眾號維護情況來看,及時更新公眾號內容的僅2個,占22.2%;未及時更新公眾號內容的有5個,占55.6%;創建之后未發布內容的有2個,占22.2%。公眾號發布內容最多的為37條,其次是26條,其余為1-4條不等。
二、 存在的問題
(一)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工會網站受關注度不高
從網站內容的訪問量來看,普遍較小,最新的新聞通知點擊量普遍在100以下,部分甚至只有個位數,網站內容點擊量破1000需要數年的時間。總體來講,各院校工會網站主要注重工會活動的宣傳以及通知發布,其他欄目信息發布數量普遍較少且更新不及時,網上職工之家、校務公開、交流互動平臺等與工會職能密切相關的欄目基本沒有發布對教職工有實際意義的信息,這是導致工會網站受關注度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其次,需要登錄網站才能瀏覽信息,從便捷性來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網站的瀏覽量和點擊量。
(二) QQ群及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工具使用率不高,使用效果不理想
從調研結果來開,創建QQ群和微信公眾號的學校還不夠多,尤其是微信公眾號。而且微信公眾號的維護普遍不及時,部分創建之后沒有或者基本沒發布資訊,新興的互聯網工具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其次,QQ群需要加群、驗證,微信公眾號需要關注才能接收信息,信息接收者的意愿限制了兩者的推廣效果。另外,QQ群的管理方面難度較大,人人都可以發送信息,很多人被動接收信息,而且經常有騙子冒充入群,嚴重擾亂正常工作秩序,入群者不堪其擾選擇退群或者屏蔽群消息。
三、 如何加強“互聯網+”建設
(一) 加強信息化建設
首先要加強與各部門的聯動,共享設施設備及數據資源,工會組織要主動作為,逐步實現辦公、服務電子化,建立健全網絡化的訴求和回應機制,比如建設教代會提案管理系統、會員管理系統、維權通道等,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務品質。其次要實現民主監督網絡化、便捷化,讓高校民主管理更加高效透明。另外,還要優化高校工會工作人員結構,提高信息化水平。
(二) 堅守并維護好網站這塊陣地
網絡信息紛繁復雜,真假難辨,所以要抓住官方網站這一宣傳主陣地。首先要堅持問題導向和職工需求導向,主動作為,及時掌握教職工的需求和思想動態,科學設置網站內容,把工會網站打造成為教職工學習、參政議政、維護權益的有效平臺;其次要及時更新網站內容;再次要提高網站的受關注度,打破傳統思維,可以通過及時更新首頁封面圖鏈接、標題標新立異、發布有針對性的內容等途徑增強網站的吸引力;再次,要注重宣傳,要讓教職工知道工會有專門的網站,而且網站上有對他們有用的資源,引導大家瀏覽網站;最后,沒有接入教育網的工會網站應接入教育網,以增強工會網站的權威性。
(三) 充分利用新興便利的互聯網工具
隨著智能手機等手持信息終端的普及,相對于網站,QQ群、微信群、微博及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在信息發布和獲取方面更加便利,因此應充分利用。首先應創建工作或服務QQ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微社區、網上論壇等多樣化的信息溝通渠道,結合學校實際,合理選擇能夠及時聽取民生、了解民意并做出回應的互聯網工具,優化平臺內容設計,提升內涵,打造品牌;其次要及時更新、維護,不能形同虛設。
總之,新時期的高校工會要順應時代潮流,趨利避害,創新思維,豐富載體,充分利用好互聯網資源,構建智慧工會,線上線下結合,讓互聯網成為高校工會全面履行參與、維護、建設、教育職能的得力助手。
參考文獻:
[1]中國人大網.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2015.http://www.npc.gov.cn/npc/dbdhhy/12_3/2015-03/17/content_1930436.htm.
[2]訾媛媛.高校工會網站建設狀況與發展趨勢-基于安徽省內13所高校工會網站的分析[J].山東工會論壇,2016(5):18-20.
作者簡介:李峻,湖南省長沙市,長沙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