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玲 艾建平 李文魁
摘 要:隨著“互聯網+教育”的普及與發展,移動學習以其特有的方式對高校育人產生全方位的影響。依托“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構建出“課前自主學習,課堂交流研討,課后深化提升”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提升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業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移動學習;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專業課程;地方應用型高校
隨著“互聯網+”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專業課程與移動學習平臺的有機融合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基于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的精品在線專業課程能夠兼顧個性化學習和各學習要素的有機融合,可促進地方應用型高校移動學習的開展與實施,有助于專業課程教學方式和教學思維的轉變。
一、 當前專業課程教學的困境
在材料類專業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主要是“信息傳遞”的過程,即在課堂中以教師講授書本知識為主,課下學生完成作業和練習題實現“吸收內化”的過程。特別是材料類的專業課程抽象性強,概念、公式、模型和推理繁雜,教學中還要兼顧理論知識與工程案例、實踐的相互關系的講授,導致每堂課的教學知識點多,學生難以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完全理解掌握。再次,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灌溉式教學手段逐漸落后脫節,忽視了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抽象化構建,缺乏豐富的案例教學和形象化呈現,加深了專業課程的枯燥程度,是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難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
二、 專業課程教學與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深度融合
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兼具教學靈活性、情景相關性、學習個性化和互動快捷性等優勢,以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為載體,將改變傳統“面授”教學的限制,可為教學者和學習者創造互動交流的平臺,有效實現人性化與針對性的教學管理模式。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與專業課程深度融合的條件是:1. 學校層面搭建超星泛雅移動學習教學平臺,完善技術支持與設備建設,幫助教師提升對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的操作水平;2. 教師層面,需要熟練操作教學視頻,綜合運用視頻后期的剪輯、加工、合成等技術,針對學校行業背景、自身特色和專業課程的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設計出微型教學視頻,該教學視頻作為專業課程的核心內容,滿足內容短小精悍,表現形態多樣,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培養,提高課程的完成率;3. 學生層面應該扭轉之前學習專業課程的被動姿態,依托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上呈現的特色教學資源,積極主動地參與專業課程討論、搜集工程案例,加強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的緊密聯系;4. 在專業課程考核方面,要突破以往“教室+試卷”的單一模式,需要根據學生在線學習與線下表現,建立多元化、動態和開放式的評價模式。基于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專業課程考核,既要考慮學生在線學習的自主性例如學習時間、提交作業與參與測驗次數、線上討論次數等,又要考慮學生在專業課程中的研討發言積極程度和完成質量,合理給出各項成績的權重。
三、 結論
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與專業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為發揮其最大效能,必須在資源建設、教學方法及師生角色等多方面進行探索。因此,地方應用型高校不但需要充分認識傳統教學蘊含的不可替代的優勢,還需要通過先進的網絡教學平臺對傳統教學進行有效的延伸和補充。盡管基于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構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專業課程教學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尚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其一,如何實現網絡教學資源與專業課堂有機融合,實現資源共享最大化,是有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其二,混合式教學模式執行過程中,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和教師對新教學模式的適應性也是有待探索的難題。因此,基于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的專業課程教學,不能解決專業課程教學中出現的所有問題,但是需要教師積極參與其中,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引導、督促,這樣才能發揮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形成“教、學并重”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趙冬.基于“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背景下高職院校移動學習的實踐與探索[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4(17):54-56.
[2]艾建平,程麗紅,陳智琴等.微信與專業課程課堂有效融合的實踐研究[J].新教育時代,2017(10):208-209.
[3]湯勃,孔建益,曾良才等.“互聯網+”混合式教學研究[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8,3(34):90-100.
作者簡介:胡麗玲,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艾建平,李文魁,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材料與機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