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概念作為數學知識體系中的基本組成要素,是學生認識數學、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包含了理性思維、公式真理、數量關系定義等內容。在小學時期,學生們對于數學的認知首先來源于對概念的學習和理解,但由于概念的抽象性和專業性,學生在記憶和感悟的過程中卻往往不得其法,造成學習低效。本文在遵循生本理念和學生發展特點的前提下,主要圍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有效教學策略的構建與運用展開敘述,期望能夠為數學教師的概念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構建與運用
一、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一) 概念教學不符合學生的認知實際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面對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往往很難把握其中的內涵。很多小學數學老師喜歡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抄寫默寫的方式來學習概念,至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卻并不在老師的關心范圍之內,學生在學習中總是處于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的懵懂狀態,也無法真正掌握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
(二) 概念教學脫離具體的知識教學過程
小學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數學概念,主要是為了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提高學習、解題的效率,增強數學的實踐性。但是有些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將概念教學和之后的知識點教學分離開,先為學生分析概念的含義,然后便進入了正式教學活動中,其間不再提及任何概念與知識的關系,給學生造成一種概念是概念、做題是做題的感覺,以至于學生們在做題時常常會忘記用概念來串聯知識,使得做題正確率低、知識點掌握不牢固,數學成績難以提升。
(三) 學生沒有構建完善的數學概念體系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的同時,需要定期對其進行梳理和總結,在腦海中構建一個清晰的數學概念體系,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然而,在實際的學習活動中,小學生們很少有機會去總結、概括學習過的數學概念,個人的知識聯想能力和拓展能力也因此被壓制,數學綜合思維難以得到培養和發展。
二、 在數學課堂上構建和運用概念教學策略的方法
(一) 運用生活化思維開展概念教學活動
生活化思維可以幫助小學生準確理解數學概念,提高數學實踐能力。在運用生活化方式開展概念教學活動時,數學老師可以將生活場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生活經驗等引進課堂環節,簡化學生的理解認知過程。如,在學習《認識時間》一部分知識時,數學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明確時、分、秒的具體概念,此時就可以讓學生各自從家中帶一個小鬧鐘,以生活中的實物引導學生理解數學概念,認識鐘表的構成,學會判斷時間和描述時間,使其形成數學生活化思維,不斷提升自身的聯想能力,提高觀察生活、觀察數學的認知,真正實現數學學科的實用性和工具性。在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認知會更加具體和直接,對概念的掌握和記憶也會隨之加深,提高之后學習、做題的效率和質量。
(二) 借助信息技術構建概念教學的生動情境
生動的學習情境可以激發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他們學習數學概念的積極性和效率,幫助他們將知識內化于心。在當今時代,小學數學教師開展概念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幫助,改善課堂教學的氛圍和形式,增加教學趣味和新穎度,進一步提高概念教學的質量。在講解《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一個小動畫,將分數的分子、分母、分數線變成動畫中的主人公,打造一個別開生面的動畫教學情境,讓小學生在觀看“分數探險”視頻的同時正確認識三個概念,并掌握將其“合體”之后它們各自的正確位置,將概念形象化。在富有趣味的教學情境中,小學生更樂于主動參與教師設計的學習活動,也更愿意和教師配合完成學習任務,發自內心地接受知識的灌輸和傳遞,并將數學概念理解透徹,同時還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三) 以豐富的實踐活動深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知
數學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學習相關的概念時,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開展各種實踐活動,以完善學生對于概念的認知。如,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外出采風的機會,指導學生運用學過的《位置與方向》等知識來描述各自的位置、判斷所在方向等,在實踐中幫助學生復習數學知識,深化他們對于具體的概念的理解。數學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開展課堂游戲,通過投硬幣、抓黑白球的實踐活動來引導學生學習統計知識,讓他們在自己的實踐過程中明確“概率”的含義、掌握繪制統計表、統計圖的基本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優化學生們的學習過程。在數學教師組織的各種實踐活動中,小學生們對于數學課堂和數學知識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對于課堂學習的期待值也隨之升高,且在具體的實踐中,他們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的速度更快了,于無形中為之后的教學活動打好了基礎,使概念教學環節更顯高效。
(四) 通過構建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理清數學概念
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概念比較多,且其內在聯系也十分緊密,然而小學生在學習中很容易忘記定期去梳理數學概念,使得自身對于概念的理解和運用混亂不堪。在概念教學活動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繪制數學概念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小學生理清各部分概念之間的關系,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如,每當學習完一章的知識以后,數學教師就可以按照該章節的結構,以某一概念名稱作為中心詞匯,引導學生和自己一起完成具體的思維導圖,一步步將數學概念具體化;或是到期末復習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來制作全冊書的概念導圖,并加入適當的舊知識,完善概念結構導圖,豐富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小學生整理和分析數學概念的效率大大提高,對于各部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越來越有效。
三、 結束語
數學概念是小學生開展數學學習活動的理論指導,只有理解和掌握了概念的內涵,學生的學習才能高效、高質。在設計概念教學的相關內容時,小學數學老師要秉承生本理念,從小學生自身的實際出發,靈活調整教學方式,提高概念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任院玲.自主構建自覺運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有效策略例談[J].陜西教育:教育,2016(7):62-63.
[2]朱國軍.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的有效構建與運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z2):117-118.
[3]左雷.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有效策略初探[J].好家長,2017(34):206.
作者簡介:
黃美蔭,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