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正如拿破侖所說:“一個國家只有數學蓬勃的發展,才能展現它國力的強大。數學的發展和至善和國家繁榮昌盛密切相關”。所以,對于祖國未來人才的培養,數學無疑是至關重要的。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真正地為高校輸送能夠推動我國數學發展的人才,還得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本文將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之興趣展開論述。
關鍵詞:數學教育;興趣培養;教學方法
一、 興趣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影響人學習的因素主要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就普通的中學生而言,他們智力差距不大,影響中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因素在于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主要有理想、興趣、動機、意志、學習熱情、求知欲望等。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木村九一說:“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到入迷。”所以探究數教學中興趣的培養是永不過時的課題。
二、 中學生學習類型及特點
人類與外界聯系主要有三種基本溝通模式:視覺型、聽覺型、觸覺型。通過研究發現:視覺型人群慣用視覺處理問題,眼睛的學習能力更快。所以在對視覺型學生的教學中,教師要多用視覺型的詞語并加上圖像、手勢來說明;聽覺型人群容易被外來的聲音影響,但其對音樂卻有較好的感知。所以在對聽覺型學生進行教學時,要重視教學環境的安靜,普通話的標準以及語言的詳細與準確;觸覺型人群相信自己的感覺,喜歡親身體驗。所以在對觸覺型學生進行教學時,我們要融入動手教學。
三、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方法
學生基本學習能力主要有六大指標:學習專注力、學習成就感、自信心、思維靈活度、獨立性和反思力。所以基于中學生學習的三種類型和學習能力,探索出了如下培養興趣的方法。
(一) 數學史的穿插
英國科學史學家丹皮爾曾經說過:“再沒有什么故事能比科學思想發展的故事更有魅力了。”通過在教學中穿插數學史,可以讓他們了解數學的起源與發展,驚嘆眾多數學發現的巧妙思想,領略數學美的魅力。如果能夠適當地融入數學中的相關故事就能夠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就如法國科學家保羅朗之萬所說:“在數學教學中,加入歷史是有百利而無一弊的。”
如在講解指數時,如果加入學生感興趣的多米諾骨牌——“據計算,一張骨牌倒下時能推倒一張,尺寸為其1.5倍的骨牌,這樣如果按照一比1.5的尺寸做一套13張的骨牌。最小者為9.53×4.76×1.19立方毫米,則第13張為61×30.5×7.6立方厘米。推倒第一張骨牌,僅需0.024為焦耳的能量,而第13張骨牌倒下時,卻放出51焦耳的能量。即它被放大20多億倍,按此比例第32張多米諾骨牌將高達415米,它是紐約帝國大廈高度的兩倍,它釋放的能量已達到1.24×1015焦耳”。這樣不僅使同學們更加專注于課堂,而且能使他們更加形象地感知指數函數的爆炸性增長,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性。
(二) 數學分支學科及相關學科的介紹
作為一門最基礎的自然科學,數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累積的經典,其分支學科如:拓撲學、概率統計、泛函分析等在現代也有著蓬勃的發展。不僅如此,它更是滲透于藝術學、經濟學、理學、工學等眾多學科。所以,一個學生如果不喜歡數學,我們可以從數學中找到他喜愛的事物的影子,從而讓他對數學產生興趣。
例如:對于生物或建筑感興趣的同學,對他們進行關于黃金角的介紹將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數學中137.5°被稱為黃金角,是圓的黃金分割張角。而在自然界中,車前草相鄰兩片葉子之間的弧度大小非常接近137.5°,并且其他許多植物的葉子也像車前草一樣。通過實驗發現,按照137.5°的排列模式,葉子可以獲取最多的陽光,享受最多的雨水,從而有效地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建筑師們參照車前草排列的數學模型,設計出了新穎的螺旋式高樓,最佳的采光效果使得高樓的每個房間都很明亮。
(三) 豐富的日常生活實例
學生進入中學,就數學學習而言,越來越偏向理論化的計算與推理。這就造成有一部分同學產生,如果以后不從事與數學相關的工作,那么學習數學就是白學了的錯誤思想。為了避免這類情況發生,我們要在理論的基礎上加入生活實例。這樣不僅可以消除此類想法,更是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的實用性,從而激發興趣,并為培養學生數學建模的核心素養打下基礎。
比如:許多女同學都喜歡購物,我們這里就可以推出“商場購物中的數學問題”——“年終歲末,某商家為了吸引顧客,采取滿100送20,連環送的酬賓方式,即顧客在商店花錢滿100元(這100元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獎勵券或者兩者合計),就送20元獎勵券;滿200元,就送40元獎勵券;滿300元,就送60元獎勵券……某日,花錢最多的一顧客用了現金70000元,如果按照這種酬賓方式,這位顧客最多能得到多少優惠?這種‘連環送促銷方式,相當于該商家至多打了幾折?與打八折相比哪個更劃算?”教師通過先讓同學們憑感覺猜想,再用數學的方法嚴格推理,得出她們意想不到的答案,會讓她們感嘆數學的“魔力”。
(四) 讓學生在數學中獲得成就感
如果要讓學生熱愛一門學科就必須使他們從中收獲成功的喜悅。數學教學同樣是如此,要想讓學生對這門學科感興趣,我們就不能讓他們在數學中總是“摔筋斗”。部分學生在數學中經常找到的是失落感,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聰明。教師要讓學生感覺到解決數學難題的成就感,感受思考的愉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拉動課程的進度,來安排作業的難度,不能一味地為了趕教學進度,而忘記了教學的本質目的。
四、 總結
對比歷年中國在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獲獎成績和菲爾茲獎、沃爾夫獎、阿貝爾獎的獲獎名單不難發現:雖然中國數學競賽成績優異,但在數學研究上還沒有位于世界前沿。而在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斬獲大獎的學生,他們在后期的發展卻并沒有選擇數學,這就意味著在數學上有天賦,對中國數學發展能夠起到推進作用的人,并非真正地喜歡數學。所以中、小學數學教師都應該讓學生真正地認識到數學不是解題,數學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和實用性,要帶領學生從生活數學角度發現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數學的語言總結發現的結論,感受數學研究的樂趣,培養真正喜歡數學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章永生.教育心理學[M].河北出版社,2004.
[2]王小明.學習心理學[M].開明出版社,2012.
[3]汪曉勤.數學史與高等數學教學[J].高等理科教育,2009(2):20-24.
作者簡介:
周小丁,四川省南充市,西華師范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