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班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的關鍵期,處于這個階段的幼兒,好奇心強,接受能力強,行為可塑性大,在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方面都為培養幼兒自理能力和習慣提供了需要和支撐。而繪本具有貼近孩子生活的特點,因此我們可以抓住小班這一關鍵時期,利用繪本中的游戲情境來吸引孩子的興趣,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獲得身心成長,培養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關鍵詞:繪本游戲化教學;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兒
小班幼兒剛剛入園,在各個方面還存在依賴心理,幼兒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在成人的幫助下才能進行,所以為了提高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我們可以通過繪本游戲化教學活動來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幼兒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洗手、吃飯、睡覺、穿衣服等基本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一、 角色代入,培養幼兒生活自理意識
很多小班幼兒在入園之前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進入小班生活的一段時間內,他們會對成人有著理所當然的依賴性。對“為什么要自己穿衣服?為什么要自己吃飯?”等問題充滿了不理解。如果以成人的口吻來一本正經地對他們講道理、提要求,孩子們非但不能接受,反而會出現畏懼、逆反等心理。所以我們可以借助他們最喜歡的繪本故事,讓他們在繪本閱讀中去自身感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例如在繪本《阿立會穿褲子了》的閱讀教學活動中,主人公阿立因為不會穿褲子而跌倒了,結果他索性不穿褲子跑出去玩,被動物伙伴們給嘲笑了。阿立就開始跟著別的動物學穿褲子的動作,學會了躺著可以穿褲子的方法,取得了成功。我們通過繪本故事的講述,將幼兒代入了阿立的角色當中,讓幼兒在閱讀中一起感受不穿衣服而被同伴笑話的難過,以及學會穿衣服之后成功的喜悅。由此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穿衣服的意識和積極性,為幼兒自理意識的產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通過繪本角色扮演,培養幼兒生活自理技巧
我們可以將小班幼兒日常生活中的自理活動分成5大版塊:洗漱、吃飯、睡覺、排泄和處理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然而,由于家長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大包大攬的緣故,使孩子沒有生活獨立自理的意識,絕大部分小班幼兒剛剛入園時,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即使在教師反復教導下,幼兒也會時常忘記,從而給幼兒養成生活自理意識帶來了困難。對此我們可以采用繪本游戲化的方式,通過情境表演的方式,讓幼兒帶著興趣和熱情,通過繪本中人物動作的模仿、再現,讓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究自理技巧,提升自理能力。
例如繪本《我自己能刷牙》講述了主人公卡由每天在媽媽的幫助下,學會了刷牙的步驟和過程,喜歡上了牙膏的味道。我們可以讓幼兒根據繪本內容輪流扮演爸爸媽媽和寶寶,讓扮演媽媽的幼兒對照圖畫,引導扮演寶寶的幼兒進行刷牙的模擬表演。在游戲過程中,我們及時糾正幼兒在游戲中的錯誤。通過角色扮演的游戲,扮演“爸爸媽媽”的幼兒為了能夠更好地指導“寶寶”,會專注認真地記住繪本上的刷牙步驟和方法,從而潛移默化地加強了幼兒的自理意識;而扮演寶寶的幼兒,也能通過和“爸爸媽媽”的交流指導下,迅速正確地掌握刷牙的技巧,為以后日常生活中的自理打下了基礎。
三、 依托繪本創設環境,培養幼兒自理習慣
在幼兒園小班中,生活自理習慣養成是一個需要不斷堅持和重復的過程,對于幼兒來說是一件很困難、很枯燥的事情。因此我們可以給幼兒創設一個適合的環境,可以把繪本中的一些材料道具投放到區域中,讓幼兒們每天都能在與這些道具的互動中,潛移默化地養成生活自理習慣。這樣既讓幼兒享受了過程,又達到了提升自理能力的目的。
比如,《小熊寶寶》系列繪本以媽媽的視角講述了寶寶成長中的小難題,包括吃飯、睡覺、上廁所、刷牙、穿衣、問好等方面。我們根據繪本畫面在生活區、娃娃家中投放小布熊充當寶寶,并為熊寶寶準備了牙刷、牙杯、毛巾、臉盆、穿戴衣褲、帶扣子的小襯衫、有拉鏈的外套等等。幼兒每天都會來到小熊寶寶身邊,不斷嘗試練習為熊寶寶刷牙、擦臉、穿衣服、扣扣子、拉拉鏈等動作,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定的生活自理習慣。
四、 通過繪本情境再現,提升幼兒自理能力
小班幼兒自制力比較差,還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在區域活動或自主性游戲結束后,材料經常被扔得到處都是,活動區亂七八糟。強制性地命令幼兒收拾整理道具,會讓幼兒情緒低落,傷害幼兒的積極性;單純的表揚鼓勵效果也不夠理想,很多幼兒在老師不關注自己的時候還是會選擇將自己用過的東西一扔了之。對此我們可以嘗試借助繪本為幼兒建構繪本中的場景,讓幼兒能夠身臨其境,在繪本場景中不自覺地去再現繪本主人公的生活自理行為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快來打掃房間吧》繪本中,主人公蕾對打掃房間實在是提不起興趣,所以她就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整潔干凈真的是必需的嗎?和朋友瑪麗一起,蕾拜訪了一些鄰居的房間,結果她不得不承認,井井有條是必需的。我們根據繪本中“蕾”的房間創設了“凌亂的家”情境,讓孩子們獨立思考、發言,談談如何收拾整理“家”中的物品,將正確收拾玩具的指示圖片張貼在墻壁上,引導幼兒將玩具以及其他游戲用具進行分類整理,使“家”整齊有序,并把整理前后的場景拍攝下來,讓孩子們觀看對比,強調日常生活自理的重要性,以此培養了幼兒自覺整理的習慣。
繪本通過簡單快樂的方式,清晰的圖片,讓幼兒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生活自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技能。通過形象生動的繪本能夠幫助幼兒很好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從而能夠形成全面又健全的人格。所以以繪本教學活動促進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提升的教學研究還要堅定不移地開展下去,通過不斷的實踐反思,經驗總結,為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提供科學有效的方法策略,讓小班幼兒能夠在享受幼兒園生活的同時,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也有不斷地提高與成長。
參考文獻:
[1]張超超.運用生活主題繪本提高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實驗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6.
[2]周海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關于培養自理能力的繪本推薦[J].福建教育,2016(38):63-64.
[3]邱燕.巧用繪本助幼兒養成好習慣[J].新課程學習(下),2010(3):154.
作者簡介:蔣麗萍,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陸家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