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國家的發(fā)展離不開科學的進步,在幼兒園中開展科學教育則是科學的啟蒙教育,因此如何在科學教學中激發(fā)孩子的探究興趣顯得尤為關鍵。科學教學的過程就是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探究屬于他們的未知世界,針對如何引導孩子探索科學,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在這簡單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幼兒;自主探究;科學;啟蒙教育
科學的發(fā)展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更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備元素。因此,國家不遺余力地開展科學教育,重視科學的發(fā)展,幼兒園的科學教育則使科學的啟蒙教育顯得更為關鍵。
一、 科學的主要培養(yǎng)目標
幼兒園學科開設是根據幼兒身心發(fā)展需要進行開設的,其中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是個人進行科學教育的起始階段,其主要培養(yǎng)目標有以下幾點。首先,在科學教學中,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探究屬于他們的未知世界,幫助孩子學會運用觀察、類比、推理、決斷等技能開展探究真理的活動。其次,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探究屬于他們的未知世界,旨在讓孩子學會使用感官,養(yǎng)成自主動手,獨自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科學教育還讓孩子在科學活動中,了解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客觀科學規(guī)律,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在探究中懂得簡單的科學客觀規(guī)律,具備良好的基本科學素養(yǎng)。
二、 幼兒的好奇心對科學探究的影響
幼兒園的孩子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未知世界充滿探索的欲望,促使他們自主地探究這個世界,是他們實現自主探究的根本動力。因此,如果在幼兒的科學教學過程中,巧妙利用孩子好奇心強的這個心理特點,有利于為幼兒探究科學規(guī)律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合理地運用孩子好奇心強這一特點,有利于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事物的科學客觀規(guī)律,從而實現自主探究的目的。另一方面,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能夠培養(yǎng)孩子對科學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挖掘孩子內在的潛能,提升孩子自身的綜合素質。例如,孩子看到筷子伸進水里時,為什么筷子會變彎了?教師可以利用孩子這個好奇點,向孩子揭示光在水中折射的物理規(guī)律。這樣既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又實現了科學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如何在科學教育中激發(fā)孩子的探究興趣
國家的發(fā)展離不開科學的進步,在幼兒園中開展科學教育則是科學的啟蒙教育。因此如何在科學教學中激發(fā)孩子的探究興趣顯得尤為關鍵,本文認為在科學教育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激發(fā)孩子的探究興趣。
(一) 挖掘兒童的好奇心,激發(fā)孩子的探究興趣
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給予孩子充滿趣味性的素材是對孩子自主學習最好的刺激。”根據心理學家的調查研究發(fā)現幼兒園的孩子對這個未知世界是充滿好奇心的,好奇心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孩子潛在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好奇心是孩子探究世界的根本動力。所以教師在科學教學中,應該合理利用孩子好奇心強烈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挖掘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對科學現象產生好奇,從而實現對科學的自主探究。在科學活動中,我們發(fā)現孩子對于某一新鮮事物出現時,會充滿好奇心,并且自主去研究它,但凡有一個孩子探究出新鮮的玩法,其他小孩子肯定爭相效仿。例如,在孩子活動過程中,放入幾個輪胎,輪胎立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爭先恐后地要在輪胎上玩耍。但凡有個孩子發(fā)現將輪胎豎起來,輪胎可以滾動很遠,其他小孩子也受到啟發(fā),進行模仿甚至創(chuàng)新出新的玩法。在科學教育中,合理運用孩子好奇心強的這個特點,激發(fā)孩子自主探究科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從實踐出發(fā),鍛煉孩子動手能力,激發(fā)科學自主探究興趣
科學活動的過程是孩子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世界客觀規(guī)律的過程,讓孩子運用耳朵、鼻子、手等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去發(fā)現科學現象,并對科學現象產生濃厚興趣。在科學現象中發(fā)現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問題的原因所在,從而得到結果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在科學教育中,應該重視孩子對實踐的參與度,支持孩子之間的合作,并合理地引導孩子的探究活動。例如,我們可以在幼兒園園區(qū)的向陽一處設立自然角,讓孩子們進行植物種植,讓孩子可以在植物的養(yǎng)護實踐活動中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另外我們還可以鼓勵孩子根據自身對植物的觀察,用自己的畫筆記錄下印象深刻的時刻。通過諸如此類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孩子的動手能力明顯增強,而且對于植物生長這個科學規(guī)律也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在科學教育中讓孩子自己動手進行嘗試,參與社會實踐,在原有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探究、發(fā)現,從而獲得新的知識與技能,又解決了自身感興趣的問題,一舉兩得。
(三) 從生活出發(fā),讓孩子感受自然的魅力,激發(fā)探究自然的興趣
大自然的力量是人們難以想象的,到處都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以在科學教育中,從生活出發(fā),讓孩子們感受自然的魅力,有利于激發(fā)孩子對自然客觀規(guī)律的探究興趣。在幼兒園的孩子眼中,大自然是充滿美的,湛藍的天空,浩瀚無邊的海洋激起的層層浪花,都像一幅幅美麗的畫,能夠深深地吸引住孩子們,激起孩子們對自然的喜愛,激發(fā)出孩子探究大自然奧秘的興趣。所以在科學教育中,我們應該從生活出發(fā),讓孩子多接觸自然,感受自然的魅力。例如,在教學中定期組織孩子們外出參觀或者到某一景點進行游玩。在外出游玩過程中,讓孩子感受自然的魅力,從而激發(fā)內在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孩子們在親近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魅力,體會到自然萬物的可愛、生命的美麗,孩子們更能夠熱愛自然、尊敬自然,爆發(fā)出更為強烈的探究欲望。
四、 結束語
總之,科學教育并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理論教學,是一門實踐為基礎的學科。教師要揚長避短,運用科學內容豐富且有趣,形式變化無窮的魅力,不遺余力地開展科學教育活動,在幼兒園教學中認真嚴謹地做好科學的啟蒙教育。
參考文獻:
[1]趙文寶.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的方法[D].才智,2015.
[2]俞楊.習作課堂讓孩子感到幸福[J].寫作(上旬刊),2014.
[3]楊秋鳳.如何讓小學美術教學更加生動[D].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qū)南山小學,2016.
作者簡介:
楊海燕,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佛曇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