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期背景下,高中化學正面臨著更多的機遇與挑戰,教學目標、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均應作出適當調整。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幾點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建議,以供各位教育者同仁參考、指正。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程;自主學習
一、 自主學習概述
從高中生的角度來分析,自主學習所指的是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調節能力,可以通過深入剖析自我意識來促進學習目標的順利達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靈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最終還要對學習效果展開綜合、客觀的評價。如果想要成功培養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育者要充分發揮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他們的自主意識和想象能力得到保護,在疑問的推動下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持續推進,教育者要重新審視自己在課堂中的地位,從學生角度出發來引導他們完成整個認知過程,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喜好來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
二、 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中化學課程中,教育者需要盡快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深入到學生中間來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以此為切入點來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重新調整化學課堂的教學結構,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創造良好條件。例如在教授化學元素周期律的相關課程時,教育者可以向學生介紹門捷列夫的“紙牌生涯”,通過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小故事來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隨即,教育者要以這些趣味小故事為切入點,引出元素周期表的創作契機,讓學生看到化學課程趣味、詼諧的一面。
(二) 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
如果想要讓學生真正產生自主學習的欲望,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第一步,其次就要以生為本,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給予學生足夠多的自主學習時間,讓他們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事實上,化學知識主要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因此教育者也要從學生的生活著手,引導他們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者一定要盡快擺脫“高姿態”,要從朋友的角度出發,了解學生心里的真實想法,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困惑,運用鼓勵式語言代替批判式語言。例如在進行有關于電池原理的課程教學時,教育者就可以讓學生在課程開始之前準備一些用于實驗的電池,而后帶領學生一起了解電池的內部結構與發電原理,讓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制作橙子電池。當實驗完成以后,教育者要讓學生總結此堂課程的學習重點,為何在橙子的兩端插上電池兩級就可以完成發電,類似的案例在生活中還能找到哪些例子?通過此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還能夠調動起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對日后的化學課程產生更多期待。
(三)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能夠有效提高化學課程的學習效率,在日后的化學課程教學中,教育者需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動態化表現,分別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入手,給學生安排預習、自學以及復習任務,同時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即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出現錯誤,教育者也要從側面引導他們來逐步改正,切記不可對學生過于苛刻,從而打消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前,教育者應為學生布置一些趣味性較強的課程導入問題,讓學生可以在思考問題的同時預習新知;在課中,教育者要觀察學生的表現,根據他們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來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同時為他們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在課后,教育者要為他們布置一些可以動手操作的作業,在不增加學生額外學習壓力的基礎上,高效率完成新知鞏固任務,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授化學能與電能的相關課程時,在備課階段,教育者要針對此堂課程的教學主題來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查找教材內容、查找網絡資源等方式來分別了解電池原理與形成條件;在教學階段,教育者要為學生創造動手實驗的機會,實驗步驟如下:首先,準備好一個盛有稀硫酸的燒杯,將由銅片、鋅片組成的平行裝置放入其中,仔細觀察現象變化;其次,拿出導線,將銅片與鋅片串聯到一起,而后將其放入到燒杯內,觀察現象變化;最后,在導線上再接入一個電流針,將接好電流針的導線再次放入燒杯內,觀察指針中的數據變化。通過上述實驗,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看到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條件。在課程結束后,教育者可以讓學生去學習網站中觀看微課程視頻,鞏固自己在學習中的薄弱之處,更好的掌握并消化新知。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最近幾年,化學課程在高中教學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相較于其他課程,化學課程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育者要盡快調整教學觀念、課堂結構以及教學方法,讓高中化學課堂充滿趣味性,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在課堂中的主人翁地位,全面提高高中化學課程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季春旭.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7(79):159.
[2]陳娟.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中外交流,2017(13):120-121.
作者簡介:
王小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赤峰市敖漢旗新惠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