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與城鎮的教育水平相比,偏遠地區的教學在資源配置、教師水平等方面均有著一定差距。本文結合偏遠地區小學英語的教學現狀,從師資力量、學校資源配置、學生自身性格特點和學生家長對英語學習的態度這幾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偏遠地區;小學英語;現狀及成因;策略
一、 引言
在當今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全球化社會當中,英語早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通用語言,而在中國,近年來也已經將英語學習深入到了各個地區的小學課堂當中。然而,英語作為一門西方語言,對于處于偏遠地區的孩子們來說,是比較難以接受的。由于種種原因,處于偏遠地區的小學英語教學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就偏遠地區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嘗試分析其原因并對此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以幫助處于農村偏遠地區的孩子們與城市中的孩子們接受到同等的知識水平,實現教育平等。
二、 偏遠地區小學英語教學現狀
(一) 師資力量不夠
1. 教師數量不足。雖然近年來國家新出臺了許多新的福利政策來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扎根于農村偏遠地區,但是由于教學點多、學生較分散,小學教師在偏遠地區還是比較緊缺。由于教授語文和數學這些主課的老師相對來說多一點,英語教師緊缺的時候就會出現“復試教學”的現象。
2. 部分教師自身功底差,專業水平偏低。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絕大部分是來自于教師課堂的領讀和教授,教師的英語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英語水平。教師的發音不標準,那么他所帶的學生幾乎都不標準;教師語法講授不清楚,學生也學得稀里糊涂。
3. 部分教師年齡偏大,教學模式僵化。由于偏遠地區教學環境和生活環境相對來說較落后,薪資待遇也較低,絕大多數年輕的優秀教師都選擇到城市的學校任教,因此留在偏遠地區的教師年齡大。部分老師不僅僅是英語功底較弱,普通話水平也不高,甚至有的老師是用方言上課,這使英語教學的質量大打折扣。而且他們的教學模式僵化,思想較為保守,不會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技術操作,跟不上新時代的教學步伐。
(二) 學校資源配置不高
1. 學習資源少。部分偏遠地區地理條件不好,經濟落后。由于偏遠地區孩子們的家庭條件不好,學費都由政府承擔,政府還要負責修建學校,發放老師的工資等。學生往往只有學校發的英語教科書及相關練習冊,學校也就沒有更多的資金來支持設備的平衡了。
2. 缺少英語語言學習環境。學校本身教師就稀缺,也就更加談不上外教了,所以學生在課堂上學的英語知識沒有“用武之地”,沒有外教可以與他們用地道的口語交流,學生之間也不敢開口不好意思開口不會主動說英語。英語最有效的學習方法當然是要開口說,要運用才不致于死讀書。再加上孩子們大多寄宿在學校很少看電視上的英語節目,導致孩子們的英語學習知識面窄、應用能力差。
(三) 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弱
偏遠地區部分學生的特點是不善于交流,見識少、知識面窄、思維不活躍和接受能力緩慢等,導致交際能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和遷移能力比較弱,阻礙其學習英語的效果。英語的學習不僅是詞匯語法背誦,最有效的方法是開口說,他們因為羞澀,往往不愿意開口,導致學習效率低,且學習內容多為書本知識,或者說就是為了考試,再加上沒有外教也沒有電子資料供他們參考,他們無法真正地學會英語。
(四) 家長對孩子學習英語的重視程度不夠
來自偏遠地區的家長教育水平基本上還不高,他們普遍是小學畢業,有少數是初中文化。他們的思想固化,對家庭教育、孩子所需要的教育等方面的認知還不充分,不知道該如何培養孩子,只知道盡到基本的生活物質保障,他們每天都守著眼前的生活,眼界不開闊。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路上的第一步,家長的教育觀不僅對孩子起著導向作用,作為來自社會的主要力量,家長的教育觀對學校教育也產生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三、 偏遠地區小學英語教學困境如何改善
(一) 改善師資力量
1. 引進專業的年輕教師
通過改善教學環境和薪資待遇等一些新的政策吸引更多的專業的年輕教師前往偏遠地區任教,也要盡量平衡男女英語教師的比例。李尚群提出“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一種持久的動力來維持,而教師幸福正是這樣一種持久的動力。當教師能夠真切地體驗到職業本身所帶給他的幸福時,他就能夠看到職業的光輝,進而熱愛這份職業,專注于專業發展。”這一觀點表明,教師的專業幸福感是非常重要的。
2. 改良教學方法
(1) 創造趣味化課堂,在課堂當中引入許多趣味游戲。如在學習顏色的時候,用不同顏色的卡紙,不同顏色的彩筆,交錯寫上表達不同顏色的單詞,以此來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比如,用藍色的彩筆在黃色的卡紙上這下red這個單詞,多個這樣的卡紙同時貼在黑板上,兩個同學比拼,當老師說“紅色!”先從眾多混淆因素當中找到寫著red的這張卡紙的為勝利者。在游戲過程中學生會因為出錯而引發一些笑點,這樣他們就會很期待每天的英語課堂。
(2) 注重口語教學。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首先就可以給每個同學取一個英文名,同學之間互相叫英文名會比較趣味化。然后要注重問候語的應用。老師在每天的英語課前用英語問候或者來幾段英語的對話,如“Whats the date today?”等。老師用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課下碰到老師也用英語來進行日常問候,這樣不僅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讓學生的口語得到提升。其次,要讓英語課堂真正用起來,通過制造全英文課堂、設置趣味活動,讓學生們主動參與進來。小學生好奇心比較重,喜歡模仿,可以先給他們看一段影片,激起他們的興趣,再開始教授這段影片當中的單詞和語法,再讓他們模仿語氣,最后進行分角色整體表演,學生剛開始可能會比較害羞,不過多有幾次這樣的活動他們就不會害怕了。這樣一來,就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勁頭就很足。
(二) 從學生自身角度出發,多關注學生的思想個性,對學生進行興趣、自信等相關因素的培養和教育
在英語教學上,多組織舉辦如英語角、英語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等相關的英語活動,給學生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爭取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這也在無形之中提高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定期舉行素質拓展活動,將英語日常交流融合進去。
(三) 做好家長的教育工作
1. 多和家長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動態,在發現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保守陳舊時做家長的思想工作,指導家長更新陳舊觀念,強化家長的教育責任感。
2. 在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可以布置相應的英語作業,讓家長也參與進來。如在剛學習字母的時候,讓學生回家把上課學到的26個英文字母交給自己的父母,讓父母也可以學到一些基本的口語,這樣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和父母溝通。通過這種方式既是幫助孩子們加深了學習新知識的印象,也和父母之間有了一個溝通的橋梁。
(四) 完善農村小學基礎設施建設
1. 小學英語教學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孩子們對圖片、聲音等比較敏感,因此我們設置的趣味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要與這些掛鉤,在教學中設置的英語游戲和舉辦的英語活動,都對現代教學的基礎設施如多媒體、電腦、音響等有要求。可是現在大多數偏遠地區小學的現狀就是資金不足,教學資源配置達不到要求,大部分學校只有錄音機等電教設備,然而這些設備對于改善地區的英語教學現狀還遠遠不夠,因此嚴重制約了偏遠地區小學英語教學的發展。
2. 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師的自身內在要求包括專業知識的基本功和職業教師的基本素養;外界客觀環境指社會環境和國際視野。因此,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不僅需要提高教師自身對專業發展的認識程度,也要注重外部環境的影響,塑造良好的環境來支持教師綜合專業化發展。
四、 結語
本文提出的針對偏遠地區小學英語教學的解決辦法都是為了更好地改善小學英語教學現狀,教學過程是老師來實施,而教學效果卻是老師、學生、家長及整個社會共同配合的結果。希望通過我們的不斷思考和努力,讓偏遠地區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呂吉爾,章洪華.山區農村小學英語師資現狀調查報告[J].中小學英語,2004.
[2]江翠娟.農村地區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9.
[3]李小青,李尚群.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幸福實現的內在機制[J].高教論壇,2017(7):86-88.
作者簡介:
李白寒,湖南省衡陽市,衡陽師范學院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