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現行初中語文教材所選文章貼近生活,文質兼美,不僅是學生的好讀本,更是學生課外練筆的好范例。我堅持引導學生以課文為范例進行課外練筆的寫作訓練,取課文之法,用課文之材,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學習文章的布局謀篇,學會多種寫作技巧,使學生樂于思索,樂于動筆,從而提高了寫作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課外練筆;積累素材;布局謀篇;寫作技巧
新課標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現行初中語文教材所選文章貼近生活,文質兼美,不僅是學生的好讀本,更是學生課外練筆的好范例。我堅持引導學生以課文為范例進行課外練筆的寫作訓練,取課文之法,用課文之材,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學習文章的布局謀篇,學會多種寫作技巧,使學生樂于思索,樂于動筆,從而提高了寫作能力和水平。
如何引導學生以課文為范例進行課外練筆的寫作訓練呢?
一、 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挖掘課外練筆的素材
語文教材圍繞“人文精神”培養的需要,整體規劃各單元主題,依據單元主題選擇相應的文章,不同主題單元始終將人文精神的培養作為主線。在閱讀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探究各主題單元的人文精神,閱讀本單元課文以及課外相關的文章,積累寫作素材,激發寫作熱情。如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浸潤在字里行間的對自然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贊美自然美景的寫作沖動,并將自己眼中的美景寫下來。
同時,我推薦學生閱讀本單元作者作品,可以和單元主題相關,也可適當拓展,或者是其他作者的作品。如學習史鐵生《秋天的懷念》后,我推薦學生閱讀《我與地壇》《合歡樹》等,也推薦和史鐵生人生經歷相似的作家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的人》等作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
二、 在原課文的基礎之上進行課外練筆
這種方法對于七年級學生,尤其是沒有寫作素材,寫作能力欠缺的學生最為實用,幫助很大。可分步引導學生:
第一步,在理解課文基礎上進行創意寫作。可續寫,可改寫。
續寫。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的結尾給讀者意猶未盡之感,給學生的思維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間。學這樣的文章,可引導學生發揮聯想和想象,把情節進一步展開下去。如《皇帝的新裝》續寫,可按原文思路寫昏庸的皇帝繼續過驕奢淫逸的生活,以致滅國的故事,也可讓國王悔過自新,感謝兩個騙子的“救國之恩”、發憤圖強的故事。只要邏輯合理,故事可以“穿越”,如現代化刑偵手段的運用等。以及木蘭著女兒裝和戰友們見面的場面描寫,“我”的孫子再進梨花林見到的情景(《驛路梨花》)等,都是成功的案例。
改寫。在原文基礎上發揮聯想和想象,對原作從形式到內容進行某種改動,用自己的理解去重新詮釋原文。最常用就是將古詩文改寫成現代文。如仿照《陋室銘》語句形式,學生速成《手機銘》《考試銘》《鬧鐘銘》等,改寫相當成功,更有甚者,以《臭腳銘》將老爸腳臭的尷尬描繪得活靈活現。《游山西村》改寫中將山西的淳樸民風、熱情好客通過白發老者的“臘酒”、年輕后生的鑼鼓、扎著羊角辮的小孩的嬌羞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二步,學習課文的寫作技巧,自主創作。
寫作方法和技巧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因不同題材的文章寫法不同,相同體裁的文章寫法差距也很大,不同的表達代表作者不同的思路、認識。就如同樣的材料可以蓋樣式各異用途有別的房子一樣,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學習寫作方法和技巧,教學生做自己房子的總規劃師。
應指導學生先整體規劃,再細節刻畫。先說整體規劃。
(一) 學會謀篇布局,詳略得當
如《阿長與〈山海經〉》采用欲揚先抑的寫作方法安排材料,先寫阿長“謀死隱鼠”“切切察察”的毛病、睡姿難看、迷信等不討人喜歡的幾件事,詳寫“長毛的故事”和阿長給我買山海經的故事,作者的感情由對阿長的厭惡轉變為喜歡,甚至敬意了。引導學生感受如此安排利于突出情感變化,詳略得當,突出主題。以及《老王》中在“苦”的鋪陳中突出的善念等,布局謀篇的獨到,對學生文章的“整體規劃”幫助很大。
(二) 學會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如《驛路梨花》以“小茅屋的主人是誰”設置三處懸念兩次伏筆,推動情節發展,到結尾茅屋主人亮相,雷鋒精神代代傳承的主題水到渠成地得到表達。《我的叔叔于勒》以于勒命運的變化展現了菲利普夫婦金錢至上的丑惡嘴臉,以一個家庭的人物情感揭露社會的詬病,以此引導學生安排文章的“經緯線”,條理清楚地寫文章。
(三) 學會借助客觀事物,托物言志
如《愛蓮說》賦予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堅貞品質,《白楊禮贊》用白楊樹象征團結、力爭上游、不怕挫折失敗的華北農民及其精神,這是寫作中較為“曲折”的表達主題的寫法,引導學生如何找到客觀事物即本體和象征體之間的相似性,學會含蓄、委婉地表達主題。
再引導學生學習細節刻畫,活用多種寫作技巧。
總的來說,細節刻畫要能抓住事物特征,活用多種寫作技巧。如朱自清的《春》展現春色美景的五幅圖畫,因各副圖畫景物不同,寫作手法就有變化,如小草的“綠”“嫩”可以看見,就直接描寫,小草“軟綿綿”的特質就需要你“坐著、躺著”去感受;花色撩人爭奇斗艷就用擬人修辭“你不讓我,我不讓你”,花味誘人,就讓成千成百的蜜蜂、大小的蝴蝶來“鬧”,來“飛”,動靜結合好不熱鬧;花兒引人遐想,就用聯想,“樹上仿佛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還有《紫藤蘿瀑布》調動各種感官,運用多種寫法寫出花色、花型、花態等,都可引導學生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怎樣活用多種寫作方法,將景物寫活。還要引導學生學習烘托、對比、細節描寫、首尾呼應等技巧。
隨著語文學科文體的多樣化和學生年齡學識、寫作水平的增長,逐步學習不同文體的寫法。
三、 在生活中尋找素材,自由創作
這是課外練筆要達到的目的,即讓學生易于思考,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在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學習文章的布局謀篇,學會多種寫作技巧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自主創作。話題可以是單元主題,也可是生活實事;文章結構形式可以仿照課文,也可采用自己最拿手的形式,力求有真情實感;活用各種寫作技巧,寫出自己的獨特個性,力求有創造性。
作者簡介:
張樺,甘肅省平涼市,平涼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