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化,使得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將合作學習應用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能夠促進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的提高,還可以對學生的團隊意識以及合作能力進行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本文對合作學習的內涵及作用進行了分析,結合新時期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應用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應用
一、 前言
就目前而言,在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雖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學理念陳舊,更多地強調教師的“教”而非學生的“學”,學生在很多時候依然處于被動學習狀態,自主性和能動性無法充分發揮出來,也影響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對此,可以將合作學習引入其中,通過小組合作來營造出良好的閱讀環境,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 合作學習概述
合作學習簡單來講,就是將合作學習小組作為基本形式,合理利用教學過程中各種動態因素的互動,促進學生學習,將小組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實現相應教學目標。合作學習能夠充分發揮群體的積極作用,激發個體對于學習的動力,在確保教學目標順利實現的同時,也能夠改變以往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可以充分發揮出來。合作學習模式有著非常顯著的特點,一是可以對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進行培養,二是能夠對其自主性和獨立性進行培養,三是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促進其全面健康發展,四是可以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正確率。
三、 新時期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時期,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改革的雙重影響使得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面臨著許多新的狀況,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也開始暴露出來。首先,教學方法落后。從目前來看,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的多是傳統教學方法,沒有能夠根據文章的特點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無法對文章的深層含義進行解釋,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例如:不少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都是采用以講代讀的方式,閱讀教學的時間被詞句訓練、篇章分析等所擠占,原本課堂上郎朗的讀書聲似乎再也聽不到了,長此以往,不僅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影響其對于語文學習的信心,阻礙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其次,教學理念陳舊。很多時候,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或者為課堂練習留出更多的時間,往往都是采用灌輸式閱讀的方式,將自己對于文章的見解和主觀感受強硬地灌輸給學生,課堂上所呈現的是與新課程改革不相協調的陳舊觀念。對于初中生而言,閱讀更多的是囫圇吞棗而非細致品鑒,雖然表面上閱讀教學進展順利,但是實際上,學生對于閱讀對象并沒有形成有效感知,自身的感情無法投入,自主性也完全發揮不出來,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對于作品的解讀,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然后,教學模式傳統。很多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依然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課堂作為主陣地,強調自身教學的權威性,沒有關注學生能動性的發揮,使得教學缺乏自主性和探究性,并不利于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最后,環境氛圍欠缺。農村初中教師很多都是來自本地,家庭事務繁多,無法全身心地投入教學中,缺乏對學生的有效管理,無法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閱讀氛圍。
四、 新時期合作學習在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 構建合作小組
合作學習小組的合理構建是確保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順利實施的基礎和前提,從教師的角度,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的過程中,應該強調“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基本原則,依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狀態、基礎知識等進行綜合考慮,確保小組之間不存在明顯差距,實現公平競爭,小組內的成員能夠相互幫助,增強合作學習的信心。合作學習小組組建完成后,可以要求小組成員輪流擔任組長,確保其都能夠得到鍛煉的機會。小組長應該具備較好的合作意識和口頭表達能力,能夠組織小組成員實現有序學習,靈活協調,堅持以身作則,幫助每一個成員,確保小組成員的共同提升。
(二) 創設合作情境
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創設相應的合作情境,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以此來活躍課堂環境,提升教學效果。以朱自清的《背影》為例,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在整篇文章中,描寫背影的段落有哪些?在對父親買橘子進行描寫時,作者運用了哪些動詞?這些動詞的作用是什么?通過這樣的創設,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其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和認知。
(三) 明確學習目標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主要優勢,是可以借助小組成員的互幫互助,實現小組內部的共同發展。基于此,教師需要為小組合作學習制定合理目標,激發學生對于合作學習的動力。在制定學習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閱讀教學的內容,通過對學習目標的合理調整,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例如,在《三峽》一課中,教師可以提出的目標有以下幾個:一是要求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熟練掌握其中的生字和生詞,對課文內容進行自主翻譯,能夠熟讀成誦;二是通過對課文的品讀,展開聯想與想象,充分體會課文中所描述的三峽景觀;三是要求學生能夠對課文中描寫三峽景觀的方法進行分析和把控,確保其能夠充分體會文章的整體布局。結合相應的學習目標,學生可以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做好彼此之間的分工合作,更加全面地了解課文內容。
五、 結語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的持續深化以及新課程改革的落實,使得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語文教師必須及時更新觀念認識,改進閱讀教學的模式與方法,確保語文閱讀教學能夠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求。通過合作學習的引入,打破傳統閱讀教學存在的桎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進行培養,在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促進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吳春芳.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35):113.
[2]吳道興.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優劣探究[J].課外語文,2015(12):122.
作者簡介:張順珠,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徐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