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民間舞蹈具有較強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其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傳承中積累和流傳下的藝術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關鍵組成部分。當前,受到西方藝術的影響,民族舞蹈面臨著消逝和斷承的危險,而如何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發揚和傳承民族舞蹈,是我國相關教育同仁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育;民間舞蹈藝術;傳承;問題;策略
民間舞蹈是廣大勞動者和民間藝人,在經過數代的傳承與發展而演變的一種舞蹈藝術形式,其雖然具有較強的局限性,但是其來源于基層人民群眾,具有較強的特色性、地域性以及民族性,彰顯了地域文化和民族氣節。將民間舞蹈與高校舞蹈教育充分結合,可以充分發揮民間舞蹈在表現形式和藝術內容方面的優勢,起到發展和傳承民族文化的作用。但是當前,高校在開展舞蹈教育中,對民族舞蹈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其面臨著瀕臨滅絕的局面,因此,高校領導和相關教育同仁,需要將民間舞蹈有效的融入到教育中,以高校為平臺充分發揚民族文化,實現民間舞蹈的長遠發展。
1 將民間舞蹈與高校舞蹈教育充分結合的意義
1.1 推動高校舞蹈教育改革
當前高校舞蹈教育主要以西方舞蹈形式為主,缺乏對民族舞蹈的認同和重視,將民間舞蹈與高校舞蹈教育充分結合,可以推動高校舞蹈教育的深化改革,樹立學生和教師的民族意識。
1.2 傳承保護民間舞蹈藝術
民族舞蹈是基于特殊社會環境、地理環境和自然氣候而形成、發展和傳承的藝術形式,其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屬性。當前,我國社會文化逐漸呈現多元化,導致民間舞蹈也面臨著滅絕和消逝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在高校舞蹈教育中開展民間舞蹈課程,有助于保護民族文化,促使民間舞蹈得以發展和延續。
2 高校舞蹈教育中傳承民間舞蹈面臨的幾點問題
2.1 課程資源缺乏開發
當前,受到固化思維的影響,高校對民間舞蹈缺乏足夠的重視,在教學資源投入方面略顯不足,例如在教材編制方面,基本沒有系統的教材作為理論教學支撐,導致教學缺少針對性和合理性,難以發揮高校對民間舞蹈的傳承價值和作用。
2.2 忽視舞蹈文化教育
民族舞蹈具有較強的民族文化屬性,但是當前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更加關注舞蹈技能傳授,而忽視了舞蹈文化教育,導致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舞蹈能力,但是對民間舞蹈缺少感性認知,難以將作品富有感情的表現出來。
2.3 缺少專業師資力量
高校舞蹈教師基本都是在畢業后走上教育崗位,本身缺少專業技巧的歷練,對民間舞蹈缺少正確而直觀的認識,在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方面均存在不足,在缺少有效培訓教育的前提下,難以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一些高校雖然開設了民間舞蹈課程,但是并沒有積極邀請民間藝人參與到教學中,導致民間舞蹈教學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3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有效傳承民間舞蹈的相關途徑分析
3.1 樹立民族意識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化傳承,民族舞蹈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其異彩繽紛而又獨具特色,體現了我國人民的藝術情節和審美理念。學生和教師作為舞蹈藝術的學習者,需要將傳承和發揚民族舞蹈作為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并且認識到民族舞蹈的價值,喚醒學生的自豪感和責任心,心甘情愿的作為一名普通舞蹈者傳承民間舞蹈。
3.2 完善專業課程
舞蹈教育在長期的發展中,教學大綱是指導教學活動的重要方針,按照教學大綱開展教學雖然可以保證教學按照正確的方向前行,但也導致課程設置略顯僵硬,缺少靈活性和人性化,因此,想要實現民間舞蹈的有效傳承,高校需要突破教學大綱的制約,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優化課程設置,進而滿足民族舞蹈傳承的需求。首先,高校要結合民族舞蹈的特點積極編制教材,對現行的舞蹈教材進行創新,融入民族舞蹈的發展歷程、形式內容以及民族特色等知識,為教學提供理論支撐;其次,在課程教學方面,高校還要積極參考國外舞蹈教育的模式,優化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的比例,改變以往忽視理論而重視技巧的教學弊端,促使學生的舞蹈技能和藝術理論均衡發展;最后,高校還要將具有地域特的民間舞蹈引入到課堂中,按照適地原則設置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間舞蹈課程,拉近學生與民間舞蹈的距離,激發其學習熱情和興趣。
3.3 創新教學方法
民間舞蹈具有較強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以往的舞蹈教學手段和方法難以滿足其教學需求,因此,教師需要結合民族舞蹈的特點,在實踐中創新以及改進教學方法。首先,引入組合教學法,在具體實施中,按照元素、斷句、動作、組合到片段的過程開展教學, 該教學方法的特點為靈活性和整體性,教師能夠結合教學需求,對教學目的進行適當的調整,并且促使學生將所學的步伐、動作和體態捏合為統一的整體,進而優化教學質量;其次,引入感性教育法,抒發和彰顯情感是民間舞蹈的重要目的,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舞蹈技巧的訓練,更要引導學生通過技巧彰顯舞蹈中蘊含的情感,并且從舞蹈的背景、內涵和精神為切入點,通過講述舞蹈故事促使學生對作品的生活習俗、情感內涵和時代背景形成直觀的了解,進而更好的在練習中表達情感;最后,引入即興創作法,民間舞蹈本身就帶有較強的即興特點,是民間藝人和勞動者根據靈感而創編而成,其也是民族舞蹈的魅力所在,因此,教師要結合其特點積極引入即興創作法,鼓勵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自由的創作,發揮其想象力和創編能力,在尊重民間舞蹈風格的基礎上,發展和豐富民間舞蹈表現形式。
3.4 構建師資團隊
民間舞蹈教學質量與教師團隊的審美素養、舞蹈基礎和教學能力具有直接關系,高校要根據民間舞蹈特點,積極打造和構建一支能力強、業務精、修養好、素質高的舞蹈教師團隊,進而為民間舞蹈教學奠定師資基礎。首先,高校要積極從社會中邀請知名的民間舞蹈藝人加入到教師團隊中,發揮其專業優勢,提升民族舞蹈教學的針對性和藝術性;其次,高校要對現有教師隊伍加強專業訓練,提升其民族舞蹈專業能力,通過優美的舞姿激發學生學習民間舞蹈的熱情和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在學習動力。
3.5 加強鏈接交流
高校在開展民間舞蹈教育中,需要與世界各個民族的舞蹈加強聯系,積極借鑒和吸納其優秀因素,引領我國民間舞蹈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更多國家的人民可以欣賞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舞蹈。同時,高校還要與國外院校開展深度合作,組織民間舞蹈交流活動,促使民間舞蹈處于發展和創新中,在世界舞臺展示藝術風采。
4 結語
總而言之,民間舞蹈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積淀和傳承,高校需要給予其高度重視和關注,相關教育同仁要樹立民族意識和使命感,自覺承擔保護民族文化和傳承民族藝術的重任,在實踐中加強教學創新,為民間舞蹈更好的發揚和傳承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翟鮮鋒.探討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策略[J].大眾文藝,2018(07):222-223.
[2]姚成.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現狀以及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18(01):189-190.
[3]黃薇,楊旭康.如何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傳承民間舞蹈藝術[J].大眾文藝,2017(24):223.
[4]薛蕓蕓.淺談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間舞蹈藝術傳承[J].文學教育(下),2017(12):186-187.
[5]許喬貴.淺析如何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傳承民間舞蹈藝術[J].藝術科技,2017,30(03):402.
[6]李璐.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現狀以及策略分析[J].戲劇之家,2017(07):245.
[7]鄭彬彬.高校舞蹈教育中傳承民間舞蹈藝術的分析及闡述[J].藝術科技,2017,30(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