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曉華 王楠 許存
【摘要】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高精尖先進武器裝備在軍事領域已經廣泛應用,現代化戰爭已經變得異常殘酷與激烈,對官兵心理的沖擊更大。那么,院校在培養士官生學員時,就必須把握好能夠增強心理抗擊打能力、模擬真實現場環境的心理行為訓練課程的課程建設。本文將從課程內容、訓練方法以及設施建設等三個方面,對基于實戰化為內容的士官生心理行為訓練的內涵及課程建設進行分析,從現代戰爭的視角探討軍人心理行為訓練課程建設教學的必要性。
【關鍵詞】實戰化 士官生 心理行為訓練
【中圖分類號】C9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021-01
前言
軍隊是執行特殊任務的武裝集團,士官又是軍隊作戰的主要力量,他們在面對現代高科技戰爭時的心理應激因素增多,心理壓力加大,因此,必須在院校教育階段重視心理行為訓練,并將實戰化意識融入到課程內容、訓練方法以及基礎建設中,提高士官生的綜合能力,從而有效實現我國能打仗、打勝仗的軍隊發展目標。
一、在實戰化基礎上合理設計心理行為訓練課程
心理行為訓練指的就是對人意志進行磨練的一種訓練方式,其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讓人從心理和生理上向著特定目標進行改變[1]。心理行為訓練也是士官生不可避免的一門課程,通過相關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士官生的作戰能力。訓練內容對課程效果與課程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學校必須融合實戰化內容,并在這一基礎上,對心理行為訓練課程進行合理設計,盡可能使士官生的知識、能力與情感向著軍隊發展,從而使其在畢業后可以有效適應工作崗位需求,并不斷提高我國軍隊的戰斗能力。
院校教育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實戰化心理行為訓練課程設計。首先,院校教育應該將戰斗精神融入到心理行為訓練中。對于軍隊而言,戰斗精神是每一名軍人必備的能力,也是軍隊整體戰斗力提升的基礎。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走上了和平發展的道路,國際大環境也較為和平,這就使得軍隊的戰斗精神逐漸變弱,甚至某些士兵會出現厭惡戰斗、害怕戰斗的情緒。但正如中國老話所言:“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即使是在和平的背景下,軍隊也必須保持高昂的戰斗精神,只有這樣,在必要時刻,軍隊才可以及時沖鋒陷陣,從而有效保障國家安全與人民安全。所以,在日常的心理行為訓練課程中,院校教育必須加強對戰斗精神的培養。
其次,院校教育還應該在心理行為訓練課程中培養學生的擔當意識,提高其責任感。部隊的日常生活是嚴格按照相關制度進行的,每天的訓練項目也是固定的,這就使得部隊工作較為單調、枯燥。在實戰化的基礎上,士官生會逐漸適應軍隊生活,但在長時間的重復工作下,其會失去最初的新鮮感,并對部隊生活與學習產生疲倦、厭煩的情感,從而大大降低軍隊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在這種情況下,院校教育必須通過實戰化的心理行為訓練,加強對其的思想政治教育,讓士官生了解到擔當與責任的重要性,并主動完成上級下發的任務,提高其責任意識與擔當能力,從而有效提高部隊整體工作質量。
最后,院校教育還應該在心理行為訓練課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集體意識。當今時代是合作的時代,士官生只有提高自身的集體意識與合作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生活與工作中。目前,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軍隊的任務類型與任務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士官只有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才能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例如,在軍隊工作中,后勤部門雖然不需要沖鋒陷陣,但其在整體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只有與其他部門建立良好合作關系,才能為部隊工作提供有效保障。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目前大部分的士官生都是獨生子女,在生活環境的影響下,其自我意識過重,嚴重缺乏集體意識,這也就加大了其完成上級分配任務的難度。因此,院校教育必須加強心理行為訓練,讓學生正確認識集體意識,并通過日常的實踐活動,對其合作能力與集體榮譽感進行培養,從而為其畢業后參加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二、在實戰化基礎上創新心理行為訓練方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活動的影響,而人正是在不斷的認識與實踐過程中獲得發展。心理行為訓練課程開展的目的就是讓士官在實戰化的活動中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從而獲得更好發展。因此,院校教育在進行心理行為訓練時,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使用訓練方法,由淺入深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從古至今,戰斗一直是一項危險且殘酷的活動,士官在實際戰斗時,不僅需要勇氣與智慧,還必須具備頑強的意志力。因此,在進行心理行為訓練時,院校教育應該借用部隊日常訓練的項目與方法,從而有效提高士官生的勇氣、適應力、承受力以及意志力。例如,院校教育可以在天氣條件惡劣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高難度、高負荷以及高險度的軍事訓練,并利用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意志力;院校教育還可以積極開展模擬對戰及對抗等活動,提高士官生的大局意識、合作意識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促進其更好更快的發展。同時,教師還應該對士官生進行有效觀察,并通過相應的交流探討,加強士官生對心理行為訓練的認識與應用,以此來實現認知改變、行為塑造的最終目的。
三、在實戰化基礎上加大心理行為訓練設施建設力度
心理行為訓練課程的開展,需要相應場地與基礎設施的支持。若訓練設施與場地不足或者是無法與實際任務進行有效聯系,如搶險救災、反恐防衛等,那么訓練課程也就無法發揮出其作用。因此,院校教育還應該在實戰的基礎上,加大對心理行為訓練設施的建設力度。院校教育可以通過成品購買、合作研究以及自主研發等方法,對訓練設施進行完善。成品購買指的就是學校根據實際需要,購買多媒體設備及相關的訓練器材;合作研究指的就是學校要通過與科研機構的合作,研發出相應的訓練軟件,讓士官生在模擬實踐中提高自身的抗打擊能力與應變能力;而自主研發指的就是學校可以對作戰現場進行模擬,從而有效提高士官生的心理素質[2]。
結論
進入新時代后,加強對士官生的實戰教育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工作。因此,院校教育必須充分了解實戰要求,并通過合理設計課程內容、創新訓練方法以及加大設施建設力度等方法,對士官生進行有效訓練,從而促進我國整體軍事實力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明,易圖林,胡超斌,等.借鑒外軍經驗的士官學校教育訓練實戰化改革[J].空軍預警學院學報,2015(06):453-455+458.
[2]沈青平.淺談新形勢下士官教育訓練的現狀及對策[J].江蘇科技信息,2015(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