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巖 楊金霞 盧杰 薛宏偉
【摘要】在高職院校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當中,質量監控體系能夠保證高職院校培養出優質的人才,但是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和缺點,本文通過對高職醫學專業在現階段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的現狀進行分析,通過語義學教育的辦學規律為主要依據,實踐教學特色,利用區域性的醫療衛生資源,從而使教育質量監控體系形成以內部和外部相結合,進而使高職醫學專業的教育質量從根本上得到提高。
【關鍵詞】高職醫學專業 教育質量監控體系 構建與實踐
【課題項目】1.計劃名稱: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專項課題;項目名稱:高職醫學類專業建設標準的診斷與改進研究,項目編號:GZE1317002。2.計劃名稱:2017年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科技進步軟科學類項目;項目名稱:專科層次醫學類專業建設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與運行研究,項目編號:dqc-2017-jy-ky-001。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029-01
一、高職醫學專業教育質量監控體系的現狀
(一)人才培養目標監控沒有具體落實
就目前來看,很多高職院校在實施目標監控當中,一般都是對院、系兩級進行教學質量監控,對工作委員會和教務處實施一級監控,對各系實施二級監控,但是由于監控人員的工作職位受到諸多限制,因此在對醫學專業的人才沒有模式實時監控是不能達到專業的需求。雖然很多院系成立了很多建設指導委員會,但是對于這些行業專家,他們的日常工作繁忙沒有過多的精力投入到監控當中,因此人才培養目標監控就沒有得到具體落實。
(二)人才培養過程監控不全面
很多高職院校在實施人才培養目標監控時,往往只偏重于課堂教學的監控,而忽略了對實驗實訓等其他教學環節的監控和把關,而且高職院校對理論教學的監控更加重視,而對實踐性教學環節并沒有嚴格的把關,存在監控不力的現象。
(三)人才培養質量監控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近幾年來,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質量監控時,一般都是通過課評課制、督導制、教學檢查制等監控方式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盡管這些監控方式是多種多樣,但是對于人才培養質量監控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聽課評課時,一般都只注重于對于老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課件設計進行評價,而對課程的開發和創新、教學內容的專題化并沒有做過多的關注。
二、高職醫學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
(一)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原則
首先,應該按照全面的教學質量管理原則,構建一個系統化、科學化的監控系統;其次,應該遵循自我調控機制,從而構建一個封閉回路式的監控體系;除此之外,應該堅持以多元化的質量觀為原則,通過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現多樣化的管理機制;當然,在實施教學質量監控時,應該堅持盡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成
1.教學質量監控的內容體系
內容體系包含對人才培養過程的監控、培養目標的監控、培養質量的監控以及教學質量的監控,而實現內容體系監控的必備要素就是教師的職業能力和基本素養,在人才培養監控當中,不僅要對理論課程進行實地監控,更應該對實習實訓課程大家重視,對于學院和系部也應該成立相應的實訓中心,學校要定期的進行檢查和訪問,從而保證對教學監控的質量。
2.教學質量監控的組織體系
為了避免在實施教學質量監控時,考核者會出現不公平待遇的現象,教學質量監控的組織體系應該分為兩部分組成,一部分通過教學實施部門自身進行教學質量檢測,另一部分則是由質量監督部門進行直接監控。這個院系都應該充分利用衛生資源,在學校建立醫療服務平臺,在醫院建立教學課堂,促進學生從多方面進行醫學知識的學習,而且應該把教學質量監控的重心放在各個院系當中,使教學管理更加自主化,這樣也可以使教學質量監控更加全面。
三、結論
教育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目標就是為了使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高,通過樹立“兩高一專”為培養目標,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的把控和監管,才能夠在監控過程中及時地發現影響教育質量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設施,進而使教學質量達到理想的效果。科學化的教育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運行機制,是高職教育培養優質化人才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李銘.醫學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縱橫談[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22-25.
作者簡介:
王麗巖(1979.5-),女,漢族,黑龍江大慶人,研究生,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高職醫學教育教研及中醫藥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