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億劼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037-01
引言
機械設計課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這門課程需要學生具備機械制圖、工程力學、工程材料、機械原理等以前已經學過的課程理論基礎,并會綜合運用,完成一項機械傳動裝置的設計。因此,這門課程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它要求學生能夠對工程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步驟進行了解,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實際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一、機械設計課程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實際知識方面教學不足
機械設計這門課是需要應用于實踐的課程,然而教學過程中對理論知識方面相對比較重視,學生普遍也只注重對于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增加了實例,卻很難將一個系統的實際問題用一個例子來進行總結。學生在機械工程的實際知識方面還是有所缺乏,對于工程零部件的結構、尺寸和裝配工藝認識不足,尤其是在機械傳動裝置方面的感性知識更少。
2.缺乏創新方面的培養
機械設計課程需要學生能獨立完成機械的設計,并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然而課程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不足,使得學過這門課的學生只善于“紙上談兵”,即使最后考試能拿高分,而實際動手能力仍然較弱、創新能力較差,難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二、搞好教學改革,提高課程的質量
1.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機械設計課程教學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將實踐環節引入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盡可能地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邊學邊用,增加理論知識活學活用能力。比如,可以讓學生去實際的工廠實習,了解更多實際的生產狀況,對生產設備狀況進行熟悉和了解,提高學生對于實際知識的認知,取得更多有實際意義的效果。指導老師也應該深入到實際工作中,了解新技術和新工藝,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這樣更加有利于老師去完成這門課程的教學指導工作,讓課程更加接近生產實際。
2.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創新教學環節
機械設計課程主要涉及一些常見機械零部件的基本特點、常見失效方式、力學分析、結構參數選取和設計計算。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不僅掌握有關基本知識,也要具備機械零部件和簡單機械系統的設計能力。學生遇到實際設計問題,學生只會按照教材做,根本不用動太多的腦筋就可以完成整個設計。因此,這一教學環節對學生實際設計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有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去深入分析設計題目的要求,然后去收集資料和信息,在每一步設計出更多的方案,不斷去進行比較,選擇最優的方案。教師也要把課實踐設計放在比課程理論更重要的位置,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設計能力,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師在進行指導的時候,要注重引導和啟發,讓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因為學生在工程設計過程中缺乏感性認識,這就要求指導老師增加更多實踐環節,在培養學生上述能力的同時,創造出有市場價值、能夠服務于社會的實實在在的產品。
結語
機械設計課程是機械工程類專業非常重要的課程之一,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對學生今后在機械工程方面的實際工作能力大有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對實際設計教學的重視,要做到對設計內容的適時更新, 對設計方式的積極改革,擺脫原有教學理念的束縛,擯棄傳統教學方法中不合理的地方,使得機械設計課程的內容得到豐富,能夠更加貼近生產實際,形成完善、連貫的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等多項基礎能力為目的,將學生培養成適合當代發展的全面型機械工程人才。
參考文獻:
[1]郝秀紅,邱雪松,王瓊,等.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教學改革初探[J]. 教學研究,2011(3):51-54.
[2]李天箭,丁曉紅.創新創業教育在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環節中的探索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