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更生
【摘要】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基礎課, 德育課程對培養學生能力和素質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德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如何采取適當措施改革現狀,是提高德育課程教學水平的首要任務,也是迫切需要廣大中職德育教師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關鍵詞】中職德育教育 挑戰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082-01
一、有些中職學校“重技輕德”,德育教育工作面臨挑戰
在畢業生的招聘會中,很多招聘企業,更多的是從畢業生的專業技能素質來考慮是否聘用。企業在招聘過程中的這種傾向,直接導致一些中職學校,更多地關注學生技能素質的培養。
二、學生綜合素質在下降,缺乏明確的人生奮斗目標
近年來,一些中職學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下降的趨勢。學生求知欲不強,缺乏學習的動力。他們認為進入中職學校,就是現在學點技術,將來找個職業,而德育課程沒有什么用處。
三、中職學校德育教學的師資相對薄弱
目前,一些中職學校的德育師資力量不足,有的教師學術功底較淺,課程開發能力較低。這與德育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德育課程教學創新能力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四、中職德育教學模式有待改革
中職德育課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許多德育課程存在內容單調乏味,課堂沉悶的現象,教師缺乏激情,學生缺少積極性、主動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占據著主要的教學方式的位置,而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還未普及。
同時,在中西方文化碰撞和價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 學生在思想認識、道德選擇、價值取向等方面的獨立性、差異性日益增強。圍繞價值觀的爭論日益激烈,各種思想文化的碰撞日益頻繁,各類社會思潮不斷的投射到校園,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的任務更加艱巨,為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增加了難度。
中職德育教育為什么會面臨這樣的挑戰呢?
第一,學校的因素
學校作為形成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對于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顯得尤為必要。有的中職學校沒有認識到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點和中心工作,沒有形成全面的素質教育觀念。對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片面的認為中職學校培養的是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沒有把德育教育放在應有的位置,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不強。這是德育教育定位上的誤區,也是形成當前德育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重要因素。
第二,教師的因素
由于一些中職學校一味追求畢業生的就業率,導致部分教師從思想上放松了對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關心與關愛。在教學實踐中,只注重管理學生,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將管理與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加上教育方法上的單一,使部分中職生產生消極對抗情緒。
第三,學生的因素
目前,中職學校的生源有許多是初中時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自貧困家庭或者單親家庭的學生。他們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缺乏自信、學習動力不足,有厭學情緒。部分學生的思想偏激,心理素質較弱。
與此同時,學生正值青春期,這一時期是人的心理變化比較激烈,容易產生心理困惑和心理沖突的時期。例如:有的學生缺乏應有的人生理想和追求。這一系列的問題使中職學校德育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第四,家庭的因素
許多家長認為讓孩子選擇職業學校是出于無奈,家長的這種心態讓中職學生在無形中降低了求學的標準;還有一些家長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不恰當,不注重自身的榜樣作用,他們的這些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會給孩子帶來重要的影響。 第五,社會因素
社會上各種價值觀、人生觀交錯撞擊,導致中職生有些迷茫。而一些不健康思想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消極腐朽思想給學生帶來了消極影響。
那么,面對挑戰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第一,學校加強德育教育工作
1.重視德育教育,不能空喊口號,而應該落實在行動上。把學校德育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用優秀的思想道德占領學生的思想陣地。
2.加大引進學科帶頭人和具有高級職稱的德育教育專門人才的力度。繼續培養本校德育教師優秀人才。
第二,改革德育教師傳統的教育方法
1.與時俱進,鼓勵老師參加培訓班或者“自我充電”。
學習、鉆研計算機等高科技教育技術;大力提高德育教育的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2.在教學中運用計算機等高科技教育技術。
在教學時間不延長,教學要求不降低的情況下,組織好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從而增加教學容量,推動教學質量集約型增長。
3.創新教法。
創設幽默風趣的活動情境,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
了解學生的需求與動向,加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同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解答他們的困惑,鼓勵他們奮斗、前進。
參考文獻:
[1]《哲學與人生》教學大綱
[2]侯紫微.中職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