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 李國強
【摘要】聽說課的主要目的是鍛煉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反復練習過程是提高口語的關鍵所在,而終結性評估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容易導致學生對口語練習失去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因此我們在口語課上采取以形成性評估為主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用能力 學習動力 形成性評估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120-01
教學評估是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估可以分為終結性評估和形成性評估。終結性評估是指在課程終結之后進行的評估行為,終結性評估旨在檢查學生某一階段的學習效果,對學生的已取得的成績進行評估。終結性評估注重結果,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狀況、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學習體驗。視聽說課程性質決定了學生要想得到提高,只能不斷地練習,在練習中反思糾錯,改善提高,終結性評估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容易導致學生對口語練習失去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因此,傳統終結性評估方法并不適用于學生輸出為主的聽說課程。
一、形成性評估
Michael Scriven于1967年第一次提出形成性評估的概念,相對終結性評估,形成性評估更關注學習過程,通過了解學生現階段的學習情況,為下一步教學實踐提供指導。形成性評估是動態的,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中師生不斷收集信息,并進行總結和反饋,在此基礎上,老師可對下一步的教學目標和實踐進行調整,學生可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策略。
2009年,Black & Willian 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將形成性評估定義為“課堂中的形成性評估實踐就是教師、學習者或同伴獲取學生知識狀態的信息,并對其解讀、用來決策下一步教學,使其比沒有獲得這個信息的情況下做出的教學決策更好、或者更有理據”,明確了形成性評估的幾種方法。
形成性評估常用途徑有三個:老師評估,同伴互評和學生自評。老師評估是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收集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處理和總結,并反饋給學生。同伴互評是形成性評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伴互評過程實際上是評估者和被評估者互相學習合作的過程。由于學生能力有限,評估者在評估判斷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失誤,因此,同伴評估過程需要老師參與進行指導,比如評價內容和技巧,評價方式和手段等。學生自評強調學生對自身學習的評估和總結,對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內容,常見問題進行記錄整理。學生結合老師評估信息,同伴互評信息和個人自我評價,可以隨時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調整學習過程,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形成性評估對聽說課堂的影響
我校研究生在秋季學期開設英語讀寫和英語聽說兩門課程,每門均為30個學時,聽說課程顧名思義以英語的聽和說為主,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交流能力是聽說課的教學重點,因此課堂上學生發言機會較多,老師負責引導和點評。
口語是一個不斷練習、修正、再練習的過程,為了讓學生更重視每一次發言,達到更好的鍛煉效果呢, 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們加大了視聽說課程中形成性評估的比重,隨著形成性評估占比的加重,對學生和老師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老師方面。首先,削減聽的部分加強說的部分。為了更好地收集學生信息,課堂上逐漸減少聽力部分的比重,將聽力練習基本留作課堂作業讓學生留下完成,課堂上以口語練習為主。其次,用詳細具體的反饋信息代替簡單的評分。聽說每節課會安排課前演講環節,學生演講完,由過去的簡單表揚學生或批評學生改為指出學生演講中具體的優點和不足;對學生課堂表現記錄由簡單記錄結果ABC登記改為記錄學生的亮點和不足。最后,課堂上增加生生交流環節,重視同伴意見,比如演講結束之后,更多地讓學生來評價和提問。
學生方面。最明顯的變化是由主動學習變為被動學習。首先,能夠更加認真地完成課下作業。其次,課堂發言更加積極主動。課堂上,學生發言表現更積極,更愿意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其次,最后,學生能夠主動與老師溝通和交流。形成性評估需要師生之間不斷地進行溝通和交流,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與老師多溝通交流的習慣,使學生課下愿意與老師討論課程安排與內容。
三、小結
終結性評估是獨立于教學過程之外,而形成性評估則是課堂教學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夠較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的同時,也對老師的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從而提高了課堂教與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郭茜,楊志強.試論形成性評價及其對大學英語教學與測試的啟示[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3(5):103-108.
[2]王華,富長洪.形成性評估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外語界,2006(4):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