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杰
【摘要】目的:探討雙歧桿菌、苯巴比妥、茵梔黃在黃疸患兒中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間治療的黃疸患兒一般資料,根據本次實驗要求抽取出其中72例患兒納入研究開展實驗,通過雙色球分組法,將所有患兒均分兩組紅色球為對照組,藍色球為實驗組,每組中錄入36例患兒。對照組患兒應用單純應用茵梔黃進行治療,實驗組患兒則在此基礎上加用雙歧桿菌、苯巴比妥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評價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數據為33(91.67%),其數據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的25(69.44%),數據對比分析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雙歧桿菌、苯巴比妥、茵梔黃能夠有效治療新生兒黃疸癥狀,對于改善患兒的黃疸來說具有積極意義,是一種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方案,具有積極的用藥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苯巴比妥;黃疸;雙歧桿菌;茵梔黃;臨床效果;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181.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087-01
黃疸是一種臨床上十分常見的新生兒病癥,在新生兒時期如果兒童出現膽紅素代謝異常的狀況,就會引起患者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患兒主要表現為皮膚粘膜以及鞏膜出現黃色[1]。病理性黃疸如果病癥較為嚴重,則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膽紅素腦病,進而對兒童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傷,所以應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對新生兒黃疸癥狀進行控制,才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保證新生兒健康成長[2]。本次研究中,探討雙歧桿菌、苯巴比妥、茵梔黃在黃疸患兒中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間治療的黃疸患兒一般資料,根據本次實驗要求抽取出其中72例患兒納入研究開展實驗,通過雙色球分組法,將所有患兒均分兩組紅色球為對照組,藍色球為實驗組,每組中錄入36例患兒。實驗組患兒的性別信息為:(男:18例;女:18例),年齡為4-16天,平均年齡(11.9±2.4)天;對照組患兒的性別信息為:(男:17例;女:19例),年齡為5-15天,平均年齡(12.4±3.1)天;本次研究中所有患兒均經皮黃疸測試≤15mg/dl,確診為黃疸,患兒一般資料經對比分析未見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單純應用茵梔黃進行治療,用藥劑量為10g/次,每日用藥次數為2-3次,具體用藥次數應當根據患兒的臨床表現進行調整。在進行治療時,給予患兒常規抗驚厥治療。
實驗組患兒則在此基礎上加用苯巴比妥肝酶誘導劑聯合雙歧桿菌進行治療,苯巴比妥用藥量為每日用藥3次,每次用藥量為2mg/kg/次;配合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腸溶膠囊進行治療,每日用藥三次,每次用藥量為半粒,將膠囊打開后溶于溫水中送服,連續用藥三天。
1.3 評價標準
顯效: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全部消除,患兒皮膚和鞏膜均無黃疸癥狀;有效:患兒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患兒皮膚和鞏膜黃旦癥狀有明顯減輕;無效:患兒的臨床癥狀均未消除,黃疸癥狀依舊存在,并且較為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數據均進行分析后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統計學處理,驗結果中涉及到的治療總有效率,采用百分比(%)的形式進行數據記錄,數據采用卡方值進行檢驗;本文一般資料中的年齡信息均應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數據記錄,實驗結果采用t值進行檢驗,若p<0.05,則說明實驗結果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數據為33(91.67%),其數據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的25(69.44%),數據對比分析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討論
將雙歧桿菌、苯巴比妥、茵梔黃三種藥物聯合應用于治療小兒黃疸病癥中,能夠對兒童的把腸道狀況進行調整,產生足夠的葡萄糖醛酸酶,使患兒體內過多的膽紅素還原為尿膽原排出體外[3]。并且這種治療方案可行性較高,具有較為良好的治療效果,患兒及其家屬都易于接受。
綜上所述,采用雙歧桿菌、苯巴比妥、茵梔黃能夠有效緩解患兒的黃疸癥狀,對于改善患兒的黃疸來說具有積極意義,是一種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方案,具有積極的用藥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肖毅華.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聯合茵梔黃口服液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25):20-21.
[2]龔唯鳴,肖曉冬,胡梅華.茵梔黃口服液聯合間隙藍光照射佐以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研究[J].北方藥學,2018,15(09):31-32.
[3]王建剛,肖韻.苯巴比妥聯合退黃洗液藥浴輔助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8,13(0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