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倩瑜
【摘要】學前音樂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和成長發育起到積極的影響。對我國幼教事業的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價值。基于學前音樂教育的意義進行分析能夠更好的突出學前音樂的重要性,同時對完善學前音樂教育提出創新策略,旨在更好的促進學前音樂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學前音樂 意義 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219-02
引言
現代幼兒教育體系中,音樂教育作為啟發幼兒心智,培養幼兒良好的審美感和藝術修為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幼兒教學中進一步深化音樂教學,探討學前音樂對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是實現音樂文化與新時期幼兒教育實現良好融合的重要途徑,通過在幼兒教育中開展音樂教育,促進幼兒審美能力的提升,是現代幼兒教育中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關鍵。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一、學前音樂教育的意義
(一)提升幼兒審美與創造力
學前音樂形式簡單、氛圍歡樂,是幼兒十分喜歡的藝術類型。相關的研究表明幼兒音樂教學對于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審美能力與創造力等方面有著突出的作用。通過不同的音樂類型可以激發幼兒內心的表現欲望與創造欲望,而幼兒對于思維還沒有明確的掌握,對于如何進行創造性的思維仍然不確定,因而學前教育通過多種不同的音樂形式對幼兒的音樂興趣進行培養,調動其對音樂的感知力繼而形成一種基于主體意識的音樂創造力,能夠感受到音樂的美好與歡娛,繼而提升其對美好事物的關注。
(二)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與行為觀念
學前音樂中很多歌曲都具有鮮明的教育意義,這類歌曲根據幼兒階段人的觀念和認知特點進行編排,多取材于生活,在情境和氛圍上易于被幼兒接受,而同時具有良好的內涵。比如《關愛父母》和《熱愛勞動》是用來培養幼兒良好行為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優秀歌曲。幼兒在不斷的學習中也便理解和形成了良好的品質。
二、學前音樂教育的創新策略
(一)革新音樂教育方法和理念
對學前音樂教育和理念的改革和創新既是如今幼兒教育理念的現代化要求,也是對學前音樂教育和文化社會學結合分析的一項具體事務,在具體實施創新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學前教育音樂教學相結合。加強學前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結合的創新要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進行,要求相關的理論研究人員結合新時代學前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文化結合的發展要點進行針對性的研究,革除以往學前音樂教育中缺乏音樂文化教育和引導的方面,進而應用新的理念來促進幼兒認知傳統音樂、學會藝術化的審美。同時,幼兒教師作為一線教學人員,要注重在教法上進行創新,改變現在的示范模式變為親身引導幼兒實踐音樂,鑒賞音樂。
(二)重視生活情境的應用,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
學前音樂誠然可以鍛煉幼兒的諸多能力,但是對其最重要的還是通過音樂的學習可以激發其內心的求知欲望與創造欲望,而幼兒對于音樂思維還沒有明確的掌握,因而根據生活化的情境進行教學是一種有益的方法,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幼兒消除陌生感,更好的進入音樂學習的氛圍,比如在歌曲《我愛勞動》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模擬生活中父母的勞動情境,配合演唱,聲情并茂地帶領幼兒一同歌唱,在歌唱過程中還要增加幼兒模仿實際生活情境的能力,繼而鍛煉和培養幼兒的思想品德。此外,生活情境的應用還可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一個人認識和創造的能力,音樂的內涵并不只有音符和旋律,它還具有一整套審美與理論意義,因而要在培養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之前首先培養其想象力,比如通過一段背景音樂讓學生想象這段音樂可能發生的場景,并進行實踐,得出結論,驗證自己的想象。而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通過生活中的音樂等聯想更復雜和切合音樂能力鍛煉的模型,豐富見聞,極早的形成良好的綜合想象能力。
總結
綜上所述,學前音樂具有培養幼兒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的意義,同時對于幼兒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要加強對學前音樂教育的創新,革新學前音樂教學理念和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是現代化幼兒音樂教學思路中常有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營造與真實情境相類似的表現化情景,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融合學習與樂趣為一體的音樂教學實景,幼兒的心智成熟程度還不高,受到外界的影響概率較大,因而情境教學可以較好的緩解學生的困乏與無精打采的情況,而同時將學校的課堂氛圍和課堂活躍程度都提高,這對于現代化的幼兒音樂教育而言,其意義是不證自明的。
參考文獻:
[1]楊慧娟.論學前音樂教育的意義及創新策略[J].藝術科技,2017(08):385+322.
[2]牟丹妮.學前音樂教育對學前期兒童能力發展價值初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