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紅霞
【摘要】幼兒的活動較為單一,美術是幼兒主要的活動內容之一。但受到園內設施與教育觀念的限制,導致我國幼兒美術教學質量不佳。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巧妙的運用生活資源來開展幼兒的美術教學,提高幼兒的美術創造能力。
【關鍵詞】生活資源 美術教學 活動開展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224-02
在幼兒美術教學過程中,應摒棄傳統的一味采用美術教材的教學方式,將生活中的資源巧妙的運用到美術教學當中,例如幼兒園周圍的花、草、樹、木以及生活中的廢棄品等,不僅能夠激發幼兒對美術教學的興趣,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節儉的生活習慣,同時,還能豐富幼兒園美術教學內容,為幼兒營造更加輕松、和諧的生活與學習氛圍。
1.利用生活自然資源,開展美術教學
美術的題材大部分源于生活,生活賦予了美術智慧與生命。只有在真實生活中不斷的實踐,幼兒才能通過生活真正的體會到美術的詩性與智慧。美術是以日常生活的體驗為依據,因此,教師應抓住這一特征,利用幼兒生活,創設美術活動。例如,孩子對大型的游樂型設施最為感興趣,但大型的娛樂設施往往設置在室外,如遇到陰雨天氣就不能玩了。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充分的利用生活自然資源,正確引導孩子,下雨是因為幼兒的哭鬧,太陽公公生氣了也跟著哭起來了,于是部分孩子會說“老師,我不哭了,讓太陽公公回來吧”。教師可以急中生智,告訴幼兒:“大家的表現真棒,咱們給太陽公公畫一個笑臉,請太陽公公回來好不好?”幼兒一聽畫個微笑的太陽就能讓太陽公公回來,就自覺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美術活動當中,在繪畫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各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正確的引導,借此來提高幼兒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主動性學習的能力。
2.利用生活運動資源,開展美術教學
幼兒的天性就是愛玩,不僅喜歡娛樂游戲,而且還比較喜歡體育運動,教師可以將生活運動題材作為開發的資源,充分了解幼兒最喜歡的體育運動,將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與喜好表現出來。例如,以運動為核心,組織“我最喜歡的運動”的繪畫活動,讓幼兒通過繪畫來加深自己對體育活動的印象,幼兒可以在美術活動中將自己最喜歡的運動以多姿多彩的美術形式呈現出來,促進幼兒全方面的發展,有的幼兒喜歡足球,就可以畫一個足球,然后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有的幼兒喜歡乒乓球,就可以畫好多個乒乓球,然后涂成不同的顏色,既能培養幼兒的美術藝術細胞,又能與運動有機結合。
3.利用生活特色節日,開展美術教學
每當“六一兒童節“來臨之季,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去到處旅游,因此,這個節日也是幼兒最喜歡的節日之一,在“國慶節”時,家長會帶著孩子去參觀閱兵儀式,豐富幼兒的生活,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思想,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生活習慣,充分利用生活特色節日,開展“親子繪畫“大賽,借此來為幼兒的繪畫提供創作思路。
4.利用校園生活資源,開展美術教學
教師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校園生活資源,讓幼兒能夠真正體會到美術的真諦,讓美術活動打破傳統課堂化的禁錮,能夠走進幼兒的日常生活當中,并且能夠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孩子收獲美術創作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在創設美術活動時,應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利用校園現有的生活資源,開展美術教學。如讓幼兒自己動手布置自己的教室,通過運用各種卡通圖片和自己的繪畫作品,設計自己最喜歡的教室。在美術活動實踐過程中,幼兒興趣盎然、興致勃勃,不僅培養了幼兒創造性思維,而且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5.利用棄舊材料,創新美術教學形式
隨著我國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環保意識要從幼兒抓起,我國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的指出了,應充分的利用幼兒生活中的棄舊物品或者材料來制作手工藝品或者玩具,借此來豐富美術活動的內容。廢舊材料是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因為人們生活當中,每日都會產生大量的棄舊材料,將廢舊材料作為美術活動的材料,不僅節約資金,而且還能夠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幼兒能夠盡情的想象、創造,甚至可以制作天馬行空的作品,讓幼兒充分了解“變廢為寶”的意義。
在美術教學開展過程中巧妙的運用生活資源是美術教育的一種改革與創新,是我國幼兒美術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僅能夠培養幼兒的環保生活習慣,而且還能讓幼兒親身感受到生活與美術的真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促進幼兒的創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觀察能力,為幼兒未來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宋吉芳.巧用生活資源,開展幼兒美術活動[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09):68-69.
[2]劉洋洋.巧用教學材料促進美術教學[J]. 美術教育研究,2014(1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