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摘要】目的: 探究產后尿潴留的預防及護理方法。方法: 本研究對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間產科產后尿潴留的發生情況進行統計,探討常見原因,并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產科護理工作中實施相應的預防和護理對策,對比實施前后一年尿潴留發生率的變化。結果: 實施相關預防和護理對策后,產婦尿潴留發生率較實施前有明顯降低,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結論: 產婦產后易出現尿潴留,對此,護理人員需積極采取相應的預防和護理對策,將尿潴留發生率降至最低。
【關鍵詞】 產后尿潴留;預防;護理;產科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185-02
通常情況下,產婦在產后4~6h內可自行小便,若分娩6~8h后仍無法正常排出尿液,且膀胱伴有飽脹感即為產后尿潴留[1]。尿潴留是產后十分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在初產婦中較為常見,若未及時采取有效積極措施進行處理,會對產婦身體和心理健康產生嚴重影響[2]。因此,對產婦做好臨床預防與護理工作意義重大,本文探討產后尿潴留發生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預防和護理對策,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產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共接收51例產婦,年齡范圍20~38歲,平均(25.25±1.48)歲,39例為初產婦,12例經產婦。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產科共接收50例產婦,年齡范圍21~38歲,平均(25.30±1.45)歲,39例為初產婦,11例為經產婦。兩個時間段產婦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產科產后尿潴留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常見原因主要包括:⑴機械性損傷;⑵精神因素;⑶藥物因素;⑷產后未及時排出尿液;⑸泌尿系統感染。
根據以上原因,制定相應預防和護理對策,具體包括:⑴預防對策:①對產婦的產程進展進行密切觀察,行腹部檢查與聽胎心時應著重觀察其膀胱的充盈程度,盡量縮短產程并保護會陰,以防會陰出現自然裂傷,尤其是小陰唇與陰蒂附近的黏膜裂傷。②分娩時應給予產婦針對性知識宣教,緩解其緊張和恐懼等不良心理,并鼓勵其自行排尿,產程中出現尿潴留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禁止在宮縮時將導尿管插入,以免對尿道粘膜造成損傷。③手術助產前應對產婦進行常規導尿,檢查時操作應輕柔,避免刺激尿道和膀胱。對產程較長、陰道手術助產和疲勞衰弱的產婦,在督促其排尿的同時,應給予膀胱按壓、熱敷腹部和子宮按摩等方法。④對于剖腹產手術者,術前應指導其在床上練習排尿,手術后應在輸液即將結束時拔除導尿管。⑤產后給予產婦衛生知識指導,并向其講解及時排尿的重要性,囑其充分休息,多飲水,盡量在2~4h自行下床排尿。⑵護理對策:①誘導排尿法:將水龍頭打開,并在小容器內盛水,將水從高處倒入低處大容器中,利用水流聲刺激產婦排尿中樞,誘導其排出尿液。將熱水袋放在產婦下腹部的正中位置,并進行局部熱敷,以放松其肌肉,促進其排尿。對于順產者,可通過逐漸加壓按摩其小腹部,刺激其膀胱收縮,并排出尿液。采取熱氣蒸熏外陰部,刺激產婦尿道周圍神經感受器,促進其排尿。②藥物治療:肌注0.5mg新斯的明,以刺激膀胱收縮排出尿液,或采取開塞露通便,刺激腸壁并引起排便反射。③中醫療法:通過針灸三陰交、曲骨、地機、中極等穴位,留針時間為20min,約術后40min可自行排出尿液。采用右手食指與無名指按摩產婦氣沖穴3~5min,后用掌心輕壓其膀胱,囑其排尿。④導尿:以上方法無效可采取導尿,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采用碘伏棉球擦洗會陰,2次/d,導尿管安置時間為1~2d,應定時夾放,首次放尿不宜過快,尿量應在1000ml以下,以免膀胱因壓力驟降而出血,囑產婦導尿管留置期間多飲水,適當應用抗生素,以免發生尿路感染。
1.3觀察指標
統計實施預防和護理對策前后一年尿潴留發生率的變化。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資料選擇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選擇χ2檢驗,組間比較選擇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選擇配對樣t檢驗,P值在0.05以下表明有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相關預防和護理對策后,產婦尿潴留發生率較實施前有明顯降低,差異對比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產后尿潴留極易引發泌尿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又會加重尿潴留,對產后子宮修復產生影響,引起產褥感染以及產后出血等[3],因此,需要護理人員依據尿潴留發生原因采取相應干預措施,以減少尿潴留發生。
通過此次研究分析,我們總結2016年中產婦出現尿潴留的原因,制定相應預防和護理對策,實施于2017年中,結果顯示:實施后,尿潴留發生率由實施前的17.65%下降至2.00%,前后差異對比有意義,分析原因可能是對產婦進行分娩有關知識宣教,消除其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鼓勵其多飲水,盡早下床活動,并督促其及時排尿,密切觀察其膀胱充盈情況,發現排尿障礙及時進行處理,能有效減少產后尿潴留的出現,對精神緊張害怕會陰切口裂開的產婦應選擇誘導法促進其排尿,對尿道口伴有損傷的產婦,可通過開塞露通便法促進其排尿,對于膀胱黏膜充血和水腫或膀胱括約肌痙攣的產婦,可采取熱敷按摩法,以改善其膀胱黏膜的充血情況,松弛其膀胱括約肌,從而使其順利排出尿液[4]。
總之,護理人員應不斷提高自身專科技能、理論知識以及綜合素質,為產婦提供高質量、安全、滿意的優質服務,通過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以減少尿潴留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趙金娜.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療產后尿潴留的療效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6):106.
[2]劉瑞華,楊曉霞.1例足月順產產婦尿潴留的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26):179.
[3]陳麗.90例產后產婦尿潴留的病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1):111-113.
[4]張霞,王莉莉,孟云等.聯合重點護理對順產產婦側切后尿潴留及感染率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9(12):3299-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