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玉
摘 要:綜合性學習是語文學科的課程內容,其實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過程及實踐探究的過程,其以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基礎,強調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目的是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多渠道、多層次的實踐學習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和協調發展。
關鍵詞:綜合訓練;提高;學生素質
一、當前綜合性學習存在的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有一部分教師在綜合性學習方面還持觀望態度,這部分教師有的是想行動而沒有行動,有的甚至想都不想,更別說行動了。這顯然不符合語文學科課程改革的要求,或者說與課程改革的要求相差甚遠。究其原因:(1)認識不足,很多教師沒有真正站在課程改革的高度來認識,沒有意識到綜合性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價值,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還是過去的老一套,教學設計還是按過去的習慣進行,大有“上有千頭萬緒,下有一針定弦”的感覺。(2)雖然有認識,但不愿做更多的工作,有的是不敢做更多的工作。這種情況固然與當前評價措施不當有關,但更多的是教學上急功近利,沒有把教育的最終目標放在個人的發展上。
2.沒有真正進入綜合性學習的空間
當前的語文課程標準無一例外地設計了綜合性學習活動,但許多教師認為,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就是落實教材中所設計的一些活動項目,把教材設計的綜合性活動內容當作一項“任務”,于是出現千人一面的局面。
3.沒有把握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綜合性學習居于語文課的范疇,應體現語文課自身的特點,表現語文性。目前,由于有的綜合性學習選題過于專業化、技術化,尤其是在實施過程中把握不住著力點,故有時給人的感覺,變成了科學課、歷史課、思品課等。
4.教師在實施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的角色位置有待調整
當前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大多數教師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一是給學生提要求,提任務;二是在活動終期組織一次綜合性學習的“終端展示”。至于在活動中教師應該做什么,什么時候該做什么,很多教師還不甚了解。
二、綜合性學習的案例評析
六年級新課本發下來以后,我先讓學生學習《鳥的天堂》一文,選文精辟的語言、深刻的思想,引起學生對課文的興趣,也引發了學生對“鳥的天堂”的好奇心:為什么只寫大榕樹如何茂盛,作者為什么不寫鳥,前面這部分可有可無,讓他們帶著疑問和好奇心去尋找答案。
我決定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領會作者的寫作目的。讓每位學生走近作者,對作者進行一次有意義的采訪,每位學生寫一篇采訪錄,題目叫《尋求鳥的天堂》。具體要求:一是用方格紙寫一篇采訪錄,可以查找有關作者的簡介及有關著作,兩周后交稿。二是自己設計兩幅插圖。三是形式多樣:詩歌、散文、評論等均可。
宣布這個決定后,教室像炸了鍋,學生感到激動、新鮮,畢竟從小到大,從沒有過這樣的學習方法,從來都是老師講,學生呆呆地聽,哪有這樣靈活的,自己做主去寫作。我告訴大家,在寫作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廣泛收集資料,不要局限于一個故事、一本書、一種觀點。二是學習小組內資源共享,每兩天開一次碰頭會,組長負責組織協調,同時要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三是不會干的事情,必要時可以向別人求助,如不會繪圖,既可以自己學畫,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學。四是寫作時間是每天放學后。
事情就這樣開了頭。三天后,我檢查進展情況,結果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開始動筆,有的已經寫了五六頁,分:“采訪前的準備”“見到了慈祥的作者”“他是我們的楷模”“曙光”等。
看來大家遇到的問題不少,為了激發大家的探究熱情,我把這些學生的作品在班級中展覽,讓他們談談自己搜集資料的方法,談寫作的構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這些學生的帶領下,這項活動順利地開展了。有的學生請家長幫忙,有的學生向初中、高中學生借閱資料,還有的學生向老師借書,整個活動熱鬧非凡,又井然有序。
為了給學生留足寫作時間,晚上不再給學生布置作業,為了激發大家的寫作熱情,還充分發揮教學過程中的評價作用。學校決定:在期終測試中加入采訪成績,一等獎20分、二等獎10分、三等獎5分,不寫者不加分。
兩周后,學生基本完成了這次寫作任務。翻閱學生的作品時,讓人既驚又喜,字體工整,結構嚴謹,內容新穎,設計插圖合理恰當,有的把插圖描繪得栩栩如生。
這次探究活動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創造力,但見解不多。活動結束的時候,我寫了這樣一段話:我當初讓學生寫這篇文章,是想拓寬他們的文化視野,看到了他們的作品,真讓我嘆服他們的想象力,他們搜集的有關資料和創造的成果,反過來也拓寬了老師對作者的認識。
對這次活動我做了深刻的反思:(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讓學生有章可循,可行性強,更重要的是,選題切合實際,體現學科特點,在兼顧綜合性的同時,突出了“語文性”,也擺正了教師的角色。我首先做到教師是一位活動的組織者,提出問題和要求。其次教師又是活動的監督者和鼓勵者,激發學生探究,檢查學生進展情況。當學生有困難時,將部分學生的作品展示,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2)重視運用評價手段,提升活動效果,將綜合性活動效果與學科測試結合起來,有助于推進學科課程改革,也是學科測試改革的一次嘗試。
參考文獻:
班朝瓊.淺談如何提高學生小學語文素質[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3).
編輯 趙飛飛